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传》(兴唐传三大饭桶)

中国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或者侠义公案小说,可以用不胜枚举来形容,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流传数百年,主要原因,当然都离不开书中成功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当然,如果一部作品中的所有人物都是英雄,没有“饭桶”衬托的话,也就显示不出英雄的本事和魅力了,所以说,书中无能之辈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该书的高度。可见,隋唐系列小说评书能在民间产生巨大影响力,与书中讲述的三个饭桶的故事分不开,更有意思的是,因为隋唐这三个饭桶在战场上能耐不大,胆子大,为了唬住对手,都用夸张的装备,要么是大号巨型的武器,要么就是金光闪闪的盔甲,而这些装备还有一个共同特点——纸糊的。

《兴唐传》(兴唐传三大饭桶)(1)

说到这,熟悉隋唐的人,应该能想起这三饭桶中的至少两个人来,没错,一个是用纸扎磨盘大锤的齐彪齐国远,还有一个是用纸筒卷成将近两丈长大枪的李豹李如圭,当然,有的版本说李如圭拿的枪是木头的,还有说他用蒿子杆当枪的,总之都是分量飘轻,但看起来也特别唬人的超大号武器,不了解他们底细的人,轻易不敢跟他们碰兵器,总以为这俩人有多大力气,这也就让他们在战场上,面对生面孔时,占了不少便宜。其实他俩的本事,根本就是不在饭桶之上,也不在饭桶之下,正好是饭桶一对。

《兴唐传》(兴唐传三大饭桶)(2)

兵器再怎么唬人,敌人虽然开始小心谨慎,但他们也一样啊,不敢拿兵器碰人家的家伙,说到底,杀伤力为零,这就注定他们赢不了别人,可他们本事又有限,只要与人过招,兵器不磕碰是不可能的,一旦齐国远的大锤砸到人家的枪头或刀头上,就是“噗”的一声,锤子漏了,李如圭的大枪则是枪杆两截。他们也知道自己这样白扯,随着作战经验的丰富,齐国远后来又研究出个损招,纸糊的锤子里头藏石灰,就等对手戳破自己的大纸锤,然后就能洒出石灰,迷对手的眼睛,这招挺损吧?但齐国远从此在战场上便宜就不少了,不是敌人被他的锤子吓跑,就是他用石灰弄伤敌人的眼睛,而后自己赶紧跑,反正他是不吃亏了。

《兴唐传》(兴唐传三大饭桶)(3)

当然,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俩饭桶以外,还有一个用纸糊装备上战场的饭桶,就是有些人不太熟悉的宇文成祥了,说起宇文成祥本人,能耐不大,但是提到他有个哥哥,“隋唐迷”那就没有不知道的了,此人便是鼎鼎有名的,隋唐第二条好汉,填报无敌将,宇文成都。而且严格说起来,由于李元霸成名称雄的时间不算太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天下第一好汉,都属于手持凤翅镏金镋,大杀四方的天宝无敌将。但是,这么厉害的哥哥,却有个非常不成器的兄弟,宇文成祥。宇文成祥还有一个绰号,叫“带病小二郎”,估计这绰号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反正一听他这名头,就知道此人骨瘦如柴,一脸病怏怏的德性,估计也是他家里条件太好,整天花天酒地,把自己的身子骨掏空了。

《兴唐传》(兴唐传三大饭桶)(4)

可是就这副模样,竟然总以为自己不比那天下无敌的大哥差多少,整天吹吹呼呼说自己手使三尖两刃刀,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结果呢,等他真的有机会上战场的时候,露馅了,别说打仗了,就连合适的盔甲他都穿不上,就因为盔甲太沉,他的小体格扛不住。可这家伙倒有个鬼点子,竟然去冥衣铺,也就是给去世之人做寿衣的地方,给自己扎了一套纸糊的盔甲,不过这盔甲是用金纸黄绳做的,所以打远一看,还真是金光闪闪,像那么回事,但怎么瞅怎么别扭,原因很简单,纸糊的衣服,太轻了,风一吹就飘起来,跟厚重的金盔铁甲,肯定是两种感觉啊。更滑稽的是,就宇文成祥这副瘦骨嶙峋的尊容,再套上一身纸扎衣服,活脱脱的一个扎彩铺子形象代言人,不知道的都以为这是个纸扎的“小人儿”,要送到“白事葬礼”上祭奠用的呢。这种人,上战场怎么可能赢呢?

《兴唐传》(兴唐传三大饭桶)(5)

老百姓有句俗话,叫真的假不了,假的别当真,齐国远、李如圭和宇文成祥,这三个大饭桶,成为了隋唐系列评书中,一道独特而又奇葩的风景线,也给全书增加了不少乐趣。当然了,现实中不可能有如此不知死活的人,历史上也没有过这么愚蠢的将领,但老艺人能编出这几个角色,绝对不是单纯地靠想象力就能实现的。应该说,在我们身边,这种自欺欺人,自以为是造假之人,还是有的,而那些企图以假乱真的幼稚之辈,早晚坑的是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