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要一起补(维生素D科普系列)

维生素D和钙有什么关系?

在正常的情况下(就是机体摄入的维生素D是正常的,钙摄入也是正常的),简单说就是维生素D促进钙磷沉积到骨骼上,促进骨骼的发育。

复杂点就是维生素D的活性成分,即转化成的1,25-二羟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粘膜钙磷的吸收,从而促进钙磷在骨骼的沉积。

另外,还可以增加肾小管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骨骼钙化。

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要一起补(维生素D科普系列)(1)

然而,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在缺钙特别严重的时候,例如血浆钙离子非常低,这时怎么办呢?

机体会首先保证血钙的稳定,所以在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下,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将骨骼中的钙送到血浆中,提高血浆钙浓度,确保正常的生命功能。

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要一起补(维生素D科普系列)(2)

钙和维生素D的关系可以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来夸张地形容。没有维生素D,就是把钙大口大口地当饭吃,也无济于事。夸张地讲,维生素D对肠道中钙的吸收、骨骼中钙的释放以及肾脏中钙的重吸收等作用都已经达到了非维生素D不可、无维生素D不行的程度。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证明,维生素D3能诱导许多动物的肠黏膜产生一种专一的钙结合蛋白,增加动物肠粘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钙和磷在肠内的吸收,保持血液和组织液中钙、磷浓度的恒定。通过促进骨对矿物质的吸收,也直接作用于钙化过程。维生素D还会使肾小管细胞产生钙结合蛋白,从而把钙从肾小管的滤出液中拉回到血液里,这样既增强了食物中钙离子的吸收又防止了尿液中钙离子的过度流失。除此之外,维生素D还会促使骨、软骨以及牙齿的钙化并不断更新,从而保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由此可见,一旦缺少了维生素D ,钙不但吸收减少,还会从尿液中流失,骨骼和牙齿的钙化也进行不了,在婴儿中会发生佝偻病,在成人则导致软骨病。

维生素D受什么影响?

阳光照射相关因素(纬度、季节、年龄、肤色、遮光)、食物摄入、慢性疾病因素、药物均可影响维生素D。

阳光照射相关因素

阳光照射是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并且十分安全,因为如果过度照射阳光,生成的前维生素D3和维生素D3会被光分解为无活性的产物,从而避免过度产生维生素D3。

纬度、季节、日照时间-这都是基于接受的紫外线的多少影响维生素D3的合成。高纬度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较弱,产生的维生素D少。在上午10点之前,或者下午3点之后,阳光中的紫外线B被臭氧层吸收过多,这些时间照射阳光效果差。年龄-老年人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含量少,所以阳光照射合成的维生素D少。70岁的老人经阳光照射合成的维生素D仅仅为20岁的年轻人的1/4。肤色-肤色深的人较肤色浅的,其阳光照射合成的维生素D少,因为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遮光-使用的遮光剂如果仅含30%遮光成分,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3的能力降低95-99%。隔着玻璃照射阳光也会使其效率降低,因为大部分的紫外线被玻璃反射出去。

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要一起补(维生素D科普系列)(3)

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要一起补(维生素D科普系列)(4)

食物摄入母乳是婴儿的最好的食物,但是维生素D含量非常少,即使是哺乳期母亲每天服用400IU的维生素D,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也是小于80IU/l,目前到底哺乳期母亲应摄入多少维生素D还不明确。配方粉(奶)-多数的婴儿配方奶的维生素D含量在400IU/l,这就是为什么AAP推荐在孩子吃配方奶达到1L/天的时候可以停止维生素D的补充。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的较少,并且不是大家的常规饮食,所以由食物补充的维生素D较少。

肥胖肥胖人群中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能和维生素D多存放在脂肪组织中有关。另外还可能和肥胖人群的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肠道吸收维生素D减少有关。因此推荐肥胖人群要加量补充维生素D。

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要一起补(维生素D科普系列)(5)

慢性疾病

如果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活化的步骤,就可能导致缺乏(例如,严重肝或肾功能衰竭)。

导致维生素D肠道吸收障碍的疾病:乳糜泻,囊性纤维化,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经皮胃造瘘等。

皮肤疾病(如白癜风),因为大量的时间在室内,不能保证足够的阳光照射。

药物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可通过加速分解维生素D和25-羟维生素D为无活性的产物,或影响维生素D的转运影响维生素D。

事实上,儿童在使用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酮康唑等抗真菌和艾滋病药物时,应使用至少两到三倍的维生素D,来满足他们身体的需要。

为什么钙和维生素d要一起补(维生素D科普系列)(6)

来源:天津市天津医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