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谋反武则天为何不杀她(太平公主被武则天高度赞扬)

在唐朝历史上,太平公主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位,她在政治上的果断与能力曾获得武则天极大肯定,说出“公主类我”这样的话。可她最后没能斗得过李隆基,这是怎么回事呢?

太平公主谋反武则天为何不杀她(太平公主被武则天高度赞扬)(1)

(太平公主剧照)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太平公主做了哪些事情,凸显了她的政治能力?第一,她是武则天背后的重要谋士。

好权势的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有独特的见解。武则天对此颇为欣赏。因此在武则天把持朝政的时候,诸多政事,她都会听一听太平公主的意见。

第二,组织了“神龙之变”。

武则天晚年,宠爱张昌宗两兄弟,不仅朝廷事务让他们代劳,而且老病在床时,也只让这两兄弟服侍。

张昌宗两兄弟在朝中飞扬跋扈,打压异己,颇有取代李武两家之势。

太平公主身为李家之后,断然不允许张昌宗两兄弟阴谋得逞。她暗中联系宰相张柬之及哥哥李显等人,率领500御林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杀死了张昌宗两兄弟。

武则天见军队受命于太平公主及李显等人,知大势已去,这才传位于李显。自此,大唐江山重回李氏家族,李显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终于复位成功。

由于太平公主谋划有功,李显将她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并特批她不用对太子李重俊和长宁公主等人行礼。除此外,还命太平公主参与朝政议事。

通过发动政变,太平公主不仅位高权重,享有特权。最重要的是,她终于从幕后走到了政治的前台,开始施展她的政治手段。

太平公主谋反武则天为何不杀她(太平公主被武则天高度赞扬)(2)

(李显剧照)

第三,参与“唐隆之变”。太平公主万万没想到,好不容易夺回来的权力,却转眼又岌岌可危了。

原来,李显性格懦弱,对皇后韦氏言听计从,凡事都交由她来打理。

韦氏突然权大势大,顿时膨胀起来。她大力提拔韦家势力,朝廷中但凡不依附她的,必然会受到排挤,又与武三思等人勾结乱政, 甚至为了当女皇帝,不惜铲除障碍,把李显毒死。

眼看,韦氏就要得逞。太平公主再次联手临淄王李隆基(李旦的三子)率领禁军发动政变,诛杀韦氏,剪除韦氏党羽。

小皇帝李重茂本来就是个傀儡,现在韦氏死了,他的皇位自然也难保。果然,太平公主当着大臣们的面,亲自把他从皇位上拉了下来,然后拥立相王李旦为帝。这样一来,曾也做过皇帝的李旦也就复位成功。

大唐的江山有惊无险再次回到李家人手中,太平公主又立大功一件。于是李旦不光对太平公主赏赐万户,还在朝政事务上给予了许多权力,比如朝廷官员的任免等。

另外,李旦凡事都与太平公主商议。若是太平公主不在朝廷,李旦还专门派人上门询问。

太平公主通过不断发动政变,使得政权始终留在李氏手中,并且还因此位高权重,在政事和官员提拔和赦免的事情上,更是有着说一不二的决策权。

太平公主谋反武则天为何不杀她(太平公主被武则天高度赞扬)(3)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太平公主斗不过李隆基?一是太平公主让李旦改立太子,李旦没同意。

李隆基是太平公主通往皇帝之路的障碍,于是太平公主不断构陷李隆基,想让李旦改立太子。

对于太平公主的建议,李旦仅是一笑而过,根本不采纳。

二是太平公主安插耳目在李隆基身边,抓他的小辫子,逼李旦废太子,没抓到。

这件事,李隆基自己很清楚,因此,他做事更是谨慎,不留话柄于人。

不过光这样做还是不够,李隆基开始反驳,他让依附他的大臣向李旦建议,太平公主应安置到洛阳去。其意是想让太平公主退出政治舞台。

结果,李旦也未同意。

如此一来,太平公主深恨李隆基,而李隆基也知道太平公主早晚会对自己下手。双方都剑拔弩张,矛盾更为尖锐。

三是太平公主有意制造李旦和李隆基的矛盾,没制造成。

太平公主谋反武则天为何不杀她(太平公主被武则天高度赞扬)(4)

(李旦继位)

​太平公主一计不成,又使一计,说夜观天象,发现星位变化,预示着太子即将登位。太平公主这一计够狠,为什么呢?

但凡做了皇帝的人,对皇权的占有欲极强,几乎没有人舍得放手。如果说太子要登基,这就等于说太子要造反。皇帝当然不允许太子对皇权有非分之想,所以从古至今,凡是这样构陷太子的,没有不成功的。

可李旦却偏偏是个例外。他竟不顾太平公主等人极力劝阻,执意把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四是太平公主准备毒死李隆基,没毒死。

弄巧成拙的太平公主当然不愿意李隆基做皇帝,于是和朝中依附她的势力暗中密谋,准备发动政变,废黜李隆基。甚至她还与服侍李隆基的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

然而,因为走漏了风声,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与高力士、郭元振等人分步骤瓦解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被剪去羽翼的太平公主,眼见大势已去,只得逃到终南山的寺庙中。不过有什么用呢?李隆基绝对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最后还是赐她一死。

说来说去,太平公主就算权位再高,由于军队不由她管理,还是处于劣势。同时,尽管朝中得她举荐的大臣多不胜数,光是朝中的7位宰相,就有5位是出自她的门下。然而她大概忘记了,这些人虽说得她举荐,但这些人身为朝廷官员,他们要忠心的对象是大唐的皇帝,这才是正统。

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斗争,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