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太多了也不行)

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限度,也都会有它的两面性。地球万物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关于植树造林的宣传,国家相关部门为了阻挡北方的沙尘暴,打造了“三北”防护林,也取得了预期的成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增加一倍,那会怎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太多了也不行)(1)

自然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当旧的平衡被打破,自然界就会做出一些改变,以适应新的平衡。森林是“地球之肺”,它的职责是为地球表面产生氧气,有了氧气,就要有能够消耗氧气的动物。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就有这样一段时间,气候暖湿,森林繁盛。森林的面积增加了,而当时的动物数量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变化,那富余的氧气就有可能引发很多次森林大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氧气富余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点火星子可能就会导致大量易燃物被烧毁。

为什么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太多了也不行)(2)

图:温带森林景观(显然是人造的)

当今,地下的煤炭就是那些地质年代里森林的遗迹。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将碳封存在自身体内。树木死亡以后,这些碳在微生物分解下,就又变成二氧化碳回归大气。有一部分会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深埋地下,在高压,与空气隔绝的条件下慢慢矿化变成煤炭。而今天我们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实就是相当于把这些封存的碳拿出来作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回到了大气中。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已经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多种树了。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亚马逊雨林等“地球之肺”近年也在频频遭到砍伐破坏,二氧化碳的富余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我们多种树,是人为地平衡大自然的这种失衡状态,助自然一臂之力。意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帮助大自然达成新的平衡状态。

为什么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太多了也不行)(3)

亚马逊雨林被砍,主要是当地人在依赖木材维持生计。然而地球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不砍伐自家附近的森林,不代表最后的气候剧变波及不到自身。暂时摆脱木材制品又有点不现实,怎么办呢?那就从自身做起,多种一些树,以试图弥补缺失的雨林面积。而我们人工造的树林,短期内是达不到原生森林的生态的,在人不干涉的情况下,需要80—100年的时间还原成原生森林的生态。

为什么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太多了也不行)(4)

我国尽力打造的“三北防护林”,之所以发挥了它的作用,也是因为它弥补了二氧化碳富余造成的森林的缺口;而在不远的将来,考虑到人类暂时不会彻底摆脱化石能源,现在多植树造林只有利没有害。短期内,地球上的森林是怎么也达不到“太多”的境地,也就无从谈起它们可能造成的坏处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