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

野外的情况非常复杂,遇到的危险与困难也无法预知,需要他人帮助的事很多,危急时刻, 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求救信号成功发送出去,引来救援人员。

如果发送不成功,或时间耽误了,人失去生命了,救援的意义就不大了。

根据经验,发送信号要有耐心,越是到了最后关头,越不能放弃发送,困难过去了,希望就来了。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1)

要知道一个道理,求救信号多数可能会发送失败,有的可能在半途中“丢失”,这样就需要你反复发送,千万不要放弃生存的希望。

一定要采取多样化的发送方式,不要拘泥形式,符合客观实际。

记住快速、实用、简单、有效是发送信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务必牢记救助信号的发送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地点、情况、环境、气候的不同而定,只要认为方法实用,就可以认真大胆、细致地去发送,不能墨守成规,耽误自己。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2)

那么,在野外如何快速发送求救信号呢?

一、借助风发送求救信号:

在古老的万里长城上可以看到许多城堡,其实就是烽火台。

士兵发现危险后,点燃发烟的物质,让烟借助风飘向天空,把情况报告给远方的指挥员。

古人也特别喜欢用风传递情报,他们在上风头,把信放在箭头上,射向天空,使信随着风飘向希望到达的地点。

野外遇到危险需要救助时,如果没有其它可靠的报信方法,就可以利用风向外发送求救信号。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3)

1:要观察气象,判断风力与方向。

2:选择发放地点,站在地势较高的坡上、山顶或树上,选择上风头发送。

3:选择载体材料轻而防水,如桦树皮,柔软适度的大树叶子,随身携带的塑料袋,衣服上的一片布等。

务必要牢记:

利用风发送信号是一种需要耐力的考验,因为谁也不能保证风就肯定会把信送到目的地,但是要有信念,不要轻易放弃。

有一句话这样说道,风是希望的化身,它常常能给人带来好运。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4)

二、借助水流发送求救信号:

“漂流瓶”求救的方法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奇,采用此方法时,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岸上各种漂浮力强的植物。

如砍伐一些树木,在木头上刻字,或者把树木挖一个洞,把写好的信放在里面,用木塞子堵严实,放入水里。

如果有竹子,就更好了,可把整个竹子 砍成几个小节,开一个斜口子,在里面放入信,然后把口密封好,放入水中,随水流漂走。

如果有玻璃瓶子,就把玻璃瓶子擦干净,保证里面没有水,将求救信装入,密封好瓶口,放入水中,随着水流漂走。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5)

如果手边有一些漂浮力强的果子也可以用,如椰子,可以把椰子水喝掉,处理干净后,把信放入,密封好后放入水里。

有葫芦的话,用葫芦制成报信的漂流物也很好。

务必牢记采用此方法发送求救信号时,最关键的是要密封好瓶口,如果瓶子途中进水,就半途而废了。

要有信心,求救信不要只发送一封,最好多发几封。

记住成功属于头脑清楚, 而且有顽强毅力的人。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6)

三、借助地物综合发送求救信号:

要学会就地利用与就地取材,如果你认真寻找,会发现很多可以报信的物体。

发现较高的山时,可以在山顶处明显位置做一个求救的指示符号,让前来救援的人员很容易就能发现。

如果有些地域比较平坦,可以找一些石头、树枝子、草及动物的尸骨,摆成 一些明显的求救符号——SOS。

如果附近有温驯的动物,可以利用动物来报信。

比如可以夜间连续惊扰正在睡觉的鸟,让它们受到惊吓起飞,鸟扇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或惊叫,或“反常起飞”的行为,报信给前来营救的人员;也可以惊动猴子,让猴子发出恐惧的吼叫,传到远方,以此报信也可以。

利用独立的高树,把颜色鲜艳的衣服挂在上面,向救援人员发出信号。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7)

四、借助光发送求救信号:

古代人把光视为生命,他们认为光能给人以希望,漆黑的夜晚,突然发现了光,会令你精神倍增,信心十足起来。

很多人在夜间不注意观察光线,也不知道怎么观察,到了夜晚就躲藏在洞穴、草丛里,当外面有光线时,无法及时发现,错失良机。

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漆黑的夜间,光线传播得很远,甚至几千米、几十千米外的光线都能发现。

只要留心,善于观察,肯定会引来救援人员,使自己尽快摆脱困境,成功地生存下来。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8)

根据侦察兵夜间观察光的经验,简单介绍几种:

1、选择居高临下,通视效果好的高地。

2、可以借助树、悬崖的高度,爬到树上,登上悬崖,仔细寻找远处的灯光, 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3、要注意观察微弱的光线、 缓慢移动的光线、 炭火熄灭后的若暗若明的光线。

4、不断变换角度,环视四周,不要只是盯着一个方向,顺序是由远而近,先左后右。

对于移动的火光要倍加注意,适时地观察火光的动向,并及时与之接触。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9)

务必牢记在漆黑的夜间,只要你是有心人,只要你对生命充满信心,只要你有顽强的毅力, 睁大双眼,肯定会有发现。

要知道在夜间发现了光线意味着什么,要珍惜每一次的发现,抓住机会,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让机会从自己身边离去。

古代人没有通信工具,但他们会使用光,如果在夜晚遇到紧急情况、或有敌情时,他们会通过燃烧火把的方式,通知方圆几十千米的人来聚集,共同对付来犯之敌。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10)

夜间,使用光线非常讲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利用现有的光源, 如果手中有手电的话, 可以间断地发出救援信号, 但要注意节约用电。

2、利用天然的火源, 集中容易燃烧的木柴、 草等原料, 放在制高点安全处, 点火示意。

3、要连续不断地点火示意,不要认为在荒无人烟处点火求救是徒劳的事情。

不要忘记天空上有卫星在转动,空中有飞机,如果你自己首先放弃了,生存的希望就会离你而去。

4、要掌握正确使用火的知识,懂得利害关系。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11)

点火前,必须把周围的容易燃烧的物质清除掉,四周挖一个防火沟,使火源不与外界接触。 如果风大时,就要避免使用火,以防火源被风刮向其它地方,造成大火。

特别是拿着火把夜间行走时,一定要防止火源与周围容易燃烧的植被接触。

务必牢记点火的地点要选择在地势高的点,容易让人发现,要注意安全用火,千万不要大意,更不能盲目,如果遇到风天,要谨慎使用。

当人离开点火地点时,要把火种熄灭,并用土埋好,以防死灰复燃。

在没有把握控制火源的前提下,最好不采用“以火送信”的方式。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12)

五、直接用语言发送求救信号:

野外遇到危险,而且到了绝望的地步时,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心理及精神问题,本来会说话,可是关键时候又说不出来了。

所以,必须要会运用语言,这样既可以保存体力,又可以及时地被救援者发现。

一般情况下,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些人明知附近根本没有人,却把嗓子喊哑了,再也喊不出来了。当发现可能有救援人员来到时,则要奋力高喊,力争让救援人员听到。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13)

2、要有信心,坚持就是胜利。

不要因为喊了几声,没有人理会就放弃呼喊了,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待,直到把人喊来为止。

3、要懂得科学用嗓子,注意让嗓子休息,劳逸结合。

4、掌握一点声音传播的知识,学会借助风力传播。

当看到、感觉到,或听到有人来时,应该站在高处,上风头的地方,用双手围成一个喇叭形状,使声音长且有力地传出去,呼救的声音应该尽量大。

5、充分利用夜间时间呼喊。

因为夜间的空气潮湿,音波的振动频率高,所以寂静的夜间传播的距离更远,更清楚些。

务必牢记在没有人营救之前,必须冷静观察,避免盲动,要保证充足的体力,动静结合,对于嗓子的保护要格外注意,因为关键的时候,你的 声音发不出来了,就会失去宝贵的获救机会。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14)

六、采取多样化的发送求救信号方法:

由于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在灌木丛林里,根本无法看到人,有时距离很近,双方擦肩而过,可就是发现不了,有时呼救后,认为对方能听到,但是由于地形的问题,却没有人听到。

所以有经验的侦察兵、户外作业者向外发出求救信号时,一般会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

1、手、脚、口并用。

当发现救援人员,而且感到距离很近了,无论当时自己的情况多么严重,即便是身体极度虚弱,只要条件许可,还有微弱的力气,就应该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不断地发送出求救信号。

如 用手敲击木头、摇晃小树、杂草、拍打岩石,也可以用脚踢树、踢草,同时以最大的能力呼喊,让动静与声音尽可能地传出去。

2、知道手势的运用。

一般是站在高处,采用招手、挥手、摆手的动作,向救援人员示意。

户外求救小常识(野外如何发求救信号)(15)

3、借助特殊的物质。

如果有较长的竹竿、树枝,就可以把鲜艳的衣服、鞋、袜子、内衣、帽子捆在最高点,制作成简易的旗子,反复摇晃。

4、利用风与沙子。

如果有风,可以采取扬尘法,用手捧起沙子,向上空扔,让风把沙子吹向天空。

5、燃放鞭炮,发射信号弹等。

最后,无论如何,发送求救信号,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积极等待,而不是消极等待,千万不要发牢骚,更不要悲观失望,以免出现功败垂成的结果。

#旅行##徒步##荒野生存指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