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三条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

柏林位于德国的东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首都。

曾几何时,这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中心。因为,就在这里,希特勒穷兵黩武,发出了征服世界的号令。

然而,希特勒的手伸得实在太长了,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抗击下,纳粹德军在东西两线频频受阻,江河日下,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1945年,苏联百万大军与德军就在这里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对于柏林这块硬骨头,斯大林的态度坚决明确,不惜任何代价,志在必得。

这年年初,苏军推进到德国境内的奥德河和尼斯河一线,即开始作进攻柏林的准备。因为,从这里到柏林,只有60公里。

东线的苏联红军紧锣密鼓,枕戈待旦,那么,西线的英美盟军又有什么动静呢?

此时,英美盟军也已攻入德国境内。然而,就在蒙哥马利率领的第21集团军群和布莱德雷率领的第12集团军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东挺进之时,3月28日,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事先不与联合参谋长们和盟军副司令蒙哥马利将军磋商,就直接向美国驻莫斯科军事使团团长迪恩少将发出一封递交给斯大林的电报。

电报中,艾森豪威尔指出了英美盟军今后的攻击目标是埃尔富特、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地区,没有把柏林包括在内。

电报于3月28日当天递交给了斯大林,艾森豪威尔这一自作主张的举动,立即在盟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

在英美盟国当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盟军副统帅蒙哥马利是坚决主张进攻柏林的。

本来,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都应是柏林。

直到3月27日,蒙哥马利还在作战报告中告知丘吉尔,他率军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然而,仅事隔一天,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主意。

因此,当丘吉尔和蒙哥马利得悉电报的内容时,大为吃惊。丘吉尔感到,艾森豪威尔擅自决定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目标,而且是政治上的目标,无疑是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

此外,丘吉尔也不同意这位盟军司令的决定,他认为,抢在苏军之前拿下柏林,对于同西方国家日益傲慢的苏联讨价还价时,会大有益处。

但是,不论丘吉尔和蒙哥马利怎样反对,艾森豪威尔主意已定,他认为,柏林已不再是盟军一个重要的目标了。

之所以艾森豪威尔不把柏林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自有他的道理,而且,他认为这些理由是无可辩驳的。

他认为,如果向柏林突击会使盟军还要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未免得不偿失,而且,他还得到报告说,德国重兵不在柏林,而是云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一纸电文,将柏林拱手让给德国人最不情愿的俄国人手上。

1945年3月29日,在通往莫斯科的一条道路上。

几辆吉普车疾速向东飞奔,车里坐着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和他的随行人员。

这次,他是应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之召返回莫斯科的,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部署,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被赋予了攻克柏林的任务。

两天之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召开作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订柏林战役的作战计划。

经过反复审慎的研究之后,最高统帅部进一步明确由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柏林实施主要突击,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柏林南、北两个方向上实施辅助突击,其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还负有协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合围并攻占柏林的任务。

为确保柏林战役万无一失,最高统帅部对3个方面军的兵力给予了极大加强。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任务最重,因此兵力也最多,共有11个集团军另4个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任务稍轻,共有8个集团军另5个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不负有直接进攻柏林的任务,因此兵力也最少,只有4个集团军另5个军。

苏军3个方面军加起来,拥有的兵员总数达到250万,可谓规模空前!

苏军磨刀霍霍,英美联军也步步紧逼,德国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早在1945从1月19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因战局所迫迁至柏林办公,希特勒本人则在柏林市中心的总理府地下深处的避弹室定居了下来。

此时的希特勒被东、西两个战线上雪片般飞来的战报搞得焦头烂额,他的思想越来越变得虚无缥缈,已无法清醒地认识到德国的真实处境。

对于身边的人,希特勒也完全失去了信任感,认为他们都在欺骗自己,而对于一些敢于直言不讳的将领,稍不随意,希特勒就予以撤换。

战争初期,德国装甲大军势如破竹,攻无不取,使希特勒坚信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他认为,眼下的失利完全是由于手下将领指挥不利造成的,德国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对于苏联红军在柏林城下陈兵百万和几千辆坦克,希特勒并没感到恐惧,他自信能击退这些苏军部队。

但是,此时的德军已无法与战争初期同日而语,柏林的守备也谈不上固若金汤,不过,要想夺占它,也并非易事。

担负柏林守备任务的德军主要是希姆莱将军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和舍尔纳将军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共有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37个步兵独立团,98个步兵独立营和大量的炮兵部队。

此外,柏林城里守备部队还有20余万人,德国陆军总部的预备队还有8个师,这样加起来,守卫柏林的德军共有10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辆,大炮10400门,飞机3300架。

为了防御柏林,德军统帅部还采取了“专门措施”,城市按其所辖范围划分成为8个防御地区。另外还设置了9个特别防御区,负责掩护政府各办公大楼、帝国办公厅、秘密警察总部和国会大厦所在地的柏林市中心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三条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1)

德军防御阵地上的一门88毫米反坦克炮

在柏林城市的直接接近地带,德军构筑了3层防御地区:外狙击区、外城廓和内城廓。

每层防御地区内都构筑了大量坚固工事、碉堡和障碍物,沿街楼房的窗户都经加固而变成了发射孔。

为了进行巷战,德军统帅部还动员市民组建了200个民众突击队营,希特勒法西斯青年团的团员自愿组成反坦克歼击队。

不过,自从3月初,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抵斯德丁(什切青)以南的奥得河下游后,对面的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正面似乎显得平静了一些。

因为,此时苏军正忙于攻克东波美拉尼亚,他们相当一部分兵力还滞留在东普鲁士,直到这些战役接近尾声,投入在那里的大部分兵力才腾出来,于是,苏军感到自己已足够强大,可以着手进行最后一战,其目的是攻占柏林并与西方国家军队胜利会师。

不过,为了夺取屈斯特林要塞,他们还要继续激战,这时,苏军已进抵利亚索要塞接近地,并在奥得河大桥两侧建立了两个登陆场,因此,德国人要在这一地区使用较大兵力,才能与要塞保持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三条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2)

柏林动物园的防空炮塔

在法兰克福地区,德军第9集团军所属军队在奥得河东岸坚持了下来。

而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希姆莱行动优柔寡断,他缺乏作战经验,对于在奥得河作战的集团军,他既不能指明应该如何做,也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现在看来,在这一正面,苏军离柏林最近,哪怕只有微乎其微的取胜希望,也需要进行顽强抵抗,因此,应让有丰富经验的军事长官来进行指挥。

古德里安以希姆莱本就身兼数职为借口,劝说他辞去他早就觉得负担过重的职务,接着,有着丰富防御经验的海因里奇上将取代了希姆莱。

3月22日,新司令官面临的形势是这样的:与在各处被突破的战线一样,这里一些仍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与伤愈归队的年轻新兵组成的分队、补充分队、人民冲锋队和外籍党卫队军人,以及从海空军及帝国施工部队抽调出的补充兵员混杂在一起。

这些军队的装备五花八门,十分简陋。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健全的基础上将他们组织起来,并让他们接受训练,以投入到防御战斗之中。

但是,受希特勒的影响,地方长官们对陆军满怀仇恨,他们一心想让人民冲锋队成为狂热的抵抗者,而这些部队因为素养差加之指挥不力,无法当此重任。

在前线作战的德军中,有许多部队是从各级海军、空军、党卫军及隶属希姆莱的后备军中调集而来的,他们在许多方面,都依赖于上述各级单位,这难免造成指挥混乱。

当然,这种混乱是希特勒刻意制造的,其目的是不给任何人过多的权力。

尽管如此,前线部队及其指挥官仍然准备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苏军即将发动的进攻,为此,他们凭借着自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困难重重之中重新组建起防御,但是,这一防御显得十分薄弱。

新司令官海因里奇明白,如果没有充足的预备队,这种防御是抵挡不住猛烈进攻的,因此,他不止一次向希特勒汇报这一情况。

但现在的问题是,希特勒不愿承认败局已定,他还指望着至少坚持到同盟国分裂。

在他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他一直试图从这些矛盾中捞一些好处。随着罗斯福的阖然辞世,希特勒的这种想法更加坚定。

希特勒荒诞地认为,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可以在同盟国分裂后,倒向向他提出优厚条件的一方,为了尽可能地拖延时间,等待同盟国分裂的到来,希特勒于3月19日命令德军在撤退时,应尽量摧毁盟军现在或将来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加以利用的一切。

可是,如果执行这一命令,德国人民将失去继续生存的最后基础。幸亏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采取了果断行动,并积极参与安排部署,在各地安排了富有责任感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破坏行动。

在这种指挥混乱中,最高层的束手无策暴露无遗,这时,防守奥得河的德军第9集团军于3月底,再次试图尝试阻止苏军在屈斯特林地区建立大登陆场,以便为几乎被合围的该要塞守军解围,并清理苏联人在奥得河西岸的危险跳板。

3月22日,德军实施了进攻,并在数日后再度发起猛攻,但遭遇了苏军的顽强防御,希特勒厚颜无耻地指责指挥官和军队吃了败仗,于是,导致了他与古德里安的决裂,后者愤怒地斥责他对德国军人的侮辱行径。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三条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3)

在废墟中坚守阵地的苏军士兵

因为,正是希特勒过去几个月的指挥失误才导致了如今的危险形势,和前任一样,古德里安在东线最近9个月的苦战中,煞费苦心地试图将战役指挥置于合理的基础上,并使所有其他战略考虑和政治考虑都服从于抵御红军的行动。

现在,他的反抗被挫败,3月28日,克莱布斯将军接替了他,继续担任那个现在已毫无意义的职务。

接着,在屈斯特林地区进攻失利后数日,德国守军放弃了这一要塞。

4月初,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苏联人在屈斯特林两侧的登陆场架设了几座横跨奥得河的桥梁,他们将桥面铺设在水面下。

因为弹药不足,德军不能采取有效对策,为了发动进攻,苏军在奥得河与尼斯河展开了已经规划好的3个方面军。

在施韦特以北,由曼陀菲尔将军指挥的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当面,配置了从东普鲁士调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该方面军辖有4至5个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

在施韦特与菲尔斯滕贝格之间,分布着由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辖有8至10个合成集团军和3个坦克集团军。而方面军的主力集中在屈斯特林地区。

此外,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科涅夫指挥之下,在古本和格尔利茨之间沿着尼斯河下游占领着阵地,随时也准备参与对柏林的突击行动。

希特勒头脑不清,再次误判了形势。他认为苏军接下来的主要突击方向是德国的保护国。

因此,他将维斯瓦集团军群预备队中的快速兵团的一半兵力于4月6日转隶于中央集团军群,当然,不管将这些部队投入哪里,他们都无法改变东线各集团军的命运,更别说影响战争进程了。

但是,他们至少能缩小奥得河的灾难,从而使许多德军免于被苏联人俘虏。

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海因里奇将军队对希特勒继续削弱他的力量表示抗议,却没有任何结果。

而希特勒又一次低估了苏军的实力,他认为,苏军的兵力已耗尽,现在所使用的是“战利品”,也就是释放的战俘和重归他们管辖的地区征集来的新兵,换而言之,就是用“各种各样的败类”在进行战斗。

对于这种罔顾事实的臆断,海因里奇毫不理睬,继续坚持需要增援,于是,统帅部只好答应从空军、海军和党卫军中,为他抽调了3.7万人,作为支援。

希特勒认为,这些人员可以编为12个师,并消除海因里奇的一切忧虑。

但实际上,这次凑集的3万年轻人虽然士气高昂,却从未打过仗,没有任何战斗素养,也缺乏有经验的指挥,而且,装备还很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