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

李傕等董卓旧将围困长安八日,长安城破。吕布带着董卓的首级逃走时,邀请王允一起走,王允则坚持和皇帝刘协在一起。长安城破之后,李傕、郭汜带兵围攻皇宫,大肆屠杀守卫皇宫的兵丁、官员。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东汉的皇宫又一次成了战场。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1)

图1、汉献帝被围困在城楼上(《犯长安》)

为了躲避乱兵,王允带着汉献帝刘协跑到了的宣平门上。很快城门就被李傕的叛军包围住了。见皇帝在这,李傕的部下也不敢轻举妄动。李傕得到消息之后匆匆赶来,匍匐在城门前的地上,给皇帝刘协磕头请礼。皇权的威仪,这时候还是有那么一些用处的。虽然震慑不住作乱的兵丁,但是对带兵的大将还是有威慑力的。刘协在城门楼上责问李傕等人说:“你们现在这样放兵纵横,想要做什么?”李傕等人回复道:“董卓忠心于陛下,可无故被吕布杀死,作为臣子的我们现在是为董卓报仇,从不敢想做叛逆作乱的事。等替董卓报完仇,臣等自会找廷尉领罪。”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2)

图2、城楼下的李傕等人(《犯长安》)

事情都做到这个程度了,已经将皇帝和朝廷最高的官员逼到死角了,可李傕他们依然不会承认现在是在犯上作乱。可以想见,在那个时代,在东汉的每一个臣民心中,君臣这道线是多么的深入人心,违逆抗上这样大的罪过是一个人怎么都不会承认的。即使李傕这样的一直都西北边关的粗人,到这个时候了,在这样的情景下都要匍匐下来给只有十岁出头的刘协磕头,睁着眼说瞎话,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可也仅仅是讲讲礼节,给你磕磕头,兵是不会退的,不满足我们要求是不行的。李傕他们将城门口团团围住,不断的责问“太师何罪”,要求将司徒王允交出来。李傕他们唯一能举的旗号就是替董卓报仇,董卓虽然做了很多恶事、得罪了很多人,但是跟着他的士兵还是得了不少好处的。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好坏判断,常常讲的并不是什么大义,更多情况下是考虑的自己的利益得失。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3)

图3、李傕等人质问王允(《犯长安》)

此时的王允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下到城门下,乖乖的接受李傕等人的处置。记得上一次劫持皇帝的以张让为首的宦官们是怎么做的吗?在逼迫之下,张让他们给汉少帝行了君臣大礼,然后投黄河而死。此时的王允如出一辙,他们没有试图利用手上的皇帝怎么样,而是乖乖的接受失败的命运,而不牵连皇帝。从李傕身上我们看到了君臣之间的那条线,在王允身上我们一样看到了,之前张让他们也一样。

就这样东汉的朝局又完成了一次快速切换。王允、吕布他们杀董卓是在农历四月二十三,而长安城破王允被李傕等人抓是六月初一,中间不超过四十天的时间。王允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知识分子,因为高傲,因为差到极点的政治嗅觉,一次次犯下大错,让本可以平安稳住的政局很快陷入混乱,也让自己身陷绝境。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4)

图4、王允与汉献帝(《犯长安》)

柏杨在资治通鉴评述里说“王允发疯的程度不亚于董卓,他相信他的智慧超人。只因为文武殊途,变现的方式所以各异”、“他创造了汉王朝复兴的契机,不仅不能把握,反而把汉王朝拖向谷底,使人民遭受更长的痛苦。论影响,王允跟董卓相等,都罪大恶极”。柏杨的话虽然刻薄、带着现代人的思维,但王允的作为对东汉朝局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比董卓更为致命。董卓好歹能控住东汉中央的朝局,可接下来的这几位,是局都控不住的。

转过天来,六月初二,汉献帝就天下大赦。李傕他们是不可能将自己交到廷尉那去的,汉献帝只能乖乖的派人下诏书大赦天下。而且同时,造反的这些人都得到了加封:李傕被加封为扬武将军,郭汜被加封为扬烈将军,樊稠等都被加封为中郎将。之后李傕又被升任为车骑将军,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都被封为列侯。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执掌朝政。就这样东汉朝廷在经历了文人王允短暂的过渡之后,由董卓一人军阀专政变成了董卓部将联合军阀专政。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5)

图5、李傕的等人被加封(《犯长安》)

李傕等联合执掌朝政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董卓复仇,将被点了天灯的董卓安葬,入土为安。毕竟李傕他们是打着替董卓报仇的旗号造反攻打长安的。只是董卓的首级被吕布带着向东除了长安城,追不回来了。李傕等只能找到董卓以及之前被杀的董氏一族人的尸骨,合葬在一口棺材里,在董卓准备安享晚年的郿坞为董卓下葬。董卓下葬的时候,老天爷都看不过了,下了很大的雨,风也刮的很大,雨水灌倒墓葬里,棺材都漂了起来。

安葬董卓的同时,李傕对王允一党,特别是和王允一起谋杀董卓的同党进行了清洗。策划谋杀董卓的人中,除了王允、吕布,还有黄琬、士孙瑞等人。黄琬当时的职位是司隶校尉,在李傕攻入长安后不久就被杀。不过,李傕他们却没注意到士孙瑞。诛杀董卓会后,所有士孙瑞的功劳都被王允代领了,等到李傕他们清算的时候,反而没有查到士孙瑞才是策划谋杀董卓最核心的人物。对士瑞孙来说,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6)

图6、李傕等人军人联合专政(《犯长安》)

对于王允的处理,李傕等人稍有顾忌,没有马上动手。王允当政的时间虽然短,但还是很快速的将两个自己人提拔到关键岗位上的。这两个人和王允是老乡,都是并州太原郡人——宋翼、王宏。此时这两人,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被合称为“三辅”,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郡的治所都在长安,可各自管辖着长安周边的一个郡)。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7)

图7、长安三辅

如今李傕他们虽然占领了长安,但对周边并没有完全的控制。特别是王允的这两个掌控者长安周边两个郡的老乡,对李傕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威胁。正因为有这个威胁,李傕他们轻易不敢对王允怎么样。要杀王允,肯定得先搞定这两个人。于是李傕就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书征召这两人。接到征召的诏书之后,王宏派人找宋翼商量说:“郭汜、李傕因为我们二人在外,才不敢伤害王允的性命。如果我们今日就征,明日就要被灭族,我们该如何是好?”

宋翼回复很干脆:“虽祸福难量,然王命,所不得避也!”王宏看宋翼这么回复,肯定是不行,接着劝宋翼道:“关东诸侯起兵就是为了诛杀董卓,如今董卓已经被杀,剩下的余党很容易制服。如果我们现在举兵讨伐李傕,和关东的诸侯响应,不失为转祸为福的好计策。”可是宋翼就是不从。看宋翼这么坚持,王宏自己又势单力孤,于是和宋翼一起就征。果不出王宏所料,他们到了长安之后,李傕很快就将他俩和王允一起杀了,王允一家也被杀。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诛杀董卓不到四十天王允便被杀)(8)

图8、东汉朝堂的又一次清洗(《犯长安》)

王宏和宋翼这一段,我们是不是觉得好像在那见过?对,在不久之前,董卓专权之后,征召皇甫嵩、盖勋进京,盖勋找皇甫嵩商议。盖勋的说辞和王宏几乎一模一样,而皇甫嵩和宋翼的做法似乎也一样。可结果为啥是盖勋、皇甫嵩都幸免,而王宏、宋翼却双双被杀呢?难道是因为李傕比董卓更残忍?皇甫嵩、盖勋就征时,天下还没完全失控,董卓还致力于和士族和好,所以能留下皇甫嵩、盖勋性命。而如今双方都杀红了眼,王宏、宋翼他们就征只能是送命。此一时非彼一时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