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诗经蒹葭心怀)

或许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些特定的时光里,默默地喜欢着一个人,却始终无法靠近,总觉得对方离自己太过遥远;或者追求心中所爱,但愿望始终难以达成。

这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两千多年前,秦人就已经用一首《蒹葭》表达了出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诗经蒹葭心怀)(1)

这首诗来自于《诗经》中的《秦风》,全诗的意思如下:

河边的芦苇长得青翠茫茫,深秋的露水在上面结成白霜。心中喜欢的伊人在何方?她就在河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艰难险阻不断且长路漫漫。顺流去寻找她,她仿佛站在水中央。

河边的芦苇长得茂密又繁盛,清晨的露水还在上面未干。心中喜欢的伊人在何方?她就在河岸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艰难险阻不断且难以攀爬。顺着水流去寻找她,她好像又在水中的滩地上。

河边的芦苇长得茂盛又稠密,清晨的露水还未全部干掉。心中喜欢的伊人在何方?她就在河水的那一头。逆流而上去寻找她,艰难险阻不断又曲折难以到达。顺流去寻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洲地上。

从全诗的意思来看,这是一首描写追求爱慕对象却无法得偿所愿的诗,表现出主人公对“伊人”的思慕与赞美,表达了追求时的迷茫与怅惘。但是整首诗传达出来的思想与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最得风人深致,写尽思慕之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风人”指的就是《诗经》中的《国风》及其思想、风格、基调等。

诗经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诗经蒹葭心怀)(2)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来自于周王室等上层贵族的雅乐歌舞越来越呆板僵化,来自各国民间的“国风”却愈见生动而有活力。这些诗歌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思想内容开放活跃,抒情真挚动人,十分受欢迎。也就是说,《蒹葭》最得《国风》精髓,情真动人又朴素自然,内容生动鲜活。

诗歌的开头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渲染出“秋光满目”的气氛,给全诗奠定了一种苍凉凄婉的基调。

在这种环境下,主人公看到一位美丽的“伊人”,远远地“在水一方”,正是自己心中思慕的人儿。他逆流而上,克服艰难险阻去找她,眼看着离“伊人”越来越近,几乎就要触手可及,但是一个恍惚,“伊人”又站在远方。主人公又去追求,结果依然一样。

全诗共有三节,每一节相差不大,第二节、第三节仅仅是稍微改了一下第一节的部分文字,将第一节中的“苍、霜、方、长、央”分别改为第二节中的“凄、唏、湄、跻、坻”,以及第三节的“采、已、涣、右、浊”。这样就达到了变化中包含稳定的效果。

主人公在追求“伊人”的时候,尽管一遍一遍地使出浑身解数,重复多次,每次只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无法靠近倾慕的“伊人”。这种循环往复就是“稳定”。

诗经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诗经蒹葭心怀)(3)

“变化”则是从“白露为霜”开始,夜间的露水在芦苇的叶子上凝结成了白色的霜花;到“白露未晞”,随着温度的上升,芦苇叶上的霜花慢慢融化成露水;“白露未已”,则是随着太阳升起,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地蒸发掉。这种变化表现出了时间的延续,表明主人公从芦苇叶上还凝结着霜花的时候,就开始追求“伊人”,一直到太阳升起来仍未有结果。

在这过程中,主人公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遍又一遍地克服各种困难,趟过水流去追寻思慕的“伊人”,却始终没有任何结果,伊人还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这种循环往复又不断推进的叙述方式,写尽了主人公的思慕与追求之苦,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爱而不得”的滋味。

可望而不及,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矛盾

《诗经·蒹葭》自诞生以后,就渐渐地超出原有的情诗范畴,被后人不断赋予各种意义。

在这首诗中,并未指明主人公的身份、年龄、地位等,也未确定其与“伊人”之间的关系,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朦胧又模糊的感觉。再加上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而不得的情感,因而有人认为,诗中的“伊人”不只是主人公思慕的对象这么简单,也可以是其追求的理想与抱负。

诗经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诗经蒹葭心怀)(4)

人生在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追求,愿意用一切办法去追求。在这首诗中,主人公追寻“伊人”的时候,先是看到其“在水一方”,然而当他经过一番“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之后,却发现“伊人”又“宛在水中央”。如此循环往复,依然如故。而且“伊人”不仅面目模糊,就连所居之处也没有确定的地方,即便是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在远方缥缈不定,让人无法触及。

所以,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偿所愿,总会有一些事情,尽管做了各种努力,依然可望而不及,只能远远地看着它而无法到达。

主人公尽管对自己的理想抱负非常执着,但是由于“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各种现实原因,始终无法到达理想之地。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之处。

面对这样的矛盾,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但又无法弥合,心中从而升起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惆怅之感。这样的情感,氤氲在追求的漫漫长路上,永远无法消散。

诗经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诗经蒹葭心怀)(5)

永远在追求,永远无法到达彼岸世界

《人间词话》的中有云:“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这里指的是与《诗经·蒹葭》“意颇近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对理想望眼欲穿的等待与追求,所以《蒹葭》也包含着对理想与抱负的极致追求的意义。

古往今来,人们在追求理想的时候,尽管总是遇到“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各种困境,依然会“溯游从之”、“溯流从之”地去追求心中美丽的“伊人”。

可是经过一番追求后,心中的理想依然离自己太遥远,不是“宛在水中央”,就是“宛在水中坻”,或者是“宛在水中沚”,飘乎而难以触及。即便如此,人们依然会去继续追求。诗中对追求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循环往复的描写,就是这种写照。

诗经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诗经蒹葭心怀)(6)

因此,这首诗写的又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的不断追求。在追求过程中,尽管人们不断地追求,但总是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即便总是到达不了,但是也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如此循环往复,永远不会停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