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汉朝版本(涣中古虞夏时代)

易经汉朝版本(涣中古虞夏时代)(1)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文言:(原缺)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涣:洗一下,让佗变漂亮。《序卦》“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所散者,污垢也。有过者也。

王假有庙:假,借助。这里指对方不是真心的。有庙,君上也。“王假有庙”,合小以攻大,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也。之所以能够聚之,因王者中正也。这些邦国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并非铁板一块。

以享于帝,立庙:帝,能够解决问题的那个人。得此人者,得邦国也。

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这些持有刚柔之道的贤者即使是在圣哲这里,圣哲们都承认他们德才兼备,是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的栋梁之才,不是生搬硬套之辈。可是这些执政却依旧认为这些贤者不中用。他认定人家不中用,却还用人家的这种行事方法,照着人家的样子做。有病乱投医也。故亨。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因为前去教化这些不守规矩的执政总能收到成效,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才肯于四处教化。那时候的人们都追求向榜样们学习,是以有功可树也。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文言:(原缺)   马壮:马,代指贤者。兵强马壮,不可以敌也。“用拯马壮”,服其德也,非畏其力。执政顺事不违,故吉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文言:(原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时机,准备出手。贤者认为佗的行事方式不对头,于是前来劝谏。在贤者的干涉下,佗半信半疑地照着贤者的话做,果然顺利达成目的,得其所愿。对贤者的不信任,由此消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文言:(原缺)

涣其躬:仅正其身而未能正其心也。这家伙只是要装装样子,以博得赞誉。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文言:(原缺)

涣其群:上下无常,进退无恒,邦国乱,乾道坏也,故涣其群。涣其群,乾道乃革,“光大也”。

丘:田里区划单位。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有丘者,非上非下,中层人士也。拨乱反正,没有“擒贼先擒王”,也没有从底层抓起,而是从中层人士入手。这种做法也成?! 当时的那些杀伐之辈认为这个有点匪夷所思。

伐其上,上有众。伐其下,下有主。皆不可为也。从中层入手,令上下不交,上失其民,下失其主,事乃成。   夷:其言行对人有所伤害。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涣王居,无咎,正位也。

文言:(原缺)   

汗:都出汗了。这里指君上听从劝告,辛苦劳作,为万民出力。

大号:喊话的总指挥,这里指君上。

居:王者之用心也。王者心思不正,不为民也,故贤者正其位。

上九:涣其血,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文言:(原缺)

逖:远离。居安思危也。畏其怒心也,这个东西,身虽退,心未服也。明的不行,他给你来阴的。非光明磊落之辈也。还是离这小子远一点儿安全,因此收拾铺盖跑路。远害也,对于贤者这种弃民于不顾的做法,人们并不认为有什么过错。其君上用心险恶也。蛊也,不是好君上也。愣是把贤者给吓跑了,果然极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