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四要素(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

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画装裱四要素(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1)

装裱技巧

1.切记 裱画 即裱背,切勿喧宾夺主。

2.该简则简,该繁应繁,不可因繁就简。

3.工具以用起顺手为上,不一定依样画葫芦。

4.浆糊用料应结合地方所产材料,以求为原则。

5.凡画心过大如五尺以上,托好后提离案台勿急,急则双手执的纸角易断,应静待十余分钟并用宣纸吸去水分。

6.裱画 用纸用料应选用高档宣纸及用料,做工精良,因薄利而扬名。日久自会名利双收。

7.绫料图案要大勿要小。

8. 新塑料直尺易移位,可用细沙纸轻轻打磨尺底。

9.砑石选滑质地的鹅卵石,重约2500克。

10.裁方用的垫板,昔日老师傅选用细小木纹的银杏木、扬椴木,以木纹竖直、密细且干燥无疤痕为最佳。只是好物一时难求,再讲就算寻找到银杏木、扬椴木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板面的平整,刀痕不可过多,稍有凹陷应立即进行修整。否则就会使裁切的材料出现不规则的毛口。有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人建议改用5mm厚的玻璃用作垫扳,缺点是易打烂,伤刀刃。优点是易找到,每个地方都有玻璃店,可找一些玻璃的余料,宽度在15cm左右,长度在1米至2米,就算购买也是几元一件,物美价廉,不用担心刀痕过多有凹陷,尤其用在裁割湿了的宣纸或绫料时特好用(怎样裁湿的宣纸或绫料以后开帖讲述)。对于它的缺点伤刀的问题也可解决,改用小号美工刀,刃口不锋利就折断它,刀片也不贵。

11. 衬绫扫衬绫宣纸时最好一次过把宣纸压扫在绫上,切记勿揭起一段宣纸又扫下,有问题时换一张宣纸,在备宣纸时应多备几张,并裁割方正宣纸,去掉宣纸红刀头印。

12.开榫口的刀切勿锋利,以刀刃大力割手而不入肉为准,兔得常用止血贴包手指。

13.隔浆糊条又名:隔护、隔糊。昔用高丽纸经双层粘贴后,刷上桐油或清漆,置乾后用。时下多用塑料布、赛璐璐片替代效果好是好,但都要专门寻找,特别是赛璐璐片,还要求亲朋好友在医院工作者帮忙索取,又要用后必须擦净浆糊,好好存放,反而不便。

本人建议使用双层宣纸的隔浆糊条,方便,身边常有单层的宣纸余料托合即可,或因复背用料有余者存留着用之,近乎废物利用,免求亲朋好友寻赛璐璐片了。

至于恐怕稠浆糊含水而放在双层宣纸条上透水气,这也不用担心,如果稠浆糊过稀含水多可以先放在另一张双层宣纸上,过一段时间就会浑发些水分,才抹在浆糊条上,最为好的是用完即弃,免保管。

14.关于直尺

本人在某论坛发的一帖子内有正在使用直尺1米的图片,有位网友言道落后了,呵呵,但他并无看到我还有数把近2米的直尺,更有一把2.6米的近百年旧酸枝直尺。只是常用的直尺多是1米及1.2米或0.5米的直尺,初学裱画者有此三种规格足够了,尺越长越不便利。

15.一些朋友常常问我:用什么办法开始揭裱古旧画,第一次揭旧画担心不担心揭坏了。

我回答他们:揭旧画就如同学生期末考试,压力是有的,学生平日做好了作业,考试也易得A呵。装裱也一样,平日的裱件认真去裱,闲时多试揭新托的宣纸,当有旧裱件交来装裱时就不会慌张到不知于如何下手了。

16.新购棕扫回来,最好煮煮它,然后开锋,令其圆形状。

17.裁方画心或开料时,裁刀与玻璃垫板的角度在3°为佳,而裁刀与直尺的角度也是3°为妙。

18. 浆水由头浆稠的状态稀释为可托心的稀浆水,可用白色的口罩沙布折开用来过滤稀浆水,以过滤三至五次为上。

19.托绫时因绫过长,单人把绫上壁不便,可折叠,但复背好的裱件万万不可用此法。因其过厚,叠后就算重新扫平也是会有暗痕。

20.裱画的案台大小和高低:裱画案台的大小要因地而制,地方大可做大裱画案台,小地方做小裱画案台,高度是以到裱画者的肚眼再高8cm为高度,因人有高矮,过高过矮的案台都不好用。

21.裱画案台的使用和裱画案台的颜色:裱画案台的颜色传统以朱红色、朱砂色、紫红色、大红色、以红色为基调,老裱画师们认为红色对字画的重揭和修复有一定的帮助,这想法是有一点道理,但本人认为有必要改良。

装裱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品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清代周二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此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瓣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对联,专供婚丧喜庆之用的。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杨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为“行帮”。

一色裱:就是裱画镶料用一种颜色的。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裱:二色裱是在贡四周用上适色镶上,其余不够的长度再采用深色较为隐重的镶料,接凑于天地头裱成需要的长度。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厅主的副作用。同时也显得单调。这样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裱:三色裱,是圈与天地之间加隔界。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仿古装池:这是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