历史大揭秘咸丰帝(咸丰帝死因之谜)

咸丰帝奕詝.爱新觉罗氏,公元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生病,宣召大臣,立奕詝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咸丰帝即位,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

历史大揭秘咸丰帝(咸丰帝死因之谜)(1)

咸丰生于公元1831年(道光十一年),死于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可谓短命天子。咸丰的死因,一是咸丰自己体质过弱,二是纵欲过度所致。

关于咸丰的体弱多病,有种传闻,说是咸丰的生母当时是皇后,在怀孕期间使用了催产的药物,以便抢在其他嫔妃的前面生下龙种,使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作为长子而得到皇位继承权。因为在中国古代,皇位一般要由大皇子继承。至清朝,继承制度虽有变化,但因道光的二子和三子都先后夭折,长子也在24岁那年死去,道光当时是膝下无子,所以谁先产下皇子,谁的儿子就有可能作为皇长子继位。当时和皇后同时怀孕的还有其他的皇妃,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得到大阿哥的名分,皇后就让太医使用保胎催产的药物,但太医提醒她说胎儿早产怕对孩子的寿命有影响,可这位皇后当时为了一己之私并没有在意太医的话,坚持使用催产药物。皇后最后如愿以偿,在皇五子出生前十天生下咸丰,咸丰自然也就有了皇长子的名分。

历史大揭秘咸丰帝(咸丰帝死因之谜)(2)

咸丰帝本来体质过于虚弱,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却偏偏贪女色、贪美酒。一贪女色。有书记载:奕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有野史说咸丰养着一位民间寡妇。《野史叟闻》记载:“咸丰钟情于一位寡妇曹氏,山西人,长得秀美妖艳,妩媚动人。入宫以后,帝最眷之”。野史类似的记还有:“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召入宫中,最为眷爱。”

历史大揭秘咸丰帝(咸丰帝死因之谜)(3)

二贪美酒。咸丰贪杯,一饮即醉,一醉便闹,大耍酒风。野史记载:“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完爱有加,多所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

历史大揭秘咸丰帝(咸丰帝死因之谜)(4)

有位太医想了一个办法,建议咸丰饮用鹿血来增强体质,继续其荒淫生活。殊不知,鹿血属于猛药,对于体弱纵欲之人不适合,这样的结果只能加速生命的消逝。咸丰十一年七月,病情恶化,驾崩,结束了其荒淫的一生,年仅31岁。

鹿血为鹿科动物梅花鹿和马鹿的血液,系名贵中药。自古以来就是宫廷皇族、达官显贵治病健身的珍品,以其为主的复方制品被称为仙家服食丹方。鹿血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视为中药之上品。早在宋代就有刺血生饮鹿血后肤革充盈,健饮啖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则对鹿血的医疗作用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等。

历史大揭秘咸丰帝(咸丰帝死因之谜)(5)

从中医辩证角度来说,鹿血味甘、咸,性热。能益精血,补阳气,止血。用于精血虚亏,阳气不足,头昏耳鸣,心悸气短;体倦乏力,肢体欠温或崩漏失血,吐血,鼻衄等。对于体弱的咸丰,适当地进补鹿血可益精血,补阳气。可咸丰帝不加节制性生活,不懂休养,大量进补,结果适得其反。因鹿血性热,阴虚火旺或者有实火的人要忌服。从西医角度讲,高血压、肾炎以及肝功能异常者不能使用。糖尿病患者大多阴虚,正是喝鹿血的禁忌人群。不光是纯鹿血,包括鹿血药酒、鹿茸等鹿制品,都要慎重服用。

在服用鹿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严格按照适应症服用,不可大量进补。

4.合理安排性生活次数,避免纵欲过度。

5.和其他药物一同服用时,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