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1)

一间间茅草房,星星点点闪烁着萤火虫般的光亮。

一股股艾蒿的清香,穿过窗灵,溢满农家小院,温馨,醉人。

这馨香——来自农户家点燃的火绳。

火绳,现在城市里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是农村里的年轻人恐怕知道的也不多了。

火绳就是用艾蒿搓成的绳子,阴干后把它盘起来,用的时候点燃,利用它燃烧发烟,用来驱除蚊虫,也可以用来引火。火绳的直径大约有两公分粗细,按卷盘的,一盘火绳大约四五斤重。因为东北这地方到了夏天蚊虫特别的多,特别是到了秋后,蚊虫叮人更是厉害。为了不让蚊虫叮咬和驱赶蚊虫,人们就发明了火绳。用火绳驱赶蚊虫是最简单最经济实用的办法,而且是就地取材,艾蒿遍地都有,随采随用,永不枯竭。火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来引火。过去的时候,特别是在东北农村,洋火(火柴)不好买。那时候,每户农家都没有多少零用钱,只靠口挪肚攒的或小鸡下蛋的钱换点油盐酱醋什么的,再买火柴就没钱了,而且火柴每天都要用,所以是很费的。为了省钱,火绳就是最经济的火种了。火绳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点燃着,用的时候用嘴一吹就可以把柴草引着,不管是做饭还是抽烟,都是最经济最实用的火种。

搓火绳的原材料最好是艾蒿,因为艾蒿比较少,所以也有用水蒿子的。艾蒿是药材,可以治很多种病,味道香甜,好闻,水蒿子没有啥味道,搓的火绳燃烧快,不抗使。搓火绳的方法很简单,同搓麻绳一样,两三天就可以搓成几十丈长的火绳。火绳搓好后,缠在一根木棍之上,大约有二尺直径粗细的一捆。再将木棍悬挂在房檩之上。用火点燃,火绳就不停的燃烧,却不着明火,如同香烟一样,慢慢地燃烧,将要接近绳捆时,再将烧着的火绳往下一拽,这根火绳就可以继续燃烧了。人们在抽烟时只要将火绳头放在烟袋锅里,就可以抽烟了,火绳是新的接陈的,周而复始。那时水蒿也特别多,荒地格子,草甸子到处都有。搓火绳用的水蒿不能等水蒿长得太长,因为水蒿茎秆老化变硬便难以搓绳了。

用火绳虽然能省火柴,但却有一样缺点,就是屋里不能离人,否则火绳烧到绳捆之处便可以引发火灾,稍有不慎,很可能引起火上房的大祸。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2)

火绳是从什么年代出现的,是谁发明的,从没有史料记载。但听老辈人说,是从宋代开始的。那时候,金兀术进兵中原,连年征战,受蚊虫的叮咬,有的士兵受感染疾病而死。所以金兀术就叫军医采用民间秘方搓成火绳,在每个营帐都点燃火绳驱赶蚊虫,从而避免了非战斗伤亡,而这个办法一直广泛传到民间,被人们大众所用。这个传说究竟是不是真的也无从考究,但火绳却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享受。

我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天,就跟着父亲去野地里采艾蒿,父亲背一大梱,我背一小梱。回来后把艾蒿晾在院子里,等到艾蒿晒蔫了,软了,父亲就找块坯头坐在院子里搓火绳。父亲搓,我在一边给他递艾蒿,火绳越搓越长,我就在后边把搓好的火绳盘起来,搓好的火绳,把它们放在阴凉的地方,慢慢的阴干。如果在太阳下暴晒,火绳就容易干裂或断散。一盘盘的火绳都堆放在下屋里,到用的时候就把它们搬出来。夏天的夜晚,在屋里点燃火绳,满屋的艾叶的清香。有了火绳,免受蚊虫的叮咬,可以睡个安稳的好觉。

那个年月,家家户户都用火绳,到了晚上,每个院子里都洋溢着艾蒿的芳香,那火绳的轻和老人烟袋锅一会明一会暗的红红的碳火,把乡村的夜晚涂上神秘的色彩。

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纱窗挡住了蚊虫,打火机普及到了农家,农村的人点火做饭,再也不用火绳了。但是,火绳在那个年代,确实发挥了它的作用,搓火绳的情景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我感叹:科学发明都是来自生存,中国人是勤劳智慧的人民。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3)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4)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5)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6)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7)

乡村的散文 乡村散文火绳(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