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

导语

在进入课题前,我想先聊聊这些天我回归头条的感受。大概半年前我通过抖音来到了头条,开始是想突破自己,尝试发视频,一段时间下来,我连剪辑都学不好,整出的作品我自己都嫌弃。后来也通过各种方法学习,终究还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自己不适合这款。

上个月,我出了点意外,胳膊受伤上不了班。心想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儿做呗!因为要带俩孩子学习,我自己也必须每天成长进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爱上了经典,爱上了汉字,爱上了甲骨文,于是我的写作之路从这里开始啦!

写了几天,系统不断有展现,可是没啥阅读量,更不用谈什么收益了。作为一个头条小白,我根本找不出原因,然后我就去找前辈学习,看别人的作品和评论。原来我还没搞懂路径,一是我的文章标题吸引力不够,二是我写的话题有些冷门,三是我的粉丝太少………我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头条之路还很长,我相信自己的运气是不错的。不会的就去学嘛,信息时代总会有人教你的。还有很多好心人经过,大家都会拉我一把,是不是?毕竟关注一下只是举手之劳嘛。为了早日实现百粉目标,我的课题做了一点小改动,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阅读和喜欢!

正文

经典 《三字经》第08课:

【原文】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译文】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学汉字

1、【纲】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1)

“纲”是形声兼会意字。小篆从糸,岡声,兼表领起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綱”。汉字简化后写作“纲”。《说文·糸部》:“綱,维纮绳也。从糸,岡声。”(綱,网的大绳。从糸,岡声。)

“纲”的本义为提网的总绳。引申比喻总要。如“提纲挈领”。又引申比喻国家法度。如《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唐代以后,大量货物分批起运时,要为每批货物编立字号,分为若干组,故引申指成批运输货物的编组。如“生辰纲”、“盐纲”。引申指书籍所分成的大类与小类,或生物学上分类系统的第三级,门之下目之上。如“本草纲目”、“鸟纲”。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2)

2、【君】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3)

“君”会意字,甲骨文“君”上部是“尹”,下部是“口”。尹像手执权杖形,一说像以手执笔形,本义是治理;口表发号施令。上下两部分合而会意,表示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之通称。《荀子·礼论》:“君者,治辨(通“办”)之主也。”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君”由“尹”字分化而出,但二字在甲骨文中用法并不完全等同,西周金文中二字分化比较彻底,混用只有个别用例(如公臣簋有三件,两件作“天尹”,一件作“天君”)。《说文解字》古文“君”字形体发生了讹变,侯马盟书中就产生了这种写法,篆书以后,表示手杖的一竖变为一撇,又由此发展为汉隶和楷书。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4)

3、【臣】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5)

臣是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形状像一只竖立的眼睛,以一只眼睛代表一个人,人向下低头时,横着的眼睛处于竖立的位置,臣的形表示俯首屈从的意思,本义指奴仆。

在古代奴仆服侍主人时,通常是俯首贴耳,不敢正视主人,因此用竖立的眼睛来代指奴仆,奴隶。比如称臣仆,臣妾。臣妾是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呼,男奴叫臣,女奴叫妾。在《左传·僖公十一年》中有: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臣妾后又指臣的臣妾,指低的阶级对高的阶级谈论到自己妻妾时所用的称呼。

在古代因为臣与君的关系如同奴仆与主子一样,所以臣由奴仆引申指官吏。臣在古代又是官吏对君王上书或说话时对君的自称。如微臣,下臣。比如出自《白虎通义》中的三纲六纪:三纲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六纪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第一纪诸父,即父亲叔伯这一辈;第二纪诸舅,即母亲这一系;第三纪兄弟,即自己的兄弟;然后是族人,即自己父系家族里的一批人;最后是师长和朋友,共为六纪。

4、【亲】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6)

甲骨文中没有"親"这个字,甲骨文中有"亲"这个字,是由表示女性生殖器的符号"▽" "木"构成的上下结构的字形,"木"在此所表示的意思是:树木果实成熟以后落入泥土生根发芽,新一代树木成林(喻示女性始祖生衍繁育)和/或表示树木周围由大树根系所孳生出的许多小树。两形会意,由一个女性始祖生育了很多儿女,有着相同的血缘者相亲相爱。

金文的"亲"字基本上承续甲骨文的字形,仅是在字形上部加一短横作指事符号,表示这些子女都是这个女性始祖所生。金文另一款字形是用甲骨文"亲"字作边旁,再另加"见"作边旁(周.四十二年逑鼎乙),原意是亲眼所见这些儿女都是同一个女性始祖。还有一款金文将"親"字的边旁"亲"字误写成"辛"字,一些不确释义是以此讹变释讹所致。

小篆也有"亲"和"親"两款不同的写法。隶书写成"親",楷书写成"亲"(颜真卿)和"親",汉字简化后,又回到了甲骨文的形体,楷书规范写作"亲"。

"亲"的本义指血缘相近,引申表示中间没有间隔,相互距离最近。"亲"因此表示父母。《庄子.养生主》:"可以全生,可以养亲。"意为: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父母。

"亲"又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封建亲亲,以蕃屏周。" 意为:(周公)将土地分封给子弟和功臣,让他们在各自分封的土地上建国,以此作为蕃篱拱卫周王朝。此处"亲亲"指子弟。

"亲"也指亲人。杜甫《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由"近"引申指关系、感情上的亲密。《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

"亲"又特婚姻,把原本生疏的人扭结到一起,如"结亲、娶亲、亲事"等。

5、【夫】,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7)

“夫”是象形字。甲骨文形体的下部是“大”,即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大”的上部有一小横,表示头簪之形。金文与甲骨文类似。隶变后楷书写作“夫”。

《说文·夫部》:“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属皆从夫。”(夫,成年男子。从大,一用以像成年男子头发上的簪子之形。周朝的制度用八寸作一尺,十尺作一丈。今成人身长八尺,合周制为一丈,所以叫丈夫。大凡夫的部属都从夫。)

“夫”的本义是成年男子。如《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男子成年后就可以结婚,引申指丈夫。如《乐府诗集·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在古代诗文中,由“夫”字所组成的词是很多的。如“夫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作助词,放在句首,表示提起议论。如苏洵《六国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放在句末,表示感叹。如《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妇】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8)

十二个难认的汉字(了不起的汉字之三字经08)(9)

会意字,“妇”,繁体作“”。从“妇”字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中可以看出它是由“女”和“帚”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左边是一把笤帚,右边是一个女人,意思是一个女人拿着扫帚在扫地。部分字形左边部件为妇女的样子,右边部件为妇女手中所持的扫帚样子。“妇”的本义应该是指从事劳作的女性。古代妇女婚后的主要任务是服侍丈夫和操持家务,而甲骨文的“妇”正好体现了古代妇女的这种身份。《说文解字》里说:“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服”就是服侍;《释名·释亲属》:“妇,服也,服家事也。”古籍中以“服”训“妇”,足见中国古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也显示了夫尊妇卑的地位差异。

金文的形体基于甲骨文,“女”的形象由跪姿变为站姿。小篆基于甲骨文、金文形体,对文字进行了文饰和拆解,左边部件为“女”,右上部件为手形,右下部件为帚形。隶书的“妇”字,将小篆形体进行了横、撇、折的改造。汉字简化时将“”字“彐”以下的部分省去,写作“妇”。

妇的常用意义是指女人、妇女,这是由本义而来的一个泛指概念,与“女”相同,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所记载的:“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其中的“女"和“妇”同时出现,泛指妇女、女性。但在古汉语中,古人心中对有关女性的称谓切分和使用很细,这也正好体现出了古代的宗法体制。“妇”在古汉语中还用来特指已婚女性,出嫁的女子称为“妇”,她的丈夫家中的长辈称她作“妇”,好比“媳妇”“儿媳”。作为这个意义的“妇”一般与“夫”是相对的概念,例如《陌上桑》中的:“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里的“妇”就是妻子的意思,和“丈夫”相对。而在现代汉语中,“妇”是夫家长辈对自己儿子的配偶的称呼,这也是两者的重要区别。

现代汉语在使用“妇”这个概念的时候,通常是指已婚的女性,例如“妇女”“孕妇”“妇人”等等,而年龄偏小的年轻女性一般多用“女”“女孩”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