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经济成果(国富论市场经济的圣经)

国富论经济成果(国富论市场经济的圣经)(1)

国富论经济成果(国富论市场经济的圣经)(2)

《国富论》

【作者介绍】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寇克卡迪(Kirkcaldy),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被誉为“经济学之父”。

他早年发表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用九年时间完成《国富论》,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草野偶得】《国富论》是市场经济当之无愧的圣经。没有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被淘汰,《国富论》揭示的是经济学中不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的本质。两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部伟大的著作依然屹立不倒,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斯密对人性的剖析是全面而深刻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亚当.斯密最具精华的理论,对政府推行市场经济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见。

【原文摘录】

经典语句摘抄

  • 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而偏私的,他们欺骗臣民,次第消减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
  • 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人类是唯一会交易的动物,因为没有狗会拿骨头去交换。
  • 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
  • 还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 从来不向他人乞求怜悯,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从来不向他人谈自己的需要,而是只谈对他们的好处。
  • 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 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世界上具有伟大人性但是却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旦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懒惰,犹豫,容易沮丧;读后感.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吓到倒他们的勇气,没有任何危险能够惊骇他们,但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似乎无动于衷。
  • 我们知道,无论谁在精神上肉体上,继续数日的劳动之后,都自然会伴以休养的强大欲求,这欲求,若无暴力或特别苦衷为之拘束,其来势殆不可抵抗、安息,甚而游惰,乃是自然的欲求。这时,若非任其安息,任其游玩,以图和缓,结果将不免发生危险,丧其性命,不然,迟早亦会迫他染着职业上的特殊疾病。
  • 一个人是富还是穷,依照他所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而定。
  • 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总在于而且必然在于,向售价最廉的人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并论劳动产出自然而然在各社会阶级间的分配次序。

第一章 论分工;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与利润;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第一章 论物品积累的种类;第二章 论货币作为社会全部积蓄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和论国家资本的维持费用;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才能是个人财产的一部分,也是他所属的社会财产的一部分。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财富增加的过程。第一章 论国家财富增加的自然过程;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发展的阻碍;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及其进步;第四章 论城镇商业活动如何促进乡村改良。此卷说明了不同国家,不同的方法,如何使国家财富增加,罗马灭亡后如何恢复经济。商业改变了乡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垄断精神所激发的商人的诡计混淆了人们的常识。P365.

第五章、论奖金,P371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P393

第三节论欧洲从发现美洲以及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道中得到的利益,P427

第七章、论殖民地P461(罪恶是由于制度产生的,而不是由于执行人员的品格产生的)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看作是各国收入及财富唯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体系。P484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P510,

第三节,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P520

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的教育费用P562

第二章论公共收入和一般收入的来源P584

第二节论赋税 个人的收入总是来自三个不同的源泉 即地租、利润和工资。

因为国家的繁荣而使地租上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