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枯藤老树昏鸦相似的诗句(以枯藤老树昏鸦)

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就是最早的诗歌总集,也就是《诗经》,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一共收集了311篇流传民间的古诗,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描写了周初至晚期500年间的社会风貌。是如今的我们也有机会一睹那时的风俗人情。

我们不知道《诗经》的作者是谁?其实也不需要知道,因为诗经的来源也许就像以前采诗人,去各地的村庄,部落,收集当地流传甚广的歌谣,整理记录下来。

与枯藤老树昏鸦相似的诗句(以枯藤老树昏鸦)(1)

先秦的时候,《诗经》还只是被叫做《诗》,有人取其整数叫做《诗三百》。当然,在最早的时候,据说在《诗经》成书之前还流传着的诗有3000多首,只是另外的那些,不知道散失到哪里去了。

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因为写诗的人,总是怀着最纯真,最朴质的思想记录下这些他们认为反映了人间疾苦、贵族生活,男欢女爱的画面。这些诗的意境总是非常的深远,即使是最简单的文字,读过之后,你也能够浮想联翩。

与枯藤老树昏鸦相似的诗句(以枯藤老树昏鸦)(2)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首《诗经》中你不常见的诗,说它不常见,是因为他不曾在正规的教材或者说九年义务教育中出现过。这首诗的创作题材也是初次相见的一对男女。诗是这样写的:

《野有死麕》

作者不详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也许就这样把原文给你,你也无法翻译出来,那么我就用诗的原意,给你讲个故事吧。

与枯藤老树昏鸦相似的诗句(以枯藤老树昏鸦)(3)

林子里有一只死了的獐子,是用白色的茅草包裹起来的,青年猎人早早打好了獐子,将它放在林间的灌木丛里,他打算将獐子送给心爱姑娘作礼物。一位春心泛滥的女子经过时看到了这只獐子,明白这獐子是有主的。

第二天,女子发现林子里的同一个地方又有一只死了的鹿,同样是用白色的茅草包裹起来的,这时两人相见了,这只鹿也是青年猎人的礼物,我们知道,那时候的鹿是非常值钱的,正常人家提亲,就是两张鹿皮。显然,两人一见钟情了,猎人夸赞女子美貌。

与枯藤老树昏鸦相似的诗句(以枯藤老树昏鸦)(4)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是这首诗最关键的三句。都是美貌的女子说的。“舒而”就是“慢点”,是女子叫那个猎人“你慢点”。“脱”要读tuì,意思是行为得体;“脱脱兮”就是“动作文明点”。从这两句话我们就知道灌木丛里发生的事情是什么了。有人说,哪里来的“灌木丛”?前文已经说了:“林有朴樕”。这并非作者的多余之举。

接下来的这个“感”要读hàn,“撼动”的意思;“帨”读shuì,这又是什么呢?《周礼》上有说明:那时的成年女子要带“帨巾”,就是一张手帕,是挂在左胸前的。抹桌子、掸灰尘用的就是这个。

这个女子对青年猎人说“无感我帨兮”,就是“你不要动我这个帨巾”——原来是他的手都碰到女子的左胸了,女子又不好直接说,只能说“你不要动我的手帕”,这和后面的“无使尨也吠”,其实都是很含蓄地提醒:你不要动作大了,不要弄得远处那家人的狗汪汪地叫起来,言外之意是那样一来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与枯藤老树昏鸦相似的诗句(以枯藤老树昏鸦)(5)

这个故事里,是有计谋的,非常的隐晦。男子选灌木丛,又先后用獐子和鹿吸引心爱的女子。而女子也言语含蓄,但又并未拒绝。其实,这就是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一见钟情。为什么说这首诗以“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写两人第一次相见呢?因为“枯藤老树昏鸦”是写秋思的,但这三个词其实什么也没写。可是仔细一想,这三个词又好像比所有语言都更有感觉。

同样的,这首诗该写的不写,但细细品来,作者好像也已经把该写的都写了。诗是点到为止的,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无限的遐想,也许最后两人终成眷属,也许两人只是萍水相逢,作者什么也没说。

与枯藤老树昏鸦相似的诗句(以枯藤老树昏鸦)(6)

本文由文化人大/小陈原创,感谢阅读,期待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