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碑的来源与传说(巴彦碑锡伯第一碑的故事)

巴彦碑位于开原市八宝镇大湾屯村西,是一甬高达四米四的九孔透珑碑,在锡伯族文物中很具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经与新疆、北京、沈阳、吉林等地专家沟通认定,此碑为全国最大的锡伯碑,堪称“锡伯第一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艺术碑的来源与传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艺术碑的来源与传说(巴彦碑锡伯第一碑的故事)

艺术碑的来源与传说

巴彦碑位于开原市八宝镇大湾屯村西,是一甬高达四米四的九孔透珑碑,在锡伯族文物中很具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经与新疆、北京、沈阳、吉林等地专家沟通认定,此碑为全国最大的锡伯碑,堪称“锡伯第一碑”!

巴彦何许人也

清朝乾隆皇帝,以十全武功皇帝闻名于世。这十全武功包括两次平准噶尔、两次平定大小金川、两次征战廓尔喀、降缅甸、平南疆大小和卓、安南之役、平台湾。在这些战争中,有数以万计的锡伯族人参战。其中有一个开原镶白旗锡伯人巴彦,参加了平定大小金川战役和降缅甸战役,这在开原县志中有明确记载。

咸丰版《开原县志》中记载:“巴彦,字盛侯,瓜尔佳氏,镶白旗锡伯人。乾隆三十四年征云南金川等省,力战杀贼。乾隆三十八年凯旋,叙功补骁骑校。历擢防御、佐领,熊岳协领,并署副都统事。”

记载中,巴彦的生卒年不详。根据家谱所记推断,可能生于康熙末年,卒于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

巴彦18岁披甲为兵,在开原镶白旗驻防。精通骑射,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特别是在远征云南和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中,巴彦更是奋勇杀敌,战功卓著。于乾隆三十八年补骁骑校(正六品武职),后来又做到防御、佐领,乾隆四十九年时已做到熊岳协领,并署副都统事,为正二品武职外官。巴彦是开原清代史志记载的第一位正二品官员,是三位正二品武职外官之一。

应召远征云南

巴彦参加的远征云南战事,发生在乾隆三十年。缅甸孟艮土司召散等侵犯我国云南普洱府境,对我边民烧杀抢掠。次年又纵兵围攻腾越、永昌各边地。乾隆三十二年,清政府以明瑞为云贵总督率军反击,但遭兵败。

乾隆三十四年,盛京将军恒禄选派盛京锡伯官兵一千名作为援兵赴滇作战。《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了乾隆皇帝于三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因缅甸战事饬派盛京锡伯官兵1000名到云南的谕旨。

当时,开原镶白旗锡伯人巴彦,时值中年,年力精壮,技艺优良,被选中参加远征云南之战。

在《月折档》里记载: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十七日,乾隆帝谕军机大臣傅恒等曰:“著再传谕盛京将军,于锡伯兵内,拣选年力精壮、技艺优良者一千名,酌量兵数,于城守尉、协领内,拣派得力精壮、善于管束者各一员管带,陆续来京。”盛京将军恒禄奉旨后,立即“由盛京所属锡伯兵内,挑选一千名,酌量兵数,选派协领一员、城守尉一员、章京十二员、骁骑校十二名。”并将所有官兵编成两队,分别于四月初一日和初三日起赴京城。

巴彦他们到京城后,改编为五队,分别于五月初起,先后起程,到七月中旬,均抵云南。锡伯官兵的主要任务,就是驻守要塞,保护台站。同年十一月战争结束,巴彦他们被编到十一队到十五队,自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初六日起,撤回盛京。

平定金川立功

巴彦参加的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十全武功中最费时日、最耗财力的战役。

清廷出兵征伐大小金川的起因是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欺凌其女婿小金川土司泽旺,并不奉清廷四川总督和巡抚的约束。而更为重要的,同平定云、贵、粤的目的一样,主要在于清除反清复明的策源地,搜求潜伏隐匿于苗山瑶洞的明朝遗民。

平定大小金川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乾隆十一年,历时三年。第二次是乾隆三十六年,历时五年,耗费白银七千万两,官兵死伤数以万计。巴彦在远征云南回来后第二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参加了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巴彦在此战役中,力战杀贼,战功卓著,叙功补骁骑校。

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再次发动反清斗争。乾隆帝命温福、桂林分别自汶川及打箭炉(今四川康定)攻小金川。索诺木派兵助僧格桑抗击清军。三十七年五月,桂林兵败被黜,乾隆帝以阿桂代桂林。十二月,清军攻占小金川美诺官寨,僧格桑奔大金川。次年六月,小金川反攻清军,收复美诺,清军死三千人,主帅温福战死。时乾隆帝在热河,闻报后,决定以阿桂为定西将军,加派健锐营、火器营兵两千、黑龙江及吉林兵两千入川增援。十月,复攻占美诺。清军第二次征伐金川以来,受到当地人民的坚决反抗,深陷重围,屡遭失败。乾隆帝恼羞成怒,命令阿桂等人在讨平小金川后,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为抵抗清军的进犯,大金川增垒设险,严阵以待,其防守远较小金川为严密。然而,大金川坚持斗争两年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乾隆四十年七月,索诺木鸩杀僧格桑,献尸请降,清军不准。八月,清军攻破大金川勒乌围官寨。次年正月,再攻破索诺木最后据守的堡寨噶尔崖,索诺木出降。事平后,清朝在大、小金川设立懋功、章谷、抚边、绥靖、崇化等五屯,驻军屯垦,以防再次发生反抗事件。自此,大清的一统江山才算巩固。

巴彦因在收服大小金川战役中立下赫赫军功,因而得到皇帝的诰封。 皇帝赐碑诰封

巴彦碑位于开原八宝大湾屯村西,整个碑高440厘米,掩映在几棵松树之下,庄严肃穆。此碑为花岗岩石材,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高110厘米,宽96厘米,雕就盘龙,刀工细腻、栩栩如生。碑身高250厘米,宽96厘米,厚32厘米。正面四周雕有10条浮龙,上下各两条,左右各三条,两龙之间雕有一颗火焰珠,取意二龙戏珠。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左边5排是满文,右边5排是汉文。石碑的背面无字,四周雕有精美的花纹。碑座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第五子、善于负重的赑屃,长253厘米,宽103厘米,高80厘米。此碑略有残损,碑头一侧缺少一条,碑文内容被白灰、水泥覆盖,文字所露不多。汉字有“方有,通议,巴彦之,克敦,章,赠尔,命、兹”等,满文有几字意为“纪念英雄”。

这是一尊九孔透珑古碑,在封建社会里,九被尊为极数,所以九孔表明龙腾九重,至高至极。九孔透珑古碑,只有正二品官员才能使用。据考证,并与新疆、北京、沈阳、吉林等地专家沟通,初步认定此碑为全国最大的锡伯碑,可以称为中国锡伯第一碑。

对比破解碑文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通过多次现场勘察,去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找皇家档案资料,多方查找,汉满文仔细对比,终于解开了碑文之谜。

碑文是这样的:“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臣子靖共之谊,勇战即为敬官;朝廷敷锡之恩,作忠乃以教孝。尔德尔浑乃熊岳佐领巴彦之父,令德克敦,义方有训。衍发祥之世绪,早大门闾;旌式谷之休风,用光伐阅。惟令子能娴戎略,故懋典宜沛纶章。兹以覃恩,赠尔为通议大夫,锡之诰命。于戏(繁体为於戏,同呜呼)!显扬既遂,壮猷一本于贻谋;缔构方新,殊锡永绥夫余庆。钦予时命,慰尔幽途。”

碑文的大概意思是:臣子忠于职守的意义何在?勇敢作战就是忠于职守。朝廷对子民的恩典是什么?教臣子做忠臣就是教臣子做孝子。你德尔浑,是熊岳佐领巴彦的父亲,美德淳厚,教子有方,发扬光大了世世代代家族;早早扩建了巷子的大门,彰显他人对你们尊重的美好风气,因此光大你们的门庭。你的好儿子武艺娴熟,所以用盛典来充实你家人伦之美。现因为朝廷的隆恩,追封你为通议大夫,赐给诰命。呜呼!光宗耀祖的愿望既然已经达到,伟大的志向其本意是遗泽于子孙;建好新居,赐给永远的平安欢乐。圣上赐给这道命令,安慰你在黄泉路上走好。

原来,巴彦因平定大小金川、远征云南等战役立功,当上了熊岳协领,并署副都统事,为正二品武职外官。他父亲去世后,朝廷为鼓励、安抚巴彦,诰赠巴彦父亲德尔浑为通议大夫。通议大夫为荣誉官衔,散官文职,正三品。

为了教育子孙后代能够重教明理,巴彦将诰命圣旨勒碑刻石,用昭后人以忠君爱国。

石碑历经磨难

据关静父亲讲,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他在庆云五中读中学,往返古城堡的家中时,每次都路过一个非常大的碑,旁边还有四棵松树。北京人间瓷画美术馆的馆长关蕴科也曾经跟笔者讲过,他小时也看到过这个碑,还听奶奶讲过碑的故事。50年前,此碑连同边上几棵松树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后来一路辗转,在生产队做过和白灰、水泥的砧板,后又流落到个人家里,据为己有。再后来,那人听说把碑放在家里不吉利,才又把碑运回到原地重新立起。如今,不知何人在此碑前安放一个香炉,香炉里总有烧过香的痕迹。

巴彦碑的碑座,也曾经失而复得。据当地人讲,这个碑座也是一夜之间不知去向。后来,庆云有个收鹅毛的,在昌图的十八家子收鹅毛时,无意中在一个柴草垛发现了这个碑座。此人回来后,向公安部门报了案。由开原公安与昌图警方联手把那个文物贩子抓了,碑座才失而复得。

家族人才辈出

乾隆四十九年,时任熊岳协领的巴彦年岁大了,开始关注宗谱。他找到已移往蒙古驻防的户长扎木禄,要来谱册,接续后世。

从宗谱可以看出,巴彦家族繁荣昌盛,高贵贤明,人才辈出。《开原县志》对巴彦一家几代人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巴彦有两子,依忠阿和依兴阿。依忠阿,字恕堂,锡伯族,开原庆云谭相台人,巴彦长子。由领催补辽隆骁骑校,历迁熊岳防御、小黑山掌路记,旋补佐领。嘉庆四年,征陕西、甘肃、四川、湖北等省,力战杀贼,叙功迁盛京镶白旗协领,钦加副都统衔。

布勒杭阿,字友桥,锡伯族,开原庆云谭相台人,巴彦长子依兴阿的孙子,巴彦的曾孙。壮年披甲为兵,以破连锁功,荐升铁岭路记。年五十解甲归田,邻里乡党亲有婚丧事的,只请求他,他都全力赞助。还舍地八十亩,作为村中牧养,设立义塾,教导乡间子弟,因而城乡人士皆称赞他。

文会,锡伯族,兰翎,开原庆云谭相台人,布勒杭阿之子,巴彦的第四代孙,法库防御,清柳条边法库边门总管。

在宗谱十四世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引起我们的注意。他就是出生在开原的锡伯族人关蕴科,现在是北京人间瓷画美术馆的馆长,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策展人。2000年开始研究锡伯族历史和西迁文化,先后八次进入我国东北、新疆和蒙古国完成重走西迁路的活动。特别是2013年8月份,他第一次带领七名锡伯族同胞在东北老家开原举办启动仪式,告别沈阳锡伯家庙,经彰武台、通辽等地区,横穿蒙古国,最后到达我国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用时13天,行程7000公里,第一次完成了团队重走西迁路活动,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轰动和影响。

巴彦碑在开原乃至在全国的锡伯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重要的分量。巴彦本人声名显赫,为清代锡伯族品级最高官员之一,颇具传奇色彩。谭相台巴彦这一“英雄家族”,高官辈出,兴旺昌盛,在开原锡伯族中堪与大湾屯的锡伯“荣誉家族”相提并论。即便是在全国,这样的锡伯“英雄家族”也是令人景仰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