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要奉天承运(奉天承运具体到底)

“五德始终说”起源于战国时期,是著名的阴阳家齐国人邹衍开创的他综合前人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以《尚书・洪范》为基础编创了这套学说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每个朝代的兴替也是如此,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五德终始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封建王朝的高统治者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皇帝为什么要奉天承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皇帝为什么要奉天承运(奉天承运具体到底)

皇帝为什么要奉天承运

“五德始终说”起源于战国时期,是著名的阴阳家齐国人邹衍开创的。他综合前人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以《尚书・洪范》为基础编创了这套学说。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每个朝代的兴替也是如此,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五德终始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封建王朝的高统治者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谓"承运",就是继承某一"德"运。

每个朝代的定“德”都是看上天降下什么预兆祥瑞。比如最早的黄帝,碰见过一条巨大的蚯蚓,蚯蚓属土,所以黄帝是土德;周朝的时候,周王曾经看到很大一个火流星在宫殿上空盘旋一周,变成无数的火鸦,因此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秦代周,得水德,一切都以水德为准。水德尚黑,故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水德寓意“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

到了西汉代秦,出了问题。汉高祖刘邦出身寒门,并不清楚这“五德始终说”对国祚的影响。他推翻大秦国后,做了一件贻笑大方的事――大汉一切承袭秦制,连这个朝代的“德”也继承了大秦国的“水德”,朝堂内外还是一片黑色。北平侯张苍原来是大秦朝的御史,精通历数,对“五德始终说”很有研究。但他不敢直言相谏,于是想了个主意唬弄高祖,说暴秦不算朝,大汉才是继承周朝的正统。周是火德,大汉当然是水德。

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迁、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三个人上书天子,说要重整历法。汉武帝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颁布新历法《太初历》,改奉土德,尚黄。

到了汉成帝时,汉德一事再次掀起波澜。这波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震动,甚至对后世千年都有极大影响,其始作俑者就是刘向、刘歆父子。他们通过《易》经,发现“五德始终说”排出的朝代轮替有问题,接着又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找到了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于是他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五德始终说的王朝排序不正确,应该从伏羲算起,而不是黄帝,另外王朝之间的更替也不是相克的关系,而是相生关系。刘氏父子在其所著《世经》中,重新设计了一个更为恢弘的世系表。根据这个表,伏羲是第一位,承木德,然后是炎帝承火德,黄帝承土德,一直算下来后,大汉应该是承火德。但在当时并未收到统治者的采纳。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立即迫不及待地宣布,根据刘歆“五行相生”的学说,汉室是尧的后裔,属火德,而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属土德。火生土,所以他的新朝接替汉朝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并且让儒生张邯给百官作解释。

东汉建立之后,出于痛恨王莽,凡是王莽反对的都坚决支持,凡是王莽灭掉的都要重新光复。王莽以“土德”灭掉的“火德”原来是不被朝廷承认的,但现在刘秀等中兴者认准了大汉应承的就是火德,故东汉为火德。刘秀中兴后,定都洛阳。这个洛阳的“洛”字带水字边,与火德相冲,于是刘秀下令去掉“水”字添了“隹”字,改成了雒阳,接下来“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至此,“汉继火德”终于为帝和朝廷所承认,朝堂上下火红一片。

而“五德始终说”也自从东汉开始演变成了两套算法:一套是邹衍从黄帝起算的“五行相胜法”;还有就是刘歆开发出来从伏羲起算的“五行相生法”。这两套五德系统都流传到后世,不过“五行相生法”法后来居上,逐渐演变成主流。历代王朝多采取这种算法,“五行相胜法”只有在前者不管用的前提下才会被人想起来。

东汉末年分三国,其后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正朔不清。直到隋朝建立,国家再次统一。隋朝自认之前的德运为木德,自居火德;到了唐朝代隋,以为土德,五德色尚黄色。两种算法都一样,一种是不承认魏晋南北朝隋,直接承汉。汉是火德,火生土,唐是黄色,另一种是承认魏晋南北朝隋那么,唐承隋,隋也是火,所以还是黄色。

宋朝火德,尚赤色,故传世的宋朝皇帝画像大多为红色衣冠。宋金之后延续千年的“五德始终”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逐渐没落,元后有所恢复,总所周知明朝为火德,后金入主中原后改国号为“清”为水德,即取“水灭火”之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