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划长空(江南飞起一雄鹰)

鲲鹏展翅划长空(江南飞起一雄鹰)(1)

医院远景。

鹰有八德:勇敢、自信、力量、敏锐、光明、吉祥、迅捷、雄健。连日来,笔者实地走访位于长江以南、东湖之滨的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在感受到欣欣向荣气息之余,脑海中升腾出翱翔高飞的雄鹰意象。

■ 大集来客要换膝 心里存着诸多疑

武汉向西,十有余里,有集市名叫大集。大集内有王老太,苦病久矣,近日右膝疼痛难忍,衣带渐宽。其子孝心,闻六七二医院盛名,携母就诊。

换人工膝关节,这个手术做不做得了?做不做得好?会不会疼得自己受不了?王老太一探究竟。

该院逾大集80华里,四十余年救治骨科患者已逾百万,不日前归武汉体育学院直管。王老太走进医院,只见院虽不大,精巧细致,院前草药飘香,厅内药香徐徐。

“就是这么巧,乖乖隆地咚。”

王奶奶隔床,就是才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青山大姐小胡。

小胡不小,也63岁了,这是她第二次到此做髋关节置换手术。这次,胡大姐做的是右髋关节置换。两年前,她在此接受了左髋关节置换。而在7年前,胡大姐高龄的婆婆率先在此接受了髋关节置换。胡大姐的婆婆是常年挪不动步子来的医院,出院不久就甩掉了轮椅和拐杖,四处闲逛。

有了小胡的现身说法,王奶奶算是对六七二医院放心啦,儿子的选择没有错!她开始安下心来琢磨医生。

医生岁数不大,也就四十出头。医生个头很高,颜值很帅,既行色匆匆,也常泡在医院。医生叫左云周,“他做手术,能够不疼吗?”王奶奶进入另一个层次的纠结和担忧。

很快,左云周的“吉祥三宝”,熨平了她心头的“皱纹”。所谓“吉祥三宝”,是王奶奶总结的。一是笑,左大夫在走廊里走路是带风的,进了病房就是满脸带笑,温和的笑,舒展的笑,微微的笑。一脸微笑走进来的医生,驱除了病房里沉寂的烦恼。二是拍,在倾听和谈话时,左大夫会很亲切地安抚和轻拍病患的肩膀。这若有若无的轻叩,仿佛在病人和大夫之间建立起某种神秘的联接,情意相通了,恐惧舒缓了。三是赞。每当王奶奶克服困难,战胜了自己,左大夫都会及时向她伸出大拇指,面对面地点赞。王奶奶说:“他一点赞,我就心安了。”

听到王奶奶反复提到一个“怕”字,一位拄着助步器的飒爽女士走近了。“我以前是警察,不知道怕。”短发精干的女士,原来是警官学校的老师,今年58岁。因为年轻时的付出和关节劳损,她出现严重的膝关节病。才做了置换手术一天,她就开始拄着助步器四处缓行了。“我不住在这跟前,我能选择的医院也很多。他们这里做骨科手术,确实做得蛮好。”警官姓徐,直言快语。

7月16日,王奶奶出院,返回了蔡甸大集。她语音留言说:康复的要领,左大夫和护士长都告诉我了。要伸腿屈腿,至少达到90度。“欢迎左大夫来我家做客,我一定亲手做饭给你们吃。”王奶奶高声笑语发出邀约。

鲲鹏展翅划长空(江南飞起一雄鹰)(2)

颈肩腰腿痛科朱凌主任给患者看诊。

■ 不是猛龙不过江 不是雄鹰不翱翔

望文生义,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都不是小手术,而是难度高、易出血、康复慢的大手术。年仅44岁的左云周大夫,有这么大的道行吗?他是如何用温润的柔情和硬核的实力,折服了四面八方的病人?

左大夫沉吟良久,自己是2003年来医院的,当时的六七二医院,是湖北省最先开展腰间盘突出开窗手术的几家医院之一,患者反响非常好,自己先跟着师傅学习了扎实的手术技艺。2013年,为进一步提升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带领年轻的骨科团队走出武汉走向华中,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师从骨关节领域大咖华西医院裴福兴进行了专业的学习进修。

在华西医院,左云周开阔了眼界,更继承了严谨的学风和培养规范,得到了系统地提升,学习的心得更是记满整整两个笔记本。

如今,这两个笔记本已种植在左云周心田的最深处。笔记本中的医学素养和操作规范,已经渗入他的血脉和骨髓。

以膝关节为例,左云周主任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刀怎么切,是很讲究的。第一刀,反映了手术者的主刀思维:他选择什么入路?准备如何做暴露?手术的范围有多大?术中的操作如何腾挪?第一刀,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判断和功力。

切下膝盖皮肤的第一刀后,要从内侧做剥离。所有的剥离动作,都是在眼睛看得见的情况下实施的——如同一个高速驾驶的司机,尽管他开得很快,但是他对路况是充分识别的,不存在盲点和盲开。

内侧剥离清楚、充分暴露,顺时针逐步向外侧暴露,一圈下来,手术的第一阶段就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左云周注意到,手术者既不会遗漏什么,更不会耗费什么,没有一个多余的“废动作”。后来,左云周读到庄子《天运》有一句“劳而无功,身必有殃”的话头,更加感受到手术中不能有多余动作的哲学价值。

髋关节置换,需要调用诸多器材:有关节杯、关节头、关节柄。华西的师傅多年如一日,做手术之前,必须在病人等比例的X光片上用记号笔标注出即将安装的关节杯、关节头、关节柄的规格。不标注,不手术。在带领团队临床实战中,他结合心得和实践,把“氨甲环酸”这个止血神器用活了。很久以前,大关节置换手术后,引流壶要安置48小时,引流量常常达到200毫升至300毫升。如今,引流壶通常只需要安置24小时,引流量几乎都在150毫升以下。病人做了那么大的关节置换手术,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这从医学上讲是“快速康复”,对病人来说就是“就医体验”。

病人痛苦小,花费低,恢复快,医院、科室和大夫的美誉度,一天天就起来了。

而在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像左云周这样的大夫,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梯队涌现。

鲲鹏展翅划长空(江南飞起一雄鹰)(3)

创伤骨科凌泽喜主任为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上小夹板。

■ 骨内科是什么科?这里成立了湖北第一科

鲲鹏展翅划长空(江南飞起一雄鹰)(4)

院长李绪贵教授。

院长李绪贵教授,湖北荆州人。大江大湖涵养了他的大气魄。作为湖北省首家公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的领头人,他重其名更夯其实。党建引领、学科建设、精细管理、智慧医疗、科研教学、体卫融合、人才强院……每一个赛道,他都要想在前头、落在实处、久久为功。全院干部职工的每一点付出,既是对当下发展问题的回应和关切,更是迈向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这个长远目标的脚步。

在李绪贵的倡导下,院领导班子形成共识,在湖北省内率先成立了“骨内科”。“骨内科”是什么科,看什么病,做什么事?来听听医院骨内科创始人肖惟丹博士怎么说。

肖博士中医科班,具备良好的学历素养。她硕士读的是邵朝弟教授,博士读的是邱幸凡教授。由她来承担开山之功,看出了整个医院对“首家公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这个金字招牌的期许。

肖博士每周坐两天专家门诊,以接诊不需要做手术的骨关节疾病患者为主,这包括骨质疏松症、痛风、糖尿病骨关节病、慢性颈肩腰腿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开科之前,她去了中国第一家骨内科——北京309医院观摩学习。中国第一家的目标高山仰止,如何把宏大的目标导引到自己的脚下?肖博士回到中医典籍里、回到师傅的教诲里。她一边临症,一边读书,一边追忆。《伤寒论》,她认认真真又过了一遍;《医学衷中参西录》,她接着逐条过眼。

她在用药时体验到邵朝弟教授“用药忌杂,杂则多,多则扰”的奥妙。大道至简,药贵清简。

她在临症时回味了邱幸凡教授“药对”况味。所谓“药对”,即药性辩证思维之“升对降、收对散、阴对阳、攻对补”的互参互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行路人。知道骨内科的人越来越多了,找上门看病的越来越多了,肖惟丹既明确了目标,更初窥了花香。

鲲鹏展翅划长空(江南飞起一雄鹰)(5)

脊柱微创科李莹主任团队在对患者实施手术。

■ 有形的夹子无形的关切,门诊办公室的“快”“细”“实”

43岁的曾妍到门诊办公室才一年,她之前是名妇科大夫。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门办主任呢?

她是一个风风火火、一切要快的人。妇科医生,很少手脚不麻利的。她要求团队每天对门诊进行巡查,不仅把等来的问题处理好,更要把遇到的问题处理好。近年来,医院引进了近300名人才,新业务开展繁盛。对所有新开的诊室,曾妍的做法是“你不找我、我找你”,快速靠拢,了解困难,满足需求。

她是一个观察周到、细致入微的人。门办主任,是个通晓全院发展的人。各个诊室的项目要了然于心;各个医生的特点要知根知底。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数据采集,进行同比、环比的对比,她甚至对早7时与8时的病人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服务的节点和亮点。

她是一个嘴巴很“欠”、真抓实干的人。遇到问题,她肯定是要说的,有时候说得很直接。解决问题,一定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她和团队发现,孤身前来就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步履蹒跚的高龄骨病患者更是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在上下扶手电梯时,往往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今年3月,曾妍和团队创新了“上夹子”的工作方法。

导医团队根据眼神、步态、气色来识别易倒老人,尤其是见到扶梯就犹豫不决、战战兢兢的老人,他们会上前沟通抚慰,并在他们的袖口挂一个彩色的大夹子,同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陪伴。

“上夹子”的三四月份里,同事们有效防范了三起风险。五月份以来,“上夹子”的策略暂停了。为什么要停呢?全院职工尤其是门诊工作区内的同事们,通过两个月“有形的夹子”的历练,已经把关爱老年病人这把“无形的夹子”夹进了自己的心里。

雄鹰向何处飞?

李绪贵院长回望了过去,展望着未来。据介绍,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始建于1975年。2021年经国家卫健委批准,正式升级为三级甲等医院,是湖北省首家公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医院现为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医院。医院拥有2个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骨科、针灸康复科),1个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骨科),2个武汉市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老年病科)。2020年获“湖北五一劳动奖 状”。2021年获全国医院质量管理案例奖卓越奖。

医院目前有一主院区、一分院区、两门诊部、两校医院。

医院现有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国家专利78项,拥有医学专著25部。骨科作为医院龙头科室,现有床位400张。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累计诊治骨伤患者100余万人次,开展脊柱类骨科手术10余万台,出院人数达25万余人次。

医院设有骨伤科(创伤骨科、正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微创科、颈肩腰腿痛科、骨关节科、运动医学科、骨内科)、针灸康复科、眼科、内科(老年病科)、急诊、耳鼻喉科、口腔科、外科、妇科、麻醉科、治未病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学科。

鲲鹏展翅划长空(江南飞起一雄鹰)(6)

专家实操非遗项目小针刀。

在自制药剂及特色外敷膏药的研发上,重点推出了“姜黄活血止痛膏”“消肿止痛膏”、当归活血酒、复方五灵脂糖浆、止痛壮骨丸、接骨续筋丸、七子明目合剂等自制制剂,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近年来,医院多次承办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术年会、学术沙龙,创办了“武汉东湖系列”骨科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多名学术“大咖”讲学,旨在将医院创建的东湖脊柱国际论坛打造成为骨科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李绪贵院长强调,当前医院正式划转成为武汉体育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对于医院而言,既有“登高望远天地阔”之喜悦,又有“纵横捭阖应从容”之忐忑。“十四五”期间,医院将以建成集“临床、教学、科研与体育科技服务”为一体的骨科特色优势鲜明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与“精·智”医院建设为抓手,以名院、名科、名医为特色,以“发展规模、功能定位、科学研究、服务质量、人才队伍、运营管理”为核心,开展“1245”党建引领医院品质提升工程、“1641”质量提升工程、“人才强院”战略工程、科教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精细化管理行动工程、特色文化品牌塑造工程、“体卫融合”典范工程等八大工程,将医院打造成为“体卫融合、中西医结合、防治康训一体化”为特色的“湖北样本”!

(文/谢东星 吴银 冯婷 邹阳 吴雁清 袁宝 李夏 图/何晓刚)

【编辑:余丽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