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当代发展(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当代发展(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1)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资本主义作为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社会形态,历来受到无情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资本主义必将因为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那么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到底是什么呢?又有那些次生矛盾?

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和矛盾,可以说,马克思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抓住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害,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导致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所在,让我们聚焦于“资本积累”,来考察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一、资本积累方式的演变

其实,早在马克思的时代以前,资本积累就一直存在,只是资本积累的过程结构、经济与政治领域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危机几个方面的表现有所不同。在马克思的时代,即工业化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积累过程发生了以下改变:

一是技术—组织发生改变。蒸汽机得到普及、机械传导装置的完善、各种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劳动组织以科学管理思想为基础,采取“泰勒制”,劳动分工协作。企业由家族所有制向股份所有制转化,资本家逐渐与企业管理职能脱离,职业经理人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二是新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如煤等;三是私人产权得到完善,人们从传统的、封建的、家产制的支配关系中脱离出来,自己积累的财富归自己所有;四是商品化逐渐普及,一切事物包括劳动力可以进行自由交换;五是资本积累的规模庞大,农业和手工业的传统生产方式被摧毁,社会生产资料被少数人集中和占有,逐渐产生垄断资本。

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交织逐渐加深,政治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制定规则,经济的剧烈发展促使政治制度框架作出调整。

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资本主义精神得到普及和认可,追求现世的财富、进行资本积累成为常态,同时工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民主运动不断发展。

经济危机更加剧烈和典型,农业和手工业大量破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生产过剩、信用危机等现象。

以上就是资本主义时代与前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积累方式方面的区别,这也是一种理想类型的描述,这种理想类型的各要素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就有不均衡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时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各个领域各个区域仍然存在不均衡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是“资本积累”,我们抓住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积累”的以上特征,就抓住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当代发展(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2)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

既然“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的本质,那么资本积累方式的演变逻辑及其引发的社会方方面的变化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马克思随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描述,如贫富分化、工人运动、阶级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垄断资本主义现象,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发展长波的一个拐点,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震荡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

在每一轮产业革命初期,旧的产业被摧毁,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逐渐得到确立,社会分配关系、权力关系随之发生改变,经济基础发生的改变也要求社会——制度框架进行调整(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意识形态),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

在工业化初期,工人群体和资本家群体的核心矛盾在于分配关系、支配—服从关系的不对等,引发了大范围的工人运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站在工人立场构建的,他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阐述工人的劳动力是商品剩余价值唯一来源的基本原理,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事实。

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为机器的大规模应用、劳动力不断削减、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升,资本的利润率在长期来看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资本间相互倾轧或者联合,为的是提高利润率,这揭示出了垄断资本的趋势,可是马克思没想到激烈的竞争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自我的创造性破坏”,这种“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生死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产业周期的终点和起点,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而保持利润率的秘密所在。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长波的一个拐点,当社会的“调整框架”没有建立好,必然引发断裂式的危机。如工人福利的保障、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社会法律法规的制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等机制必须伴随工业大机器生产以及金融资本运作进行调整。

因此,我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资本主义是“资本积累”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它发展的逻辑受到历史的影响,它发展的阶段特点由资本积累方式的改变决定,它发展的终点不可预测。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遵循演化的规律的,它的生死循环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只有进行“自我的创造性破坏”和调整才可以持续发展,可以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学说,是资本主义遭遇病态时的一剂良方,社会主义的诸多要素资本主义可以吸收,资本主义的诸多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所不可排斥的。


文章来源滕飞公众号tengfei1995050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