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皇后向沈家送珠子 知否拆凤珠穿素服谢罪的沈皇后

知否皇后向沈家送珠子 知否拆凤珠穿素服谢罪的沈皇后(1)

图片|源自电视剧《知否》,侵删

版权|文章为原创,搬运必究

《知否》这部剧贡献了不少名场面。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场面之一,就是贵妾小邹氏大闹侯府喜宴。

也因为小邹氏的出场,引发沈家和张家的矛盾,最后闹得满朝皆知,连太后都出动了。

沈家与张家的矛盾本是家事,却因新贵旧臣的结合成了朝廷两股势力的纠缠。

后来,沈张两家的风波,由于沈皇后的举动,彻底被平息,也因此获得皇帝厚爱。

那么,这位沈皇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知否皇后向沈家送珠子 知否拆凤珠穿素服谢罪的沈皇后(2)

01.沈张两家的矛盾根源

当初,先皇下暗令召唤禹州赵宗全回京,为的就是传位于他。

可没想到,赵宗全回京路上诸多明刀暗箭,好不容易去到京都,也领了圣旨。

就在登基之前,新帝安排人回禹州接妻小,不料途中遭遇叛党绞杀,险些丧命。

沈皇后被弟媳邹氏所救,可邹氏却命丧黄泉。为此,沈家永远都得记着邹家的恩情。

新皇登基后,因根基不稳,必须拉拢旧臣支持,所以安排了新贵旧臣联姻,而沈皇后的弟弟沈从兴就是新贵的不二人选。

解决了朝政大事,还有邹家恩情。于是,沈家便纳邹氏的妹妹为妾,两家共享荣华富贵,因此小邹氏就成为全汴京独一份的【诰命妾室】。

虽然有了新欢,但沈国舅心中依然放不下旧爱,对邹氏的好更是念念不忘,因而也对小邹氏格外疼爱。

没想到,鉴于沈国舅的放纵,小邹氏被宠得目中无人。不仅处处为难张大娘子,还出席侯府喜宴,公然打英国公的脸。

知否皇后向沈家送珠子 知否拆凤珠穿素服谢罪的沈皇后(3)

虽然后来明兰替沈皇后跑了趟国舅府,也开解了张大娘子。但沈国舅放纵小邹氏的态度,终究为沈张两家的矛盾买下导火索。

对沈家来说,一边是恩情,一边是皇命,左右都为难。身为沈家正室,张大娘子也不是不理解沈国舅的偏爱。

如果在小邹氏出席侯府喜宴事件以后,沈国舅能狠狠责罚小邹氏,立下府里的规矩,让小邹氏彻底死了往正妻位置攀爬的野心,就没有后来小邹氏想谋害张氏母子的后续。

与其说沈家念旧情,倒不如说他们两边都想要。既不敢违抗皇命,也不敢舍弃邹家的恩情,生怕别人说他忘恩负义。

可有些人和事,越是希望两全,就越得到成全。如果不舍得放弃,最后可能哪个都得不到。

人生就是一场舍与得的修行,拼命追逐,紧紧抓着不放,往往是一个人痛苦的开始。

而沈国舅始终想不明白,他的日子过得如此痛苦,妻妾相争如此厉害,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舍得放弃。

当然,不舍得放弃的人,现实总会给你教训,逼你做一次选择。

知否皇后向沈家送珠子 知否拆凤珠穿素服谢罪的沈皇后(4)

02.沈皇后拆凤珠,叩拜太后真正原因

张氏生产时,小邹氏把太医藏屋子里,有意耽误张氏产子,为就是来个一尸两命,好让自己坐上沈家正室大娘子的位置。

小邹氏特意喊来哥嫂帮忙,眼看着沈国舅不在家,而张氏爹娘也不在身边,女子生产就是鬼门关走一趟,很容易就没了。

邹家算盘打得很好,只可惜事情并不如他们所愿。明兰的出现,替张氏撑住了后院,帮张氏顺利产子。

更让小邹氏没想到的是,她这么荒唐的一闹,竟牵扯了整个朝廷,险些要了自己性命。

为了善后,沈国舅天天跑到英国公府下跪恳求张大娘子原谅。可张大娘子也不是个绵软好说话的人,随便哄哄就行。

要想让我回沈家也不是不行,那必须拿出诚意来!光嘴上说着“对不起”不付出行动哪能行。

知否皇后向沈家送珠子 知否拆凤珠穿素服谢罪的沈皇后(5)

此时,张家已经占领了舆论高地,而沈家要是真心实意表现出点诚意,怕是很难蒙混过关。

在与明兰那番“曹操割发代首”的深刻对话后,沈皇后卸下钗环,取下凤冠上的珍珠,安排最贴身的嬷嬷送去英国公家当赔礼。

很多人都说沈皇后会这么做,是受了明兰的启发。可仔细斟酌沈皇后的处境后,就会发现她心里早就有了想法,只是却一股支持的力量,而明兰就成为了皇后的推力。

沈皇后把凤珠送到张家赔罪,已经是给旧臣交代,为什么她还要换素服,当着众人的面给皇帝、太后下跪?

说白了,这件事的根源是沈家牵出来的,但群臣却在皇帝面前不断弹劾沈国舅,压力全给到皇帝。

可皇帝念着夫妻情分,始终没有惩罚沈家,默默地扛着压力。

如果以皇帝的威严,将这件事强压下去也不是不行,但那样的话就会失去臣心,不利于超纲稳固。

此外,皇帝膝下得力的儿子,唯有沈皇后的儿子桓王,那将来继承皇位的人也很有可能是沈皇后的儿子。

如果张沈两家的矛盾处理不好,将来桓王登基必会成为隐患。于国于家,沈皇后都不会置身事外。

知否皇后向沈家送珠子 知否拆凤珠穿素服谢罪的沈皇后(6)

再三斟酌下,沈皇后卸妆、换素服,当着朝臣的面,叩拜皇帝:“臣妾坐有坤宁殿,却未行坤宁殿的规矩,臣妾愧对陛下,愧对祖先基业,愧对太后教诲,也愧对英国公一干老将。陛下,您处罚臣妾,臣妾甘愿受罚。”

从情分方面说,沈皇后低头认错,属于主动揽过皇帝身上的压力,而不至于让皇帝与朝臣处于尴尬境地。

从道义方面说,沈皇后送去凤珠,相当于向臣子低头,足以证明沈家想与张家和解的诚意。

于情于理,沈皇后都拿出最大的诚意。至于当众向太后谢罪,沈皇后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

表面上,沈皇后看似丢了面子,实际上赢得了民心,也令皇帝刮目相看。

一个只会藏在身后的女人,是无法与一国之君共同经历风雨。

而一个敢主动承担责任的女人,却能与之并肩同行。

所以,沈皇后选择当后者,成为一个与君同行的人。

当你学会放下面子,才能赢回里子。而拥有里子的人,才能凭本事挣回面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