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现呕吐怎么办啊(孕期呕吐太难受)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梁业梅


“药师,我今年26岁,妊娠6周。近日来恶心呕吐越发难受,俗话说 “是药三分毒”,对肚子里的宝宝不好,所以一直不敢吃药止吐。可这一周来,孕吐非但没缓解,反而越发严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精神不振,整个人也越发憔悴,体重还下降了2斤,最重要的是担心肚子里的宝宝营养不良,发育不好。药师,我到底要不要吃药止吐呢?吃哪一种止吐药好呢?"

孕期出现呕吐怎么办啊(孕期呕吐太难受)(1)

以上为一位孕妈的困扰,其实,孕期呕吐不可怕,药师教你怎么办!

正常的早孕反应

首先,要认识到恶心呕吐是正常的早孕反应。多至90%的妊娠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心,伴或不伴呕吐。平均出现时间为孕5-6周,约9周达高峰,通常于孕16-20周前缓解。一般出现在早上起床后数小时内,俗称“晨吐”。

妊娠早期除恶心呕吐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较轻的反应,这些都是孕期正常的生理反应;而出现严重持续的恶心、呕吐引起脱水、酮症甚至酸中毒,需要住院治疗的,称为妊娠剧吐,但发生率较低。

为什么会恶心呕吐?

主要与激素的变化有关。已发现血清雌、孕激素浓度升高与这些疾病相关。相关激素可松弛平滑肌,从而减慢胃肠蠕动,并可能影响胃排空,进而引起孕妇消化不良而出现反胃、呕酸水等症状。另外,还发现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特定营养物质(如锌、维生素B6)缺乏、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和免疫调节异等有关。

不少人误认为,不进食或吃少点就可以防治或减轻恶心呕吐,实则不然,不吃或少吃东西,非但不能减轻,反而会导致孕妇缺乏营养供给,对母婴都不利!

孕期呕吐怎么办?

虽然恶心呕吐是妊娠早期非常常见的症状,但严重时,这些症状也会影响孕妇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症状持续存在和/或十分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脑部病变,进而危及孕妈的生命。所以,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

对于轻度恶心伴或不伴呕吐的孕期女性,可考虑先适当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且尽早接受干预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饮食方面

感到饥饿前或在感到饥饿时尽快进食,以免出现空腹;细嚼慢咽,且每1-2小时少量进食,以免过度饱食;判断自己最能耐受的食物并尝试食用。忌辛辣、味道刺激、高脂肪、酸味及非常甜的食物,选择高蛋白、咸味、低脂肪等食品。

生活方面

避免环境触发因素,如房间不通风、刺激气味(香水味、化学品、食物味道、烟味)、热、潮湿、噪音,以及视觉或躯体运动(闪烁的灯光、驾驶)等;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充足规律的睡眠;适当的锻炼。

2、妊娠期止吐药物的选择

回到那位孕妈的求助,妊娠呕吐能不能吃药止吐?吃哪一种止吐药好呢?药师要告诉您的是,孕期正确使用针对恶心和呕吐的药物,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而且妊娠期止吐药物的选择,是有指南的!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病情会很快得以改善,并随着妊娠进展而自然消退,总体母儿预后良好。

初始药物治疗

如果主要症状是呕吐,但症状较轻,无低血容量(无疲乏、体位性头晕、口渴、心动过速、尿量减少和排尿频率降低)可加用姜和/或考虑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首先推荐单种药物疗法,口服维生素B6片10~25 mg,每日3次。若维生素B6未能改善症状,推荐多西拉敏-维生素B6复方药,但我国尚无多西拉敏。

应用安全性评价:维生素B6可改善恶心,安全性好、副作用很小且购买方便。多西拉敏-维生素B6复方药,早期妊娠呕吐应用安全、有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推荐作为一线用药,但复方缓释片可能较贵。

症状无明显改善时

若呕吐的症状持续存在,可加用苯海拉明,按需每4~6小时口服25~50 mg;或加用茶苯海明,按需每4~6小时口服25~50 mg。

应用安全性评价:现有关于它们的安全性资料,均未发现致畸性。

症状仍存在,看是否脱水

(1)若持续呕吐,但没有脱水,联合应用下列任何1种药物:

甲氧氯普胺,每6-8小时口服、静脉给予或肌内注射5-10 mg;

昂丹司琼,按需每8小时口服或静脉推注4mg。必要时可增加剂量,但每剂不超过8 mg;

异丙嗪,每4小时经口服、直肠或肌内注射给药12.5-25 mg。

应用安全性评价:甲氧氯普胺整个孕期均可使用,无证据显示对胚胎、胎儿、新生儿有不良影响;昂丹司琼的胎儿安全性证据有限,对孕妇有潜在的严重心律失常风险;异丙嗪对胚胎可能有轻微的影响,但证据不充分。

(2)若持续呕吐,出现脱水时,需要在(1)的基础上,增加静脉补液及静脉补充多种维生素。若上述药物均无效时,加用糖皮质激素,但仅限于难治性病例当前治疗方案中短期加用该药。

应用安全性评价:糖皮质激素有胎儿唇裂风险,避免孕10周前使用。

以上药物,建议均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最后,这位孕妈重新认识了妊娠期呕吐,消除了对止吐药的顾虑,终于可以放心接受药物治疗了。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何艳玲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