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的心理效应例子:谣言心理学流丸止于瓯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手机、朋友聊天、电视、电脑都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就接触到很多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真有假,其中就有很多谣言的存在,很多谣言让人们信以为真,甚至导致巨大的损失。

今天我就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谣言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谣言从心理学上分析主要是晕轮效应、可得性效应、从众心理三种心理学理论共同作用的结果。

流言的心理效应例子:谣言心理学流丸止于瓯臾(1)

每个人都会有主观推断的能力,当一种信息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时候,我们就会进行主观推断,推断出另一个符合常识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晕轮效应的原理。

比如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海盐辐射事件。当时日本核电站泄漏。我们就主观推断:海里边有大量的辐射物,日本又离我们那么近,从而推断出海盐里边也有大量的辐射物,进而推断出我们吃的盐里边含有大量的辐射物。

这个逻辑推断基本没问题,符合我们的常识。但是“我们吃的盐里边含有大量辐射物”这个结论却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不是专家,却茫然地对一个事件进行了主观判断。

最后经过科学验证,辐射物铯137量与水中的钾含量是呈反比的,海水中高含量的钾让铯137难以富集。此次日本核泄漏的量对比那么大的海域来说,就像一颗盐抛到湖泊里一样,很难让整个湖泊变咸。这个时候国家也站出来辟谣说:此次核泄漏不会对海盐造成任何影响。

流言的心理效应例子:谣言心理学流丸止于瓯臾(2)

那为什么我们却把这个谣言当真了呢?因为可得性效应的存在。

可得性效应就是当我们接触同种信息的频次越高,我们觉得该信息就越真实、程度越高。俗话说的“三人成虎”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时候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情,基本上核泄漏事件的新闻霸屏了,各种谣言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接触此类信息太过于频繁,不假思索的就认为这是真的。从而引起了盐慌。很多商家或者个人抓住机遇大量屯盐。事件过后,我们都自嘲我们是“盐慌子孙”。这个自嘲就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谣言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在此事件中,从众心理扮演了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从众心理就是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当海盐中含有大量辐射这一个消息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时候,我们因为从众心理,所以去超市买了很多的盐回家。从而加重了我们的盐慌程度,因为晚来的人买不到了。

这个时候我只想问:那个屯盐几百吨的年轻人还好吗?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

流言的心理效应例子:谣言心理学流丸止于瓯臾(3)

现在我们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但是谣言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年代屡禁不止。

前段日子今日头条中传出“加V认证需要5万粉丝”这个谣言,所有人不假思索地都相信了。甚至还有很多大V公开发表视频说加V需要5万粉丝以后今日头条将没有自媒体这么一说。最终今日头条官方不得不出来辟谣。

这是多么可笑啊。

所以我们对于信息不要一股脑地接受,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世界,不要对自己不懂得领域进行主观判断,更不要随意散播谣言。

因为法律无情,散布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是阿诚,心理学的爱好者,每天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感,喜欢的关注点赞谢谢。

流言的心理效应例子:谣言心理学流丸止于瓯臾(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