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和原因 孩子表现的不自信

下课回到办公室,就看到一起搭班的刘老师在和班里的一个女生谈话,刘老师问女生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是不会写,还是没有时间写,还是不愿意写?”

但无论刘老师怎么问,该女生脸涨得通红,低着头,紧抿着嘴唇,愣是一句话不说。无奈刘老师只好让她先回教室。

刘老师很是生气,说不管什么原因,总该和老师解释一下吧。

其实这个学生不说话是因为羞耻心在作怪,这种回避是掩藏内心羞耻感的一种方式。其实平时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孩子脸红脖子粗地和家长顶撞很多时候也是羞耻心在作怪。那么什么是羞耻心呢?

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和原因 孩子表现的不自信(1)

一、 什么是羞耻感?

羞耻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情感。它就像生气影子一样,在我们身边时隐时现。

羞耻感的组成呢,比较复杂,它不单单是一种痛苦的感觉,还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不适和不舒服的想法,以及一定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第一点、生理方面:

当一个人深陷羞耻感的时候,首先生理上会有不适的反应,比方说脸红、不好意思看别人、心跳加速、脑袋嗡嗡的不好意思抬起来,大脑一片空白等。

前面说的学生红着脸、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就是羞耻感生理的外在表现。

第二点、心理方面:

生理的不适还是小问题,伴随而来的心理感受和想法才对学生最有毁灭性的。

深陷羞耻的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很笨、不被人喜欢、软弱无能、不应该被重用,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做人失败到了极点,不值得被别人尊重和被爱。

所以成绩差的学生在学校一般很自卑,没有存在感,或整天默默无闻或为了吸引注意不断调皮。

老师和家长往往看到了他成绩差,调皮、叛逆、不屑一顾等外在表现,却没有关注到这些表象下孩子那颗深陷羞耻的心,家长更无法和孩子达到共情,无法走进孩子想心里,也就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和原因 孩子表现的不自信(2)

二、有羞耻感就一定是坏事吗?

羞耻感令人痛苦,那么羞耻感就一定是对人有害的吗?其实未必。正如《羞耻感》一书所讲,羞耻感可以分为好的羞耻感和不健康的羞耻感。

第一、 好的羞耻感:

好的羞耻感是一种暂时的适度的羞耻感,它会让我们不断反思,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自我,会让我们意识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自己的这些问题并努力的想办法去解决;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知耻而后勇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 不健康的羞耻感:

不健康的羞耻感则分为:羞耻感不足和过度羞耻感两种情况。

羞耻感不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脸皮厚、缺乏羞耻心。这样的人缺乏与世界的界限感;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他们缺乏隐私和谦虚,很难与别人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正如心理学家卡尔施耐德所说:“没有羞耻也不会有隐私和亲密的感觉。

过度羞耻感的人一直深陷羞耻感,以羞耻感为中心,认为这种感觉是一种长期的不可改变的状态。

有这种感觉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哪些行为存在不足,需要改进;而是非常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事事都不如别人,他们否认自己生而为人的自资格,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

有过度羞耻感的孩子,极度的关注别人自己的评价,但是当别人真的评价他们时,他们往往却只看到别人提到的不足,而忽视别人提到的优点,从而认为自己很差,他们一直以羞耻感为中心来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来连接这个世界。

在我从事一线教学十多年来,我遇到的受羞耻感困扰的孩子多是深陷羞耻感的孩子。羞耻感往往令人难以启齿,在被人面前暴露这种无助和痛苦,会让孩子觉得很没有面子,很伤自尊。

那么,孩子的羞耻感到底从哪来的呢?

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和原因 孩子表现的不自信(3)

三、羞耻感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羞耻感的来源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生物学因素和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个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我们先来羞耻感最早的来源生物学因素和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羞耻感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人生来就带有羞耻感的倾向,当我们长长久注视一个婴儿的时候,他可能会觉得不舒服,然后会用把头扭向别处或眼睛看向别处以便来回避这种过度的刺激,因为著名心理学家唐纳德.内桑森认为婴儿体内生来就有一种机制为后来唤起羞耻感做好准备。

但有的婴儿对羞耻的感受比较敏感,可能一出生就以羞耻感为中心,这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因素有关,有可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与父母后天的养育无关。

婴儿与大人相同的羞耻感是在两岁左右形成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是和别人是分开的,并且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可是父母却认为孩子还小,怕孩子磕着碰着,出各种意外,总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给以过度的保护,阻止孩子做这做那,可能就会孩子的自我认知就会很差,觉得自己不配独立自主,从而内心产生某些羞耻感。

另外,孩子在意识到自己和父母是分开的之后,内心会同时产生一种害怕被抛弃的不安全感,所以他总是想尽办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要求父母不停地对他们给以关注。如果这时候父母总是拒绝孩子的要求,有的孩子就会觉得自身存在问题,不值得父母关注,就会产生羞耻感。

生物学和遗传学在羞耻感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为什么生物学和遗传学会引起羞耻感,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探讨完生物学对羞耻感的影响,我们再来看一下家庭教育因素在羞耻感的形成中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

研究表明,很多在羞耻感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多来自“以羞耻为中心的家庭”。

那么什么是“以羞耻感为中心的家庭”呢?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员之间的交流是以羞耻为中心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有的家庭中,总有一个人是被羞辱的对象,无论发生什么是,家庭的其他成员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责任推在这个人身上。

这个人一开始也许会反抗,但当家庭的所有人都认为他“很笨”、“没有一点用”、“做什么都不行”时,这个人就会慢慢放弃抵抗,转而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慢慢深陷羞耻。

而在一些以羞耻感为中心的家庭中,这个承受家庭羞耻的替罪羊往往是最没有权威的人——孩子。做父母的往往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极少给孩子鼓励,总是挑剔或批评孩子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行,怎么这么笨;

对孩子提的要求,也经常拒绝,忽略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有的甚至威胁、打骂、虐待孩子。

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自我认知越来越低,会认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不值得被爱,内心充满羞耻,慢慢也变成一个以羞耻为中心的人。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羞耻为中心的家庭往往相互指责,相互羞辱,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也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认知。

除了生物学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羞耻感还来源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社会认知有时候在一个人羞耻感的产生中也起到了帮手的作用,当一个群体被认为比其它群体差的时候,比方说比起身材肥胖的人,骨感和苗条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

在人们的观念里胖就影响美感。因为人们的这种认知偏见,身材胖的人无形就有了压力,心里就容易产生羞耻感。

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因为现在的考试比较注重成绩,所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学习差得学生群体更容易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其自身的认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此会受到压力,产生自卑和羞耻感。

自我羞耻是羞耻感的另一个来源。

深陷羞耻感的人总是进行自我羞辱,认为自己笨,差劲,自我厌恶自我憎恨。很多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因为长期成绩不理想,便一直身处羞耻的漩涡,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习好,形成一种自我贬低的思维。

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和原因 孩子表现的不自信(4)

四、治愈羞耻感的方法是什么呢?

羞耻感虽然带给人的痛苦很大,但并不是不能治愈的。

首先,是认识阶段,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读羞耻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羞耻的来源,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哪些事情、哪些时候会引起自己心里的羞耻,和孩子一起分析他对羞耻的回避形式是什么,鼓励孩子正视这种羞耻。

我教过的班里就有一个孩子,学习还可以,就是体育不行,八百米测试还没有跑,前一天晚上就先来办公室请假,说自己一定跑不下来。我以为她试过了呢,但她却红着脸说从没有试过。我觉得很奇怪,没有试过,为什么就否定自己?

孩子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不说话。我知道她身体一直很健康,绝对不是体质的原因,于是我对她说:“走,老师陪你去跑”

事实证明她跑下来了,还不慢。她很高兴,我再问她原因,她说小学时参加过一次接力赛,因为自己跑得慢,自己班跑了倒数第一,给班里丢了人,还被一些同学埋怨,从此就对跑步产生反感,慢慢就觉得自己跑步不行,站到运动场就焦躁紧张,就开始了一次次逃避。

其实孩子一直深处那次接力赛失败的羞耻的困扰,经过这次成功的体验和与我的交流,孩子明白了问题的症结,后来居然喜欢上跑步。

其次,告诉孩子他在深陷羞耻时可以寻求信任的人帮忙。

告诉他不用独自面对羞耻感,而且只要他愿意,父母和老师都是他的坚强后端,他在感到羞耻的时候完全可以和老师分享,说出来比一个人藏在心里强。当孩子说出他的羞耻,得到包容和鼓励而不是责备和轻视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有信心,觉得令他羞耻的事情其实没什么。

比方说,当我们的孩子因为英语学不好,不愿意开口说英语时,这时候家长或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孩子说出学英语时的感受,是不是一接触英语就想起自己差劲的成绩,就心生羞耻感,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儿,如果是的话,家长或老师就要多给以鼓励、帮助和指导,当我们的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变得自信时,她的成绩就会提高了。

再次,鼓励孩子根据人性、自主、能力等原则制定积极而科学的目标,并督促孩子。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属于人类,有爱别人和被爱的权利,有被认可被尊重的权利,有人类所具有的一切权利,这种权利是生而具有,不需要任何考试,也不需要履行任何义务便有的,任何人无法剥夺。

要让孩子意识到他是个独立的个体,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足够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自己的能力,并帮助孩子分析其存在的价值。

家长和老师要督促孩子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目标,在实践中根据实际进行不断的调整。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自由、自爱、自尊而独一无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