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

​有部电影叫做《末代独裁》,不知你是否看过。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尼古拉斯的白人医生,他怀着拯救第三世界人民的崇高理想,前往非洲的乌干达行医,并邂逅了乌干达总统阿明。很快,尼古拉斯被阿明的人格魅力给征服,与之成为至交。

尼古拉斯认为阿明会是个好总统,对方声称要替乌干达人民造学校、盖医院,修公路,并发誓他的政府绝不只会夸夸其谈,但他错了。在成为阿明的私人医生后,他发现这个所谓的人民英雄,其实是嗜血的魔王。尼古拉斯想逃跑,但一切已由不得他,直到最后才幡然悔悟,也许来到非洲,就是个天大的错误。

《末代独裁》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阿明的扮演者福里斯特·惠特克,还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而他所扮演的伊迪·阿明,也借此暴得大名,成了二十世纪非洲独裁者的标志性人物。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

1/8 非洲的苦难之源

《末代独裁》于2006年上映,而伊迪·阿明已经于2003年去世。他至死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以这样的方式遗臭万年。阿明政权被推翻后,乌干达国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百姓载歌载舞,热烈庆祝这位暴君的下台。

1971年,45岁的阿明发动政变,推翻了奥博特领导的政府。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曾于上世纪40年代加入英国军队,参加了缅甸战役。因为功勋卓著,阿明逐渐获得非洲军人的拥戴。乌干达独立后,阿明掌控了军队,以人民的守护者为标榜。但私底下,他却参与了一系列走私活动,为自己和家人大肆敛财。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2)

乌干达总统阿明

掌权后的阿明,对异己分子开展了大清洗。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统治期间,乌干达有数十万人被屠杀或失踪。关于他的暴行,网上能找到各种绘声绘色的描述。包括吃人肉、虐杀政敌、好大喜功、挥霍无度,还有各种自封的浮夸头衔。有些故事听起来鲜血淋漓,有些则充满了喜剧色彩。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它们大概只能从中世纪的野史中找到,但阿明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即使在现代社会,一切仍有可能发生。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3)

阿明刚上台时,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支持

阿明的残暴令对手胆寒,但也因此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在20世纪的非洲,阿明并非个案。我们接下来还要介绍两位独裁者,中非的博萨卡与扎伊尔的蒙博托。他们的个人作风与统治方式有别,但还是能找到许多共同点。你会发现,这些人的出现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历史背景与制度因素,正是这些因素,成为了非洲的苦难之源。

2/8 殖民地时期的非洲治理

非洲的历史很漫长,可直到19世纪,西方人才得以深入它的腹地。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长期被视为神秘的大陆而存在。

有些人认为,二十世纪的非洲之所以会涌现不少暴虐的独裁者,与他过去的传统有关,事实并非如此。

在西方人到来之前,非洲并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大多数地区处于部落统治之下。在欧洲人看来,非洲的原始社会蒙昧无知,混乱无序,只有依靠他们这群“文明人”前去改造,才能有一线曙光。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4)

但他们错了,传统非洲并不是野蛮无序的丛林社会。恰恰相反,部落制限制了独裁国王的出现。酋长们只能在各自的部落里享受至高权力,而在社会层面,部落之间是相互平等,且总体上是与邻为善的,这就构成了一种相对松散,相互制衡的社会结构。

不过,正是这种松散的结构,给欧洲人的殖民掠夺带来了便利。因为社会无法形成强大的动员力量,外来者就可以轻易地逐个击破,并对当地实施自上而下的统治。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5)

非洲内陆松散的社会结构,给殖民者可趁之机

刚果(金)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曾经是比利时的殖民地。比利时士兵把当地人抓来充当苦役,在自己的种植园里采集橡胶。凡是干活不卖力者,会被砍去双手或双脚。还有一些身体强壮或身手敏捷者,则会加入殖民者的军队,替欧洲人在战场上卖命,充当他们的炮灰。

3/8 间接统治

欧洲人以纯榨取的心态统治非洲,他们用武力和奴隶贸易,摧毁了当地的部落社会。然而,殖民者对重建社会结构并不感兴趣,一方面,这不是他们来非洲的目的,而另一方面,欧洲人由于人数太少,根本无法实行有效的统治。所以,他们只能借助当地的酋长、长老、或者黑人官员,共同治理非洲社会。

这就赋予了那些代理人很大的权力,因为他们得以在不同的文明间进行沟通协调,并借助一方的力量向另一方施压,并从中渔利。稍后我们还会看到,很多20世纪的非洲独裁者,都是借助这个身份上台的。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6)

在殖民非洲的欧洲国家中,英国与法国的地盘最多,他们均使用代理人进行统治,只是风格上有所不同。

奉行自由主义的英国,允许当地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治。他们尊重非洲的法律与传统,尽量不去干涉。法国作为大陆国家,则崇尚集权式的管理,他们希望把欧洲的法律强行推广到殖民地,等于让非洲人成为法国的“二等公民”。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7)

法国军队里的非洲士兵

然而,这两种治理方式都不太成功。英国的做法看似一劳永逸,但是对建立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于事无补,法国的做法更强制,却也只是一种粗暴的叠加,未能考虑到非洲的习俗与民情。

按照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说法:“非洲殖民者统治的遗产,是削弱现有的社会结构。”独立之后的非洲国家,是一个软弱的国家,因为它继承自一个软弱的社会。

而这样的社会,却给政治强人创造了土壤。

4/8 “非洲皇帝”博萨卡

让·贝德尔·博萨卡生于1921年,他的出生地在中非,即今天的中非共和国。从他的名字中,你能看出明显的法国痕迹。而博萨卡也以“中非的拿破仑”自居,甚至还效仿后者给自己带上皇冠,成为中非的皇帝。

博萨卡年轻时曾想当一名牧师。在非洲,这可不是有前途的职业。对于那个时期的非洲青年,想要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军,成为欧洲人的士兵,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8)

博萨卡年轻时的照片

此时的中非还是法国殖民地,18岁的博萨卡加入法国步兵营,并参加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争。由于表现神勇,博萨卡获得了十多枚法国荣誉勋章,还晋升为上尉。

要不是中非在战后独立,博萨卡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法国人。1959年,博萨卡奉命回到祖国,替自己的国家创建军队,同时担任军队的参谋长。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9)

身着欧洲传统服饰的博萨卡

手握军权的博萨卡,一瞬间闻到了权力的味道。他开始谋划政变,并于1965年将总统达科赶下台。

掌权后的博萨卡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钞票上,期望以这种方式让人民爱戴自己,他一人兼任了14个部长职位,还将数十家企业占为己有。

博萨卡曾用公款买了300辆轿车,并在国外购置了20多套别墅。和伊迪·阿明一样,博萨卡也有吃人肉的癖好,他曾命令厨师把政敌的肉切成一片一片供他品尝。

即便这样还不过瘾,博萨卡还有个“伟大”的梦想,就是能当个皇帝。他把拿破仑视为偶像,后者于1804年称帝。1976年,博萨卡正式登基,将中非共和国改名为“中非帝国”。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0)

博萨卡称帝

事实证明,这是个愚蠢到极致的做法,如果博萨卡不做皇帝,他大概还不至于很快被推翻,正如当年的袁世凯那样。在博萨卡统治时期,他凭借坚定的反共立场,与法国结盟,从而获得了后者的大量援助。然而,无论他与法国的关系何等亲近,法国都不可能扶植一个想当皇帝的非洲人。毕竟,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除了极少数国家,全世界都无法接受绝对君主制的复辟。

1979年,博萨卡在一场法国人支持的政变中被废黜,流亡国外,他的财产被全部没收。1996年,博萨卡死于心脏病。

5/8 非洲最富有的统治者

相比于阿明与博萨卡,来自刚果的独裁者蒙博托,其手段要高明地多。

蒙博托于1930年出生,19岁那年,他在比属刚果殖民军中担任办事员。与前两位不同的是,蒙博托能得势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手中的笔。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1)

蒙博托

蒙博托先后担任过两家新闻媒体的编辑,并通过新闻界的关系,结识了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卢蒙巴。1960年,刚果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蒙博托被任命为国民军参谋长,那一年,他只有30岁。

熟悉的一幕再度上演,蒙博托掌控了军队,便不再甘心屈居人下,而此时的刚果政坛也陷入激烈的内斗中。1965年,蒙博托发动政变,成为刚果新一任总统。六年后,他把国名改为扎伊尔共和国。

和大多数独裁者一样,蒙博托上台时,承诺为刚果人民的福祉而奋斗。在最初的几年,他的确是这么做的。比如,蒙博托将国内的铜矿收归国有,以此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他试图改造落后的农业,将国外的种植技术引进当地农村。不过,这大概是他仅有的“政绩”了。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2)

蒙博托

蒙博托自封为扎伊尔人民的“大救星”,然而,用“窃国大盗”来形容他,恐怕更为恰当。

蒙博托把亲戚和族人安插在各个要害岗位,而他的政敌们,则被其无情地驱逐或杀害。蒙博托把2000多家外国公司收归国有,美其名曰为了刚果的“经济独立”,实际上是把这些企业充当敛财的工具。

据统计,蒙博托的私人财富高达50亿美元。他把这些钱的大部分都用于投资,包括大众汽车与联合利华这样的跨国企业,其余则用来购置土地和房产。蒙博托在法国、瑞士、意大利、比利时等地广泛置业,包括大型农场、豪华别墅和写字楼。在扎伊尔国内,他甚至还拥有一座私人动物园。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3)

蒙博托政权垮台时,反对派士兵清理了他的豪宅

蒙博托把国家的中央银行变成了私人的小金库,从中提取过上亿美元的现金。他还开了家农业公司,雇佣过两万多名员工。曾有人估计,蒙博托是上世纪70年代,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蒙博托统治期间,扎伊尔民不聊生,政府腐败触目惊心,警察与军队成为盗匪。至于老百姓,则连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由于国家财政收入被私人掠夺,地方政府几乎陷入瘫痪。

1997年,扎伊尔爆发内战,蒙博托被迫下台,同年九月,蒙博托死在了摩洛哥。

6/8 统治者面临的三个维度

无论阿明、博萨卡还是蒙博托,他们的统治都是坏政府的典型代表。然而,除了阿明执政的时间比较短,他这个总统只当了八年。博萨卡与蒙博托都维持了十年以上的统治。其中,博萨卡为13年,蒙博托则长达32年。

从这些独裁者上台后的表现来看,三人均未表现出该有的治国能力。他们治理下的国家,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地区之一。法治缺失、制度败坏、盗匪横行,民众长期在贫困线下挣扎。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何能统治那么长的时间?其背后的机制到底是什么?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4)

首先,从三个人的出身来看,他们都与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建立了密切联系。阿明在英军当过军官,博萨卡效力于法国军队,而蒙博托则在比属刚果的军队中任职。

在西方军队中任职的经历,给他们带来了几个优势。首先,通过与西方人的接触,他们更熟悉西方人的所思所想。所以在掌权之后,他们就比本地人更擅长和西方人打交道。

其次,这些人在军中培养了自己的羽翼,把枪杆子牢牢地抓在手里。建国之初,他们纷纷担任军中要职,把军队变成自己的私人武装,为将来的夺权积累了资本。

只要有了军队,他们剩下要做的便是等待,等着当权者犯错,然后一击定乾坤。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5)

《末代独裁》剧照

然而,掌权只是第一步。如何维持独裁统治,才是接下来面临的更大难题。

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梅斯奎塔,在其畅销书《独裁者手册》中,为独裁者构建了一个经典的模型。梅斯奎塔认为,对任何统治者而言,他都会面临三个维度的选择: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

其中,名义选择人集团就是法律规定拥有投票权的人,他们虽然占据了大多数,但对政治的实际影响力很小。相比之下,实际选择人集团则重要得多,他们是和政治有直接关联的人,封建时代的贵族阶层,民主国家的国会议员,都属于这一集团。

不过对统治者而言,最最重要的,是致胜联盟。

7/8 致胜联盟

根据梅斯奎塔的定义,致胜联盟是实际选择人集团的一个子集,然而,它对于支持一个领导人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他们通常人数不多,却构成了权力的基石。在统治者面临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致胜联盟是不可替代的。

说得再通俗一点,致胜联盟就是直接能让你上台或下台的人。他们有么手握重兵,要么身居高位,要么有大量的资源。想要掌权,你必须获得他们的同意,否则寸步难行。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6)

熟悉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那些开国皇帝或一代枭雄,背后都有各自的小集团或者小圈子,如刘邦的沛县集团、曹操的谯沛集团、李渊的关陇集团等等。他们构成了皇帝的“致胜联盟”,帮助后者夺取天下。

非洲的独裁者也不例外,他们很清楚,致胜联盟是维系统治的关键,没有他们,自己啥也不是。所以,独裁者必须极力地讨好致胜联盟,用高官厚禄与政治租金,换得他们的忠诚。

博萨卡和阿明上台后,让自己的族人和亲信担任政府要职,并将潜在的竞争者逐一清除,形成庞大的利益链条。此外,他们还给军人发两倍的工资,授予将领种种特权,毕竟,只有军队的忠诚,才能确保政权的稳定。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7)

蒙博托更是编织了一个等级化的裙带网络,在他的“带领”下,各级官员从上到下贪腐成性。对自己的亲信,蒙博托更是直接把没收的国家财产或外国企业送给他们,使他的“致胜联盟”固若金汤。

但是,既得利益者的胃口是贪得无厌的,即便统治者给了很多,他们仍旧会不满足。更何况这些非洲国家贫穷落后,独裁者拿什么源源不断地讨好他们呢?

这就是梅斯奎塔模型遗漏的地方,他忽略了:没有任何独裁者能在闭关锁国的环境下生存,想要江山永固,他必须懂得“抱大腿”的重要性,即寻求国际大国的支持。

8/8 抱大腿策略

博萨卡能够一举夺权,得依靠法国的暗中扶持。而阿明的独裁统治,则需要美苏两个敌对阵营的帮助。至于蒙博托,他的权力建立在美国人慷慨解囊的基础上。由于坚定的反苏立场,蒙博托被视为美国的盟友,后者总共向扎伊尔政府提供了8.6亿美元的援助。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8)

蒙博托与美国总统里根

这些援助的绝大部分,都进了统治者和“致胜联盟”的腰包。非洲的独裁者能够呼风唤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冷战这个大背景。

当然,任何援助都是有代价的。独裁者靠着小聪明与大国结盟,但因为自身的倒行逆施,最终也离不了被抛弃的命运。博萨卡妄自称帝,逆时代潮流而动,使自己在国际舞台上众叛亲离。阿明先是投靠苏联,然后讨好美英,最后又与以色列闹翻,惹得美国对乌干达实施商品禁运,直接导致阿明政权垮台。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19)

阿明

蒙博托尽管与美国政府保持站队,但随着冷战结束,这位非洲最富有的统治者渐渐“失宠”,失去美国这个靠山,蒙博托的好运到此结束。

三位独裁者给各自的国家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他们的上台是人类的悲剧。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独裁者能够称霸一时,并不完全是由于他们本身有多“坏”。阿明与蒙博托,早年都是支持民族解放的理想主义者,梦想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国家命运,为什么在掌权之后,他们却突然变成了独夫民贼了呢?

权力的诱惑,固然助长了野心与贪婪。但纵容权力无限膨胀的,是孱弱的制度。孟德斯鸠有句名言:“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然而,权力要受到约束,则必须有完备的制度力量做支撑,否则只是一句空谈。

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非洲的独裁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20)

孟德斯鸠

战后的许多非洲国家,由于没有完成现代化转型,制度建设与官僚体系均未成熟,各个部族又没能建立共同体的意识。他们既缺乏东方世界的集权传统,也没有西方世界的民主实践,因而无法在统一的规则下展开对话。他们要么各自为阵,要么彼此敌对,社会变得团块化,结果就很容易让一小股势力有可趁之机,并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权柄。

庄子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而现代国家的制度建设,就是打造一个制衡体系,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窃国者”出现的可能性无限降低,避免类似非洲的悲剧重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