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

我是Falk

这是一篇关于我在柏林的房子的故事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

我在公寓,2016年,Monika Ergin摄

我,一名来自德国的管理咨询顾问,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北京,但在柏林,我依然留有一套属于我的房子。

我2016年春天来北京的时候,只打算待半年时间,工作结束就回德国,因此没有退租掉我在德国的房子,我心目中的珍贵家当都存放在里面,没有带来中国。况且在我心目中,没有其他的房子能比得上这间了,这是我一直想拥有的那种房子,我不会就这样随意地放弃。

____________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德国中西部的Bochum(波鸿)度过。这座城市当时有40万居民,是德国煤炭和钢铁工业的中心,这也给了我一些赚取外快的机会,在19岁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在波鸿钢铁厂工作了整整一个夏天。

当时我们住在市郊的一座大房子里,有很大的花园,花园篱笆外就是田野,很乡村但是很美。那儿还有很多动物,都可以建一个动物园了,或者至少能建一个小农场。

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就有:

· 40只兔子

· 40只鸽子

· 20只鸡

· 4只公鸡

· 2只鸭

· 2只鹅

· 2只火鸡

· 1条纽芬兰犬

· 1匹野马

· 1只鹦鹉

· 1只金丝雀

· 一些鱼

· 还有2万只蜜蜂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

Bochum(波鸿),约1980年

所以,你看,我并没有夸大,至于我是怎么得到这些动物的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照看它们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和我三个兄弟不得不在每天早上上课前和晚上睡觉前照料这些动物。有时会觉得这很难,但却教会了我们要承担责任。这种体验是有趣的,对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那就是向往的生活了。

____________

19岁,我离开了家,和几个死党朋友一起住在附近的一个旧农舍,住了将近1年,直到我不得不服兵役的时候,就搬去了柏林。

那时候,我住在柏林最西边的Spandau(斯班道),第一次有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寓。两年后,我搬到英国的Maidstone(梅德斯通)学习摄影,和其他三个学生一起同住。仅仅过了半年,我转学到了中央圣马丁学院,也就搬到了伦敦,在那儿我住了5年,住过大约25个不同的公寓,就是普通的房子,年轻时的经历也没有留下什么故事,这些公寓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新世纪开始后我回到德国,2000年住在法兰克福,2001年在柏林米特区,2004年在波鸿,2006年又到了柏林弗里德里希海因区。

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梦想着能搬进典型的柏林Altbau风格的老式建筑,铺着木地板,双扇门,高高的有灰泥造型的天花板。但这种风格现在几乎找不到了,偶尔被我碰到,要么房租太贵,要么就是昏暗的一层或者没有电梯的顶楼。

2012年的一天,我终于在柏林普伦茨劳贝格找到了我中意的这种房子。就像做梦一样,完全是我想要的,甚至还有额外的一个房间,可以用来建摄影工作室。这套房子比我以前那套大两倍,而且房租还能负担得起。

老实说,我需要这么大的房子来摆放这些年来我积累的家当,现在我不但有了足够的空间,还比较宽裕,终于有家的感觉了。

所以,我很乐意带你去看看。

01

走 廊

当你穿过房子的入口大门时,你面对的是一条8米长的L型走廊,走廊里只有一张在Bielefelder Werkstaetten收藏的蓝色古董沙发、被当作鞋柜的50年代旧牙医柜和一条西藏龙毯。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3)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4)

之前我在柏林的时候,每三个月就会在这里组织一次艺术之夜,邀请朋友们花一个晚上海阔天空地讨论彼此刚完成的艺术作品。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5)

走廊墙的隔板上放了些照片,考虑到可以作为艺术之夜的展览,我经常摆放空相框,随时更新里面的内容。通常每次艺术之夜的最后客人不会在早上6点前离开,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会聚集到房子里最小的房间 ---- 厨房。

02

厨 房

走进厨房,你可能首先注意到的是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宣传海报,这些都是来自中国的原件。稍大一点的是印刷纸张海报,小的是印花瓷砖,都是我2005年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买的。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6)

那段时间我的状态不太好,一位非常亲密的朋友邀请我去中国走走,他当时就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我接受了他的邀请,本只以为是一次把自己从自怜中抽出来的小小冒险,但没想到却是改变我生活的大经历。这趟旅程给了我新的能量,我甚至开始重新拍照了,在那之前的几年里,我像忘记了拍照一样,虽然每次旅行都会带上相机,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再次拿起相机开始拍摄。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7)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8)

上海 2005

上海之行,打开了我对中国的好奇心,短暂旅行结束的时候我向自己保证我还会回来,待久点,了解更多点。在某种程度上,放在厨房里的这些海报随时都在无声地提醒我,回到中国。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9)

厨房的形状不是方方正正的,这意味着没法安装一个常规的厨房操作台。对我的朋友简和我来说,装修这个厨房真是一个大挑战了,很多时候因为一些奇怪的角度,不得不用其他材料来重新造型,同时又因为地面上的暖气管道,家具摆放也成了一个需要艺术思考的事情。所以当我们搞定厨房改造后,还是觉得非常自豪。

主体厨具主要在宜家买的,选择的都是木材和不锈钢混合的风格。餐桌是2009年我在跳蚤市场上花10欧元买来的,我还在那儿花120欧元买了一张沙发,就是走廊的那个蓝色古董。

在冰箱的上面,我叠放了一个小冰柜,开始只是放葡萄酒,现在我正在用它做熟奶酪。除了烹饪日料,做奶酪是我对美食的另一大热情。自从2014年,我邀请简和我一起参加了一个奶酪制作的研讨会,我们就沉迷在奶酪的世界里了。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0)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1)

2015年里,几乎每隔一个周日就会相约到一起制作新奶酪, 从最普通的奶酪到稍微复杂点的软奶酪,再到切达奶酪,这些奶酪必须成熟半年之久。

03

卧 室

走出厨房,左边隔壁房间是卧室,这间卧室一直处于装饰未完工的状态,但在这儿能找到我所有亚洲风格的物品。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2)

我收集了大约100幅小幅面的歌川国芳风格的武士木版画,这些木版画本来应该挂在墙上,但直到今天,他们还躲在我的抽屉里。

先从沙发说起吧。

我是设计师迪特尔·拉姆斯(Dieter Rams)的忠实粉丝,他为博朗设计了很多科技产品的造型,也因此而闻名。但他也为维松Vitsoe设计了一些家具,像你看到的沙发和架子,他们都遵循适用性原则,两者都可以拆解并重新组合成不同形式,比如,沙发可以变成两把椅子。

我买的是二手的,不幸的是,座位上的皮革坏了,我一有多余的预算就用来修理它。

日本木版画和台灯是我从祖父和他姐姐那继承来的。三四十年代,他们都在亚洲生活过。我母亲1940年出生在日本横滨,当她的一个妹妹1943年出生在中国北京的时候,我母亲也去了北京。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3)

北京 1943 (我妈妈,右二,戴帽子的小可爱)

我母亲的妹妹,我的姑妈当时出生在北京一个德国人开的医院,现在是北京医院。巧合的是,我女朋友的祖父后来成了隔壁眼科医院的主治医生。

04

工 作 室

卧室旁边是我的工作室。在这儿,我拍人像,做雕塑,做浮雕,如果我有时间的话……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4)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5)

这个房间曾经是餐厅,但不知什么原因,我总是能在这里完成我的创意项目,于是我把它改成了工作室,把以前的工作室改成了餐厅。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6)

改造之后,两边都保留了一整排矮柜,它们是钢制的,和走廊里的碗柜一样,都是拜希(Baisch)这一品牌,这个品牌最初是为医生和牙医设计的,我父亲是一名牙医,在他诊室里,就有同样型号的柜子。这些柜子应该是70年代的设计,写字台是同一个品牌,比矮柜更显旧了。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7)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8)

墙上是一个混合的作品展示,小银人那幅是我朋友Diego Ferrari的作品,海滩那幅是Viri Garfunkel的作品,桌子正上方那幅是我自己的。还有一副n[ich]t的海报。这把椅子是我在ebay上买的原版Panton,是在一个深夜捡漏拍来的。

05

客 厅

透过工作室的门,可以看到客厅。客厅是位于角落的一个房间,因为两面墙和凹室都是窗户的缘故,这是整个房子里光线最亮的地方,所以这里通常是艺术之夜的讨论开始的地方。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19)

在整个房子里,大部分是宜家的白色实用家具,但是我会尝试着在每个房间都放几件有趣的家具。比如,所有的置物架和桌子都来自宜家,只有沙发是特别的,就如走廊里那张Bielefelder Werkstaetten沙发。沙发右边还有一个金属物件,可以移动并放置投影仪。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0)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1)

这间房的主要特点是收藏了3000多本书,没有窗户的两面墙上都放满了书。与其它房间不同的是,这里的木地板是100年前的,镶有一些装饰镶嵌物,并不是典型的柏林木板。天花板上有灰泥吊顶,你只能在这儿和餐厅看到,右边就是一道双扇门。这都是我心目中的柏林老房子风格。

06

餐 厅

我所有的软木材古董家具都在餐厅。其中有两件是来自十九世纪末新艺术风格的厨房家具,第三件是来自同时期的一件衣柜。中间的大桌子是新的,但在风格和颜色上,和其他家具差别不大。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2)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3)

角落里的那把椅子是我祖母的,刚开始我不确定面料的颜色是否搭配这个房子,但后来发现两个橱柜上镶嵌的瓷砖颜色和它一个色系,几乎完全搭配。而且我还有一幅画和木头的颜色一样蓝。而这幅蓝色的画是房间里的一个视觉焦点,所以和整体房间的色系是一致的。

墙上的照片都来自同一系列,是摄影人Rafal Milach的作品,这个系列叫七间房,几年前在C/O柏林展览后,我从他手上直接买下来。

在挂着画的同一面墙,摆放了一个矮柜,这个矮柜设计的最初创意来自一位名叫Kufus的德国设计教授。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4)

但是市面上能买到的这种矮柜的尺寸都不符合我的期望,所以我请一个木匠朋友特别为我订做了一个。矮柜上可以看到老式的HIFI音响系统,在过去的20年里,我一直在收集。他们都是博朗(Braun)品牌,大部分都是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设计的,还记得卧室的那个沙发吧,就是这位设计师的作品。他是第一个将HIFI系统设计嵌入到收音机、扩音器和留声机的人。据我所知,他发明了第一代HIFI系统。

矮柜上摆满了博朗HIFI系统的整个历史作品。大部分还能用,你也可以在其他房间看到一些其他机器,我每天都会用。这些设备的价格通常比我想要的要贵,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每次都在ebay上尝试买两套,一套是坏的但是外观还可以,一套功能正常但是外观看起来很糟糕,这样即使是买两套的价格也很便宜。然后我将外观好的这台和内部功能没问题的这台进行组装,翻新出一台又漂亮又能正常播放的机器。我记得其中有一台唱片机实际消耗了三台的零件才修复而成。现在他们都还能正常使用。当然,曾经有一台我翻新过后开机的时候冒烟了。

从餐厅我们就可以回到走廊了 。

07

浴 室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5)

这间浴室很大,也很实用。有浴盆、淋浴房、水槽、洗衣机、烘干机。所有都是白色系,只有地面是黑色。我还从宜家买了一个木架和两个脏衣篮。不过不太满意这间浴室的灯……

08

储 藏 室

很幸运房子里还有一个储藏室,而且这间储藏室有两扇门,我把所有的工具和大点的机器放在这儿,以及存放些其他所需杂物,在整间房子里算是最没有设计感的一处地方了。

好了,参观结束。

希望你喜欢这趟观房之旅。

____________

室内没有很现代的精美,也不是很神奇,也没有充斥着昂贵的古董。

这间房子就像一个混合包,是一个非常私人的混合包,一个完整的包。我总是收集东西,又难以丢弃。但我也很少从家具店里买东西,那对我来说没有收集的意义。

这些物件通常与我有关,都蕴含了一个我如何找到他们的故事,或者是我的祖辈如何找到它们又流传下来,又或者是我的某一个艺术家朋友如何制造了它们。

对喜欢整洁和清理的人来说,我就是一个噩梦,我喜欢囤货,囤的是货,也是囤的我的人生意义。这些无关价格或品牌,我也不会买阿玛尼、古奇或普拉达的西装,我更欣赏的是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创意,木匠甚至裁缝的工匠手艺。

如果抛弃一些东西并不能使我变得更好,那首先就从不买东西开始变得更好吧。

三联·城市

关注美好生活

—你与房子的故事—

是什么让一幢房子变成了一个家?

有哪些令你难忘的故事在这所房子里发生?

【三联.城市】——“美好的房子”栏目

向你发起邀请:

聊聊你的房子你的生活。

和我们一起,探索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特此约稿,并欢迎留言、互动,

讲述你的房子、你的故事。

作者/摄影:Falk

翻译:Steed 、澜千

栏目策划:三联.CREATIVE

栏目负责人:牛牛

微信编辑:牛牛

版式设计:李木李

如果你的房子有故事,请于我们

liuhua@lifeweek.com.cn

邮件请注明:(投稿)【三联.城市】美好的房子

合作010-84681038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三联.城市】“美好的房子”相关文章:

三联·城市

在柏林的生活现状(虽然我待在北京)(26)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