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矿泉水(抗雾霾矿泉水万能保健品)

如今,我们可以从电脑、电视、手机……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各种广告、宣传也瞄准全媒体的优势,利用各大传播渠道,极力的宣传自己的产品“只要一晚,牙齿瞬间洁白”“嗖的一下就瘦了”诸如这样的广告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商家不惜以虚假的口号提高自己的宣传效果,但是有多少是真的呢?让我们盘点一下近期虚假宣传的经典案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绿色的矿泉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绿色的矿泉水(抗雾霾矿泉水万能保健品)

绿色的矿泉水

如今,我们可以从电脑、电视、手机……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各种广告、宣传也瞄准全媒体的优势,利用各大传播渠道,极力的宣传自己的产品。“只要一晚,牙齿瞬间洁白”“嗖的一下就瘦了”诸如这样的广告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商家不惜以虚假的口号提高自己的宣传效果,但是有多少是真的呢?让我们盘点一下近期虚假宣传的经典案例。

矿泉水能止咳、防雾霾

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日,朝阳法院审理了一起虚假宣传矿泉水的诉讼案件,北京唐天德兰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的宣称具有止咳以及防雾霾等功效的矿泉水被消费者状告虚假宣传,并提出三倍赔偿,朝阳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构成欺诈,支持了消费者田先生的诉讼请求。

田先生起诉称,其在网上购买的矿泉水无论口服、外用,均无宣传效果。经查询才得知,该商品属于食品。因认为销售方北京唐天德兰贸易有限公司对商品不具备的功能进行虚假宣传,属于消费欺诈,田先生将该公司诉至法院,索赔三倍赔偿21021元。

最终,法院判决唐天德兰公司三倍赔偿田先生21021元。

植物原料保健品混淆保健品与药品概念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据了解,针对老年消费者的保健品行业,普遍存在着违法生产销售、虚假宣传的问题。这些保健品的生产销售者,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挂着“祖传、博士”等等头衔、打着“权威认证”的旗号,以免费讲座、免费体检为名,虚假宣传高价兜售。

江西的刘先生,春节前参加了当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举办的所谓健康讲座。刘先生说,商家用一款所谓的试剂测试了他的尿液,说他属于癌症早期;然后看了刘先生的手掌,说他有前列腺炎。推荐他买4盒灵芝虫草的保健品。

虽然经销商宣称,这款灵芝虫草胶囊,是山东泰安一家公司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并与中国抗癌协会联合推广的。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中国抗癌协会均否认与生产商有合作关系。

那么,这款保健品又能否达到其宣传的“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呢?广州一家检测公司的工程师表示,这些以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种类繁杂,且大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认可。他表示,根据现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在注册申报保健食品时,生产企业只需自行确定保健食品成分检测项目,制定本产品企业标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事实上,即使花费高额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去做检测,其结果也无法证明这些保健品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模糊的保健效果,也就是科学无法证实以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是否对人体必然有益无害,比如说,改善贫血,他就说养颜,提高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他就说成是补肾,增加肾功能,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就把他夸大为有效治愈三高等等。有意混淆保健品与药品的概念,随意扩大了保健功能的疗效,而且也增加了他的适用人群,这个就是目前保健品行业存在的很突出的一个问题。

牙齿美白效果“P”出来

“使用佳洁士双效炫白牙膏,只需一天,牙齿真的白了”,台湾艺人小S(徐熙娣)代言的佳洁士一款美白牙膏,近日被曝出虚假宣传。根据上海市工商局的调查,画面中突出显示的美白效果是后期通过电脑修图软件过度处理生成的,并非牙膏的实际使用效果。这一广告构成虚假广告,已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603万元。

据了解,这也是国内虚假违法广告处罚案件中金额最大的一起,同时也是明星虚假代言的又一典型案例。上海市工商局广告处处长缪钧表示,这是行政部门根据广告法,按照广告费用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的。

“牙膏的作用一般是清洁,偶尔有防酸或脱敏等功能,美白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国家已经实施的《功效型牙膏标准》,必须出具“功效作用验证报告”才能宣传功效。

缪钧介绍,广告中使用PS技术可以理解,但如果将过度PS技术用于广告标的,就属于违反规定,广告标的必须维持真实性的原则。“例如在汽车广告中,PS蓝天白云好景色是没问题的;但在日化用品广告中,公然对标的物的实际效果造假,就必须付出法律的代价。”

瓷砖标榜“CCTV央视上榜品牌”

据东北网3月14日报道,2014年9月2日,牡丹江市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牡丹江市爱民区正大陶瓷批发商店经销“王者公馆”品牌瓷砖存在虚假宣传。经查,当事人经销的“王者公馆”品牌瓷砖,是广东佛山亿丰企业集团(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山东淄博香缇贸易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当事人供述其使用的“王者公馆”品牌瓷砖“CCTV央视上榜品牌”字样的宣传广告,是由生产厂家提供,距今已使用一年多的时间。根据央视网上发布的“关于从未颁发"央视上榜品牌"等称号的声明”,证明“CCTV央视上榜品牌”字样的宣传广告系虚假宣传。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属于虚假宣传行为。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0,000元。

据大众日报报道,我国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对广告的真实性都作出了规定,但虚假广告总会你有政策法规,我有对策花样,玩出众多“变种”,导致监管部门虽频频亮剑,却难及时逮着“躲猫猫”的虚假广告。2015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14年共查处虚假广告、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案件2.67万件。近五年虚假广告、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案件量在总量中占比逐步上升。

无论你是否注意到,虚假广告一直充斥在你我身边。2007年,由相声演员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茶”广告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立案调查。2010年成龙代言的霸王两款洗发液被国家食药监局定性为虚假宣传,今年一个DUANG字让这则虚假宣传的视频又火了一把……

招数一:藏身二维码。据监管人员介绍,随着技术的更新,不少虚假广告将自己隐藏于二维码等移动新媒体中,在网站、广告标识牌等载体上发布。如,通过手机扫描上海西郊骨科医院的二维码链接网站广告,其宣称“上海西郊骨科医院成立于1956年,是一所集临床、教学、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等虚假内容,最终被上海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13万元。

招数二:化身“讲座”。现在打开电视,有很多健康养生节目,以新闻报道、讲座、讲坛等形式,主持人和专家、名医介绍“神药”疗效,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有业内人士介绍,过去医疗服务类的广告监管重点是有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现在都是“变相广告”。

招数三:变身“洋机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机构利用生造一个“洋身份”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例如曾有美国花旗制药集团,号称与美国“花旗银行”同属花旗集团,谎称成立于1832年,聘请外国留学生假装美国“高管”,PS捐助希望小学等各种图片,将一盒60元的保健品或食品卖到近千元,最终被处以数百万元罚款。

法律层面怎么办:提高罚金。

招数四:明星 PS,为日化美容产品造“效果”。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日化洗涤领域,将PS等特效技术应用于广告标的物,通过所谓对比试验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很常见。这类广告常常借人气高的明星代言,此次台湾明星小S(徐熙娣)代言的佳洁士就是因此被罚款603万元。

招数五:“专家”“患者”现身,为食品保健品编“故事”。在不少保健食品广告中,所谓“专家”“患者”以现身说法方式诱导消费者的行为不在少数。通常手法是夸大保健食品的功效,或用食品冒充保健食品。如大溪地诺丽系列果汁在其互联网站上宣称可治疗癌症、风湿、糖尿病等二十五种症疾,被工商部门依法处罚款191.5万元。

招数六:傍“名医”推荐医疗服务。不少民营医院和假药都在自己网站上,故意“傍上”名医或名医院为其站台。例如上海华美医疗美容医院,就擅自在其宣传广告中加入“名医”对其美容医院进行宣传、推荐。

工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医药保健、食品酒类、化妆美容、教育培训、房产销售、旅游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都是广告监督执法的重点领域。应该严抓宣传关,保证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净化产品宣传市场秩序,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责编:张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