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八几年分田承包到户的(1980年农村分田到户)

亲!请点右上“关注”回村歇歇,俺是一个留守在农村生活的老农。昨天,我是农村阳哥从千里之外的连云港视频通话,俺们两个热爱农村农民关注农业的网友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讨论是围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小农户”的各自优势与劣势。

阳哥认为,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到了非合并不可的地步。回村歇歇老农不这么认为,土地合并或者叫土地流转,不用专家们来鼓吹推动。目前,至于小农户是把土地合并给规模经营者后,还是小农户自行耕种好,这完全由各地农村农民自己来决定。

农村是八几年分田承包到户的(1980年农村分田到户)(1)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农民种地劳动为的是什么?虽然现在种地利润已经微不足道了,可农民种地还不是为了能多收一点么?如果小农户把自家的耕地流转给规模经营的中粮大户合算,收入多,那么农民会自己主动把地流转给中粮大户的,还用说么?

农村里的农民虽然没有学历,可农民们在农业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认知,才是正确的方向,例如1980年前后,生产队集体耕种模式,试验了20多年,农民们依然是吃不饱穿不暖,更别说吃好住好了。按照逻辑来说,生产队集体耕种,用现代的话来说,生产队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力量是为了实现1 1=3 ,可生产队劳动力不少,各有分工。可是怎么样呢?

农村是八几年分田承包到户的(1980年农村分田到户)(2)

由于很多农业劳作没有办法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可以量化,很多农活都是软的,农活干好干坏是随着一个人的热爱程度,一个人的责任心来决定的。按照邯郸平原的农村来看当时的生产小队人员构成,同一个生产队还多是以一个家族为基础构成的,这都做不到各尽其责精耕细作。有人说生产队时期社员思想好,那么俺问你一句:生产队时期,社员家里有几个兄弟,是不是随着老大娶媳妇,就面临分家单过?一个家庭一母同胞的兄弟都不能和在一起,何况一个村里几百人要扭在一起下地劳动呢?

所以,当经过20多年,生产队集体的基础都构成后,随着安徽小岗村社员按手印包产到户的消息传到我们村的时候,当年秋天,我们的生产队就把集体的玉米田按照人口查玉米垄分到了农户,这样的包产到户过度到分地到户,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一切都是生产队社员自发开会研究,由队长主持,和和平平就把集体的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

农村是八几年分田承包到户的(1980年农村分田到户)(3)

没有争吵,没有打架,有的是村民按捺不住的欣喜,只经历了三四年,粮食过剩,棉花过剩,喜欢吃面食的邯郸农民,白馒头,油饼,面条,自家种菜,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老农民说,现在咱们的生活比村里老行的还好。老行是我们村里头号地主,只他一个人全年吃白面面食,他老婆都享受不了全年吃白馍的待遇。

到现在为止,从我们邯郸农村来看,依然是小农户的种植模式在支撑着农业连年丰收增产。从10年前开始土地流转,那些种粮大户都以赔钱结束,从十年前流转小农户耕地地租,每亩(667平米)1000~1200元的价格,现在流转土地价格落到了500元左右。把耕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的小农户,在各种物价上涨的发展中,流转土地地租价格反而腰斩。尽管这样,那些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还是不能盈利。

农村是八几年分田承包到户的(1980年农村分田到户)(4)

如果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像专家鼓吹的那么好。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应该连年增收呀!怎么租金反而越来越少呢?租金落在500元一亩,在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就会自家来耕种,反正也没有啥活干,种几亩地,赚点就多点,不赚,就赚个脚手不闲着。反正工夫不值钱。

是的,如果农民把耕地无偿交给中粮大户耕种,中粮大户可能能赚点钱。可农民图什么?农民吃什么?尤其全国在农村留守的约3亿农民,谁给发钱养活起来?所以,尽管专家学者鼓吹土地流转规模耕种像一朵花一样美丽,可这些鼓吹都是漠视了农民的利益。以上就是老农的认知和分享,你怎么看?请留言聊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