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

《西游记》是我国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大胆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和家喻户晓的角色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

儿时谁不喜欢法力高强还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那时就知道齐天大圣是贼能打的。长大后,却再也没有回去看过大圣一眼,甚至有些鄙视起《西游记》的频繁播放。

可怜的孙悟空,这么多年,我也没看懂这只石猴。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1)

《西游记》师徒四人

神佛的世界也现实

《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这是一个没有什么能耐的和尚凭借金蝉转世的出身被西天如来选中为取经人,三个精心挑选的助手陪他一起升级打怪,最后修身成佛的故事。认真看过《西游记》的人总能在其中看出几分虚伪的假笑。

这是一部讽刺现实的作品,在《西游记》的玄幻里处处能看到现实的影子。

昏庸却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天宫的富丽堂皇、奢靡享乐简直就是人间朝廷的翻版,看不起弼马温的同僚们和人间官场的倾轧有何不同?出身和官位还是如此的重要,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天上的神仙也是这个样子。

西去路上,精怪众多,可就连妖精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背景的即便是妖精也是仙家的,最后都被收了回去。没背景的小妖精就被打死了,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惨。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2)

玉皇大帝

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自己的坐骑手下下凡作恶,考验师徒四人。这场取经看似犹如游戏一般,精心设局,好似一场大戏。

那西天的极乐世界就真的是人间向往吗?在我看来可能还不如之前天庭来得干脆。千难万苦到达的雷音寺后,却因无钱贿赂百般刁难,原来佛祖身边也有这等鼠辈,到最后原来连如来都知晓此事。

佛祖是发起者,恐人心不诚,意不坚,我等历尽千辛万苦求,数十载才来到这雷音寺,为的是普度众生,可佛曰: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最后硬是把唐僧的紫金钵盂抢了去,就连唐僧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徒弟啊!这极乐世界,也有凶魔欺害哩!”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3)

佛祖

这是多么的龌龊,这一点不比凡间高尚,这世间存在的浅薄势力、虚伪狡诈,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面同样存在。这样世界里的佛法真的可以拯救芸芸众生吗?读到这里的我不禁喃喃:佛都如此,那佛的佛经又能利苍生几何?

《西游记》并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神话小说,这部书里的每个人物都塑造得生动饱满,就连佛祖菩萨都是会骂人冷笑的。这是一部关于记录神佛人情世故的作品,除了脱离了凡人肉身的奇思妙想外,它还是那个我们眼前看到的世界,丝毫未变。

西去取经路上,爱耍聪明的猪八戒思想消极,懒惰懈怠,就像社会上的的一部分人,这群人的本质还算是憨厚老实,只是性格上残存了那么点人性的自私。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4)

猪八戒

沙僧是三个徒弟中存在感最低点,甚至可以忽略的存在。可他能够成为唐僧三徒弟之一,也是有他必须在的理由。他像极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任劳任怨,只会默默做着自己分内的事情,反抗和他沾不上一点边儿的。

至于唐僧自幼为僧,在取经途中他迂腐又虔诚。前世为金蝉子的他不听佛祖如来说法,轻慢大教,被贬下凡,转生东土。想来当年的金蝉子也是个游走于神佛体制之外的桀骜人物,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年的他和孙悟空属于一种人。

悲哀的是投胎转世的金蝉子忘记了前世的自己与坚持,失去了本性里的反抗精神,成为了佛法教理的忠诚信徒。这场反抗中,唐三藏失败了,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更悲哀的是他对自己所陷入的巨大悲剧完全不自知。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5)

唐僧

人生是一场取经路

反观孙悟空可以说是《西游记》中是个很特别的存在。途径女儿国,看到女儿国国王与唐三藏同游御花园时,我不禁感叹:“原来唐三藏见了美女也会动俗心。”漫漫西天路,就连唐僧都对女儿国国王动情起意了。可偏偏是那个曾经最没有定性的猴王如今却不会理会任何精怪仙子。

要说他六根清净却也不是。最让我不解的是当年大闹天宫的他多厉害,可为什么在取经路上弱的谁也打不过,还被红孩儿这样的小妖精用三味真火差点烧掉了半条命,可我明明记得当时他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熬了九九八十一天啊,最后打碎炼丹炉还练成了一双火眼金睛。

当初孙悟空打上天来时没一个人降得住他,难道是孙悟空变弱了?当然不是,他还是那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其实天庭各路神仙个个身怀绝技,只是所有人都深知树大招风,大家谁都没有尽力而已。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6)

孙悟空

我想吴承恩对孙悟空的偏爱不会比我少。他给了这个小石猴太多东西,本领高强、聪明积极、乐观自信,这些品格都是自带闪光的。他就像是一个战士,在取经这个无休止的苦难中,他英勇机智,不怕困难,同时孙悟空还是个追求自由的信徒。

大闹天宫的代价是让孙悟空失去自由,可压在五行山下的他被禁锢的不仅是肉身,还有思想。他被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后来他等到了取经人唐僧。

戴上紧箍咒的悟空从没有任何自由到拥有有限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并不快乐,稍微流露出野性就会受到惩罚。于是他踏上了寻求自由的漫漫取经路,他接受改造,开始带着镣铐生活。

寒来暑往,一路妖魔鬼怪。数不清的妖魔鬼怪,眼花缭乱的各式法宝,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关口等待师徒四人的是什么凶险。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7)

孙悟空

取经路上变化最大的就是孙悟空,无论是武力值还是内心感悟,他都在不断地改变。孙悟空越接近灵山变得越是通透,当唐僧感谢他的一路照拂,他回的是相互成全。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这是孙悟空对唐僧说的,也是吴承恩对我们说的。真正的灵山在心中,取经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取经路上的妖怪每个都是心中的欲望,妖怪代表的都是世间羁绊人心的东西,都是心魔。

对于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到达灵山就能成佛。这句话由孙悟空说出来其实也说明了,他也许早就看透了这场取经不过是一场佛祖的安排,之所以保着这个羸弱的和尚取经不过是为了心中追求的自由。

这里孙悟空的大彻大悟甚至比唐僧更为深刻。至于唐僧虽然有一颗向佛之心,但即便是在取经后成佛的他还是没有参透禅理。这样变好之后的孙悟空变得我有些恍惚。可我终究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在花果山上的美猴王。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8)

孙悟空与唐僧

这是个让我心心念念的人物。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很酷,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我看来是个英雄形象,可他最后也走上了和唐僧同样的道路。他是反抗现实社会规则失败的悲剧人物,就像是现实中的自己。有些现实的东西到最后反而变得玄幻了。

孙悟空是孤独的,他没有父母之爱,与唐僧也只有那点子师徒情分,有时候还会被八戒的挑拨消减几分,之所以去西天也是为了最后心中那点自由,却不想到最后一个斗战胜佛倒真正把他困住了。

十四载春去秋来,师徒四人最后功德圆满,修成正果。

当孙悟空双手合十,头顶佛光,我只感到了世间苍凉。成了佛的悟空头上没了紧箍咒,可他为了他所谓的自由,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成为了封建等级社会里的一员。也许是师徒四个走得太远,也走得太久了,他们已经忘记了最初为什么出发。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9)

孙悟空

吴承恩是暗黑的,他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洞悉了人世的坎坷无情,却没有因此丧失对人世的信心。吴承恩最想表达的是:人生不过是一场取经路,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世道艰难,人心不古。

《西游记》可以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可真正读懂《西游记》的人并不多,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这世间苦难。孙悟空从最初的嫉恶如仇,离经叛道到最后的收敛锋芒,皈依佛门。

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而成长是一个慢慢趋于平淡的过程。在经历伤痛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后,也不知道大圣还记不记得当初磨去棱角的伤痛,一如当下在社会中努力生活的我们。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如今的社会充斥了太多的丑陋,表面的善良,虚假的关怀,暗地的嘲讽,那些众人的信仰的群体实际却是一群虚伪的存在……前路封死,生活中每个人都像孙悟空一样在战斗,你是否会像他一样,最后妥协在现实里,还是坚持着踽踽独行?

西游记主题思想(西游记的核心思想)(10)

师徒四人

我们都是孙悟空。我们都在为我们心中所谓的自由努力,不同的是有的人已经归来,有的人还在路上。

漫漫取经路,茫茫人生路。对于人间的我们来说,克服自身的种种习气,最终也会明白人生真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