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总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哲学三大难题)

《恺叔说红楼梦》第131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对于哲学的这三大终极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呢?

我猜你的回答,应该是“臣妾不知道”。

你如果不知道也莫须慌,因为《红楼梦》中有答案。

蠢萌的贾宝玉(石头兄),其实早已经在这本书中,从佛学角度偷偷告诉了你答案。

那答案是什么呢?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

答案是:我是一个蠢物。

看到这个答案,你可能会喷饭、喷水,甚至把肠子都差点喷出来了。

然而,这就是真相。

当石头兄说出“弟子蠢物”时,他确实已经说出了“我是谁”的真相了。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总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哲学三大难题)(1)

六祖惠能大师也经常说自己蠢,然而他说的这个“蠢”,不是你以为的智商低。

惠能大师的“蠢”,是在看透了人情世故,智商、情商和逆商,都变得足以秒杀一般人之后,却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蠢物,仍有很多地方需要精进。

精通佛法的惠能大师,却说自己不会佛法。

他的大智若愚,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在我看来,越知道自己是个蠢物,离认清自我越近。

最近在看《奇葩说》第五季,我关注到了一个叫杨奇函的奇葩。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一直觉得自己很博学。

在参加《奇葩说》第五季之前,杨奇函每天都会问自己:“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他这样问自己,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那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样,实在让人受不了。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杨奇函成了这季比赛中最不受欢迎的选手,没有之一。

在他看来,《奇葩说》前四季的冠军:马薇薇、黄执中、邱晨和肖骁,都不如自己。

然而,几场比赛下来,杨奇函被陈铭和颜如晶这些高手KO得体无完肤,更加不用说和那四个冠军相提并论了。连连受挫后,他才意识到原来最蠢的是自己。

认清现状后,杨奇函变得谦虚了,专注提升自己辩论的功力的他,开始走向了真正的博学之路。

可见,从石头兄到惠能大师,再到杨奇函,当他们意识到“我是一个蠢物”时,才是真正地认清了自己。

第二个问题:我从哪里来?

答案是:我从“无”中来。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无材可去补苍天”,这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佛法的本质:“无”,怎么理解这个“无”呢?

我认为,石头兄意识到自己是一无所有,自己是从“无”中来。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总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哲学三大难题)(2)

其实何止是石头兄,你也是从“无”中来的。

你出生的时候,难道不是赤裸裸、一无所有吗?那时候,就算你家里再有钱,但那不是你挣的啊,你家里再有权势,但那也不是你拼回来的啊。那时候的你,零才华,后来接受教育,才慢慢变得有才的啊。

所以说,其实你也是从“无”中来,那你要到哪里去呢?

第三个问题:我要到哪里去?

答案是:我要到“有”中去。在经历了“有”之后,最终皈依“无”。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红楼梦》第一回写道,听一僧一道说到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时,石头兄不觉动了凡心,也想到人间去享一享这富贵荣华,于是对这一僧一道说:“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这一僧一道听完,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然而石头兄凡心已动,根本听不进这劝告,一直哀求他们带自己到凡间走一趟。这一僧一道知道不可强制,于是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无中生有”,说的正是从“无”中来,到“有”中去。

石头兄后来转世为贾宝玉,开始有了侯门公子的地位,有了很多的钱,有了爱的人。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总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哲学三大难题)(3)

其实这跟你来到人间的轨迹是一样的,到了人间之后,你会经历从“无”到“有”。

像你本来无名,但家人会给你取名,于是你有了名字;你本来身无分文,但是工作后,靠自己的双手,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你本来无权,但是在读书时当上了个小干部、在职场当上了个小领导之后,便开始拥有了权力。

然而到你死的时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又有几个人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呢?别人路过你的坟墓,知道的只不过是,这里面埋的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罢了。

到了死的时候,就算你曾经再有钱又如何?难道可以带进棺材里,到了阴间继续使用吗?

到了死的时候,就算你曾经当过再大的官、拥有再大的权力又如何?所有的权力,还不都化作一缕青烟飘走了。

这是很多人活了一辈子,才会领悟到的道理。

贾宝玉比很多人都顿悟得早,在经历了家族的由荣转衰,目睹最爱的林妹妹死去之后,他明白了万境归空,一切回归到“无”。

看透了这一切后,贾宝玉选择了遁入空门,皈依“无”。

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总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哲学三大难题)(4)

当然,皈依“无”的方式有很多种,出家只是其中一种。只要你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做到心无挂碍,这何尝不也是在皈依“无”呢?

综上所述,难倒很多人的哲学三大问题,其实都可以从《红楼梦》里蕴含的佛法智慧中找到答案。

当你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蠢物,知道自己是从“无”中来,要到“有”中去,最终皈依“无”,这样就足以答对哲学的三大问题了。

古人云:“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曾经我以为这只是一句大笑话,然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句大实话。

难道不是吗?你读尽其它书,都不一定能破解哲学三大难题,但是一旦领悟了《红楼梦》当中的佛法智慧,你就可以轻轻松松破解这看似无解的哲学三大难题。

由此可见这本书的博大精深,能在有生之年读懂《红楼梦》,就算花光所有运气,也是值得的!

对于《红楼梦》,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