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幼儿早教道德经(国学常识--怜)

一、国学常识

《中庸》记载: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意思是:在下位的人,品德虽好,但不尊重,不尊重就不踏实,不踏实,也不能取信于百姓。

下焉者:在下位的人。

不尊:没有尊贵的地位。

国学启蒙幼儿早教道德经(国学常识--怜)(1)

二、小故事,大智慧

《仁慈护树,儿子得利》:陈栻(shì)请了一位地理师,来查看他家的祖坟。

看到了祖坟前面有一棵大树,是别人家的坟边所种植的。

地理师认为:这样的情况,是闭塞了天心,一定要弄掉这棵树,才有希望考上功名。因此,就劝陈栻去买鯱(hǔ)鱼刺,暗中毒死这棵树。

三、圣贤教育

《太上感应篇》中说:“埋蛊(gǔ)厌人,用药杀树。”

意思是:刻一个木头人,写上别人的名字,再写上符咒,然后埋在土中,使别人因此而受到灾病或死亡。用毒药杀害别人的树木。

这样的存心,实在是太毒辣了。

清朝法律规定:凡是搞蛊毒、魇魅(yàn mèi,用邪道致人死亡)的,都要处以斩刑,杀头以示众,这种罪是不赦免的。理由是:生杀大权,是上天所操纵,由朝廷来执行;而“埋蛊厌人”则是小人操持杀人的权柄,朝廷是不允许的。

世间的一草一木,都是天地间创造、赋予的生机。孔夫子的学生高柴“放长(zhǎng)不折。”高柴对于正在成长的树木,都不忍心折断它们的枝条,所以孔夫子称赞高柴慈悲。

我们要向高柴学习,对于大地上生长的花草树木,要加倍爱护。

国学启蒙幼儿早教道德经(国学常识--怜)(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