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

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历经四十余载,于逝世前不久写完《聊斋异志》的第八册,然而生活清贫的蒲松龄,无力刊行一生心血。在他逝世后,虽然慕名而来借抄《聊斋》者越来越多,但直到乾隆三十一年,蒲松龄已经离世近五十年后,刻本才得以问世,随后立刻风靡了近一个世纪,直到晚清至民国时期才开始衰退。

聊斋虽写鬼狐,但却并未以鬼狐闻名,其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的许多故事来自唐人传奇与六朝志怪,这是千百年来华夏传说的一种传承之作,许多故事都是从先祖的记忆中延续而来。而自二十世纪初,从中国文艺进入影像时代开始,聊斋就和西游记一样,成为中国电影萌芽期的重要题材。但由于原著中聊斋的故事大多都非常精简,所以我们近年来在影视剧所见到的聊斋,都是经过几代影人加工后的结果,而这些故事到底经历了哪些变化,才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而其中最家喻户晓的当属《小倩》。

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1)

《小倩》的原版故事很多,比如元杂剧的《倩女离魂》。《倩女离魂》的起源,是出自《太平广记》358卷的《离魂记》,主要内容就是女主角倩娘,想要追寻爱情,所以灵魂和肉体分离,灵魂和情郎私奔,肉体则留在家中变成了一副躯壳,最后肉体和灵魂又合二为一了。而元杂剧版的《倩女离魂》,立意其实要比《离魂记》拔高了不少,主题中男女主角为了爱情违背封建礼教规范,反抗出身门第观念等等,其实都和聂小倩的故事有许多相通点。这里顺便给大家讲一下,在现在很多影视剧里说鬼怪无脚其实是一种误区。鬼怪无脚,实际上在东晋的时候,葛洪的《抱朴子·登涉》里就写过,铜镜可以照妖,在镜子里有脚的是山神,没有脚的就是鬼。

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2)

而真正让小倩家喻户晓的还得亏影视剧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邵氏影业就致力于拍各种奇奇怪怪的电影,其中《聊斋》的故事就拍了很多。但因为当时技术的原因和编剧的问题,当时的翻拍故事上几乎是完全遵循了原著的框架,整体也比较质朴。看起来也没有太大的感触。之后的邵氏也把重心发到了各种魔改的武侠电影上(真的很魔改)。

到了60年代末,香港的动作片已经革新完毕,而神怪恐怖的革新则在台湾开始。而其中的风格深受日本恐怖片影响,例如《东海道四谷怪谈》等等。所以从这里开始,女鬼就不再是聊斋故事里的那种美艳动人型,而变成了披头散发的白衣无脚怨灵型,多半都是可怜的女枉死后化作厉鬼复仇的故事。到了1973年,华纳推出了一部膀胱杀手《驱魔人》,这部电影几乎影响了后续所有以吓人为目的的恐怖片。特效也开始在恐怖片中被大规模运用。

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3)

随着恐怖片的大热,1975年曾经在邵氏担任导演的姚凤磐也拍了聂小倩,取名为《寒夜青灯》,基本上可以划为恐怖片了,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接近日本恐怖片。剧中的姥姥变成了一身白衣还能变大,虽然影片极其恐怖,但由于当时台湾的审查制度,姚凤磐鬼片的结局多半都是以幻觉、梦、精神病收尾,是不是无比的熟悉···我不说,都懂的。同一年TVB又拍了一部聊斋单元剧,其中聂小倩一篇桥段仿照了早期的版本,但一如既往的由于小制作问题弄得比较奇怪。所以也并不是很出彩。

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4)

到了1987版,是直接翻拍的早期的版本,虽然是翻拍但因各方面的原因使得87版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部,而小倩也成为了近代聊斋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小倩也一度成为了女鬼的代名词。实际在聊斋异志中,《聂小倩》并不出众,远不及《画皮》这些故事有名。87版宁采臣变成了落魄的穷书生,人物也更加的年轻化,将小说中的正直品质包裹在机灵青涩中,让人物更加的鲜活了一些。燕赤霞的大胡子形象延续了下来,职业变成了捕头,法术也实体化了;姥姥由恶鬼、怨灵、吸血鬼变成了雌雄同体的树妖。鬼怪定格动画的作法及树妖的灵感,都来自《鬼玩人》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并且加入了一个原创的黑山老妖,这个黑山老妖不是出自聊斋,聊斋里面只有一个黑山大王,而且属性跟黑山老妖完全挨不着边。说出自山海经的就更扯了。

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5)

按照当时徐克给编剧的人物灵感设定:姥姥是老鸨,女鬼是妓女,而黑山老妖的则是香港警察。作为大片自然也要融入当时的流行元素,打斗场面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但战斗体系是一个大锅炖,而且受80年代僵尸片的影响比较大,嘴里来句波若波罗蜜,接着一张玉华司镇宅符就飞出去了。影片的许多设计是融合了各个年代、国家神怪类影片集合,并且将影片核心改为凄美的人鬼恋,这与小说及前几版聂小倩都不同,并根据时代进行了升级,例如鬼节的仪仗队。宁采臣为聂作的定情诗,87版在视觉体现更加出色的情况下,保留了原本故事的一些“韵”,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古装、神怪或武侠片最缺少的东西,就是不“韵”了。87版的成功,直接开启了一个《倩女幽魂》宇宙,但后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全都毫不意外的变成了神怪商业大片,所以肯定是不如第一部给人的印象深刻。

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6)

此后大多的《聂小倩》影视剧都是以87版为蓝本,而按照当时的市场,《倩女幽魂》开始被无限翻拍,接着被恶搞以后就会出现各种你知道的东西,比如87《倩女幽魂》刚出的时候,台湾就拍了一部恶搞的剧叫《先生骗鬼》,虽然是典型的屎尿屁喜剧,但我说老实话,这其实比后来绝大多数正儿八经翻拍的都好看多了。宁采臣和燕赤霞在这部里都是太监,而且宁采臣没演多久就被毒死了,死后也成了姥姥的马仔,扮成女鬼去勾引人。姥姥最后被童子尿浇死了。

有了台湾这边打底,后续无论出现什么情节你都不会感到奇怪。而内地在八十年代末也开始拍恐怖片,比如什么《凶宅美人头》、《黑楼夜盗珍妃墓》之类的,还有那种没拍完就被砍掉的福建台版《聊斋》。而内地版的聊斋大多仍然以《聊斋异志》为蓝本,例如此后91版的《古墓荒斋》,将《连锁》、《娇娜》、《聂小倩》和《画皮》直接串成一个故事。这回故事里没有姥姥,小倩变成了树精。而94版的《古墓倩影》所有人物的装扮,肢体语言等等戏曲感都太重,而且审美比较奇怪,明明是正经拍的电影,观感却和后期拍的雷剧一样。顺应时代还加入了不少武打场面,所以就变成了聂女侠大战姥姥。

聂小倩官方(聂小倩的一路)(7)

90年代初拍的这几部聊斋片,都给影片定一个寓教于乐的调子,且由于拍摄技法比较陈旧,导致整体故事的撕裂感太重。到了21世纪就是群魔乱舞时代,这些有名的故事就成了圈钱博眼球的东西了。各种翻拍和续拍基本上也是一个比一个离谱,基本上跟原著没啥关系了,除了人名一样,而小倩也逐渐从之前的女鬼变成了狐狸精(好家伙,物种都给人变了,有时候真的怀疑这些人读过原著没有)。我敢说如果《阅微笔记》和《子不语》流传度再高点什么捉妖师纪晓岚,驱鬼人袁枚啥的都能给你整出来。

小倩的故事在87版之后基本就失去了焕发新活力的创意,而其庞大的商业价值让其翻拍出了各种版本,让原本一个平平无奇的故事愣是成了“中国第一女鬼”。估计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版本出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