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运营的模式(解码国有资本运营)

试点五年来,国新资产总额从1400亿元增长到5634亿元,净利润从44亿元增长到1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有资本运营的模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国有资本运营的模式(解码国有资本运营)

国有资本运营的模式

试点五年来,国新资产总额从1400亿元增长到5634亿元,净利润从44亿元增长到1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

文_本刊记者 于静

编辑_周春林

“看不懂的不投、管不住的不投、够不着的不投、吃不下的不投。”日前,在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等推出的融媒体访谈节目中,中国国新(以下简称“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用四句话总结了国新试点5年来国有资本运营的经验。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中央企业,中国国新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资委坚强领导下,不断探索资本运营规律,着力打造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蹚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道路。”周渝波说。

成立初期,国新的定位是配合国资委优化央企布局结构、从事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主要在央企范围内从事重组和资产整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国企改革序幕拉开,国新在2016年初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中央企业。

不同于产业集团,也不同于投资公司,这是一种全新的企业形态和运行模式。国有资本运营到底做什么?在业务开展上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东西,国新只能自己创新、探索。

这对企业掌门人也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现阶段中国企业家最需要的就是要务实、创新,要担当、作为。”对于央企负责人的企业家精神,周渝波认为,“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担负着责任使命,要围绕忠实于实现党的使命来开展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务实地去发现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各个重点问题、焦点问题、突出问题,务实地研究举措,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才能有力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也才能最终落实好党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探索创新也好,有一点冒险精神也好,都应该在这个大的原则下来实现。”

国新立足增强国有资本流动性、更好实现保值增值的功能定位,不断探索创新运营业务,逐步形成了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境外投资5大板块和央企专职外部董事服务保障1个平台的“5 1”业务格局。周渝波说,国新未来将朝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的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努力前进。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把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定位,国新确定了开展投资的三个重点:一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助力深化国企改革,积极参与央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债转股、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三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除此之外,其他领域的项目,哪怕是挣钱的、高盈利的,我们也会顶住诱惑、坚决不投,以此更好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周渝波说。

向国资央企投入超过5800亿

国新是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家“新央企”,成立于2010年12月,2016年初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试点五年来,国新资产总额从1400亿元增长到5634亿元,净利润从44亿元增长到16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试点答卷”。

周渝波说,五年来,国新落实“管资本为主”的要求,蹚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之路。运营对象上,强调聚焦进入实体产业的国有资本,通过资本运营“以虚活实”,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运营模式上,构建“资本 人才 技术”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突出资本运作的市场驱动、人才作用的专业驱动、技术投资的价值驱动;运营方式上,注重各个板块业务大协同、境内境外运营大布局、财务性投资为主与战略性项目培育孵化大统筹;运营策略上,强调做到“五个守住”,即守住轻资产运营模式、守住财务性投资为主、守住国新投资生态圈、守住产业链高端、守住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运营重点上,坚持服务央企为本,以支持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和“走出去”为重点打造投资生态圈。

据统计,国新已经累计向国资央企投入超过5800亿元,在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助力实体产业振兴和支持央企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在支持创新驱动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截至目前,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超170个、金额超过2400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全覆盖。在助力深化改革方面,积极参与央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债转股、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等,在重大改革中当好“关键少数”,参与组建国家管网集团、中国铁塔,出资支持东航集团、国药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国新还面向央企创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累计投放资金近2000亿元。在支持“走出去”方面,累计投资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80多个、金额超1700多亿元人民币。

周渝波说,在投资理念上,国新坚决执行“四不投”,即“看不懂的不投、管不住的不投、够不着的不投、吃不下的不投”。在投资项目评判中把好“三关”,即技术关、财务风险关和战略关。国新始终坚持业务拓展和风险防控同步推进,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建立涵盖18项禁止类业务以及16项限制类业务的负面清单,提出16项合资合作准入标准,划出了“底线”“红线”。

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卡脖子”环节

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形态和运营模式,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没有成熟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在试点探索中,国新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激发企业内在活力的关键一招。

周渝波说,国新聚焦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大力推动运营业务的创新。基金投资坚持系列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围绕“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制定了近30项核心工作指引。金融服务把握央企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创新保理租赁业务模式,为央企提供特色化、定制化产品;战略重组大公国际,填补国内信用评级领域国资空白;推广“企票通”,服务央企票据融通、增强资本流动性;设立千亿级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助力防范化解债券违约风险;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金融服务科技赋能、线上化转型。探索开展特色资产管理,按照“两股”事务规范管理、直投项目精准科学、市场化债转股深度参与、“两非两资”深入推进的思路,积极拓展业务领域。股权运作明确了以自主投资、委托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通过专业化管理盘活存量上市国有资本,积极服务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境外投资坚持“主动 创新”,健全完善“投行 基金”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了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特色之路。

在聚焦激发内在活力、大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国新始终坚持将完善市场化机制与落实国资监管要求有机结合,着力健全管理体系。打造灵活高效的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强总部、实板块”战略,构建党建职能线、运营管理线、业务拓展线“三位一体”的总部组织体系,深化“总部事业部 板块公司”一体化运营。同时强化人才作用的专业驱动,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重点面向“高精尖缺”岗位,靶向延揽中高端人才,试点以来先后吸引了800多名各类专业优秀人才加入国新舞台。国新还不断完善“强激励硬约束”机制,全面推行任期制和聘期考核,对所出资企业“一企一策”实施差异化、精准化考核,大幅提高企业负责人薪酬固浮比,实行考核结果按等级强制分布,探索末等调整制度;创新实施股权、跟投、超额收益递延、退出收益、运营“五捆绑”,更好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周渝波说,国新始终把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位置,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引领带动更多资本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一些市场规模不大、盈利空间有限,但涉及“卡脖子”环节或重要行业领域、产业链的“堵点”“难点”等项目,也有意识地加大投资培育力度。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国新投资了寒武纪、旷视科技、科大讯飞等涉及智能芯片、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芯片方面,投资了国产自主CPU研发领先企业龙芯中科、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和先进制程晶圆代工引领者中芯国际等。

迈进“十四五”,国新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三个跨越”。一是效益大跨越,在2020年净利润161亿元基础上,争取到2025年再增加100亿元以上;二是规模大跨越,以现有5600多亿资产为基础,在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的前提下,确保到“十四五”末资产规模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三是业务大跨越,要在巩固提升现有五个业务板块基础上,再争取打造两到三个新的业务板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