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

这几天,#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感染#在微博、朋友圈引起了一阵恐慌,因为据报道这种超级真菌致死率高达60%,而且已经在美国多地爆发。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1)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据《纽约时报》4月6日报道,去年5月纽约一名老年男子做腹部手术时,被发现感染了这种超级真菌,住院90天后死亡。

但这种致命的真菌却顽强地存活下来,病房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入侵。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2)

截至2019年2月28日,全美耳念珠菌感染临床病例统计地图 图片来源:美国CDC官网

目前,这种名为“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药真菌在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个州流行。引起全美587例感染,死亡率达30%-60%,近50%以上的感染者在90天内身亡。

这种“超级真菌”已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紧急威胁”名单。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3)

图片来源:网络

在我国,截至2019年4月8日,已经确认了18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但目前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爆发流行感染。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4)

培养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 图片来源:美国CDC官网

什么是“超级真菌”?

这里所说的“超级真菌”实际上是一种被称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真菌,是一种出芽酵母。

最早于2009年从一名日本患者和15名韩国患者的外耳引流液中分离得到,可引起严重的念珠菌感染,对目前的抗真菌药物有抗性。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5)

图片来源:网络

耳念珠菌的脚步遍及全球,迄今为止已经在全球造成了数次院内爆发性感染。

“超级真菌”对人有哪些威胁?

临床上通常认为耳念珠菌可以引起真菌血症、脑室炎、骨髓炎、恶性中耳炎(含耳乳突炎)、严重腹腔感染、心包炎、严重胸腔积水、外阴道炎等。

最初的症状是发烧、疼痛和疲劳,如果真菌扩散到血液、大脑或心脏,则会夺人性命。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6)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耳念珠菌感染与其他念珠菌感染不同的是,还不确定其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软组织感染有直接相关。

“超级真菌”为什么令人生畏?

耳念珠菌不容易通过常规的实验室诊断发现,一般通过质谱技术和生物技术手段来判断,因此诊断效率较低。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7)

耳念珠菌对于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基本上都具有抗性,而棘白菌素类药物中的阿尼芬净、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其活性最强,但只能作为一种经验式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只用于棘白菌素无效时的尝试性治疗。

此外,超级真菌生命力极强,以一种具有高度抵抗力的“生物膜”的形式长时间存活于医务人员皮肤、医院设施表面以及环境中。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8)

虽然10%聚维酮碘用于术前擦洗,对于早期以及成熟的耳念珠菌生物膜均有破坏作用。但是常规的环境、器具消毒剂如双氧水和常规浓度的双氯苯双胍己烷等都不易将其杀死。

因此,容易在环境、人体皮肤乃至治疗器械中传播,造成院内爆发性感染。

为什么能产生超级耐药菌?

其实,在近期新爆发出来的“超级真菌”耳念珠菌(其实耳念珠菌并非最近变异产生的,而是由于新的检验技术发现的)之前,几年前就有过关于“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报道。

无论是超级细菌还是超级真菌,都不是一种特定的细菌/真菌,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的细菌,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最容易出现在医院的ICU。

世界卫生组织时任总干事陈冯富珍在2011年世界卫生日时曾指出,耐药性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生物过程,随着每天用药,这迟早要发生。

“然而,错误的做法和有缺陷的假设却使得不可避免的耐药性的发展出现得更早”。而不合理和不恰当的抗菌药使用,是至今为止耐药性产生的“最大动力”。

在上世纪40年代,人们首次应用抗生素,它们被歌颂为现代医学的奇迹。确实,抗生素的出现使每年扼杀数百万人生命的大范围感染现在得以治愈,平均寿命也大大延长;重大疾病如梅毒、淋病、麻风病和结核病大大失去往日的威风;死于极为常见的脓毒性咽喉炎,甚至只是儿童膝盖擦伤的可能性基本上消失了。

然而,由于在医疗卫生领域和动物卫生领域的过度使用或误用,昔日被视作“灵丹妙药”的抗生素正失去效力。这种现象被称为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以及环境,威胁粮食与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 如果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已经不能用于防止细菌感染,即使是剖腹产等常见的外科手术或普通的肺炎都可威胁病人的生命。

不想未来无药可用?我们可以这样做

“耐药性会耗费大量金钱并影响众多生命。发展趋势清晰而险恶。今天不采取行动,就意味着明天无药可用。”陈冯富珍在上述发言中指出。

在医疗卫生领域,对抗生素的滥用是指人们在不需要时服用抗生素;或没有按疗程服用;或不讲究卫生以防止细菌感染。所有这些行为都会滋生细菌,使其产生耐药性,并将耐药性传给其它细菌。正是这些细菌具有最大的耐药性和最难被治疗。

为了“无药可用的明天”不要到来,

不管身处何方,每个人都可以,

也必须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作出微小但是重要的贡献。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9)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10)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11)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微博“@丁香园”、微信“健康界”、科普中国(Science_China)

整合: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伍仞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廖嘉明

星标广报君

想第一时间找到广报君了解最新资讯?

办法很简单,

先找到广报君,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真菌感染的程度 致死率60(12)

点击阅读

人人喊打?视觉中国连夜被约谈!它还暴露了一个秘密……

紧急!接下来天气扎心了,但这件事记得做…

再见了,北师大珠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正式获批!

一声广播喊来一支医疗队!病历本上的签名可以说是“顶配”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