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原创 愿做佛前一束青莲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中国现在有一种地域歧视,有时候会拿某一个地区的人开玩笑,有人把这个叫做地域黑,

其实地域黑由来已久,中国最早的地域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有很多关于宋国人的嘲讽,比如《朝三暮四》中说“宋有狙公者”,《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其他的还有成语比如“曹商舔痔”、“智子疑邻”等等,主人公都是宋国人。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都喜欢拿宋国人开涮呢?我看了个解释,说是,宋国人是殷商的遗老遗少建立起来的,受到了周朝人的歧视,而宋国人又比较讲究规矩从而显得迂腐呆板,比如宋襄公,带兵打仗,还要讲什么仁义道德,所以就更受嘲讽了。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似的仁义道德。”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

春秋时期的宋国,在什么地方呢? 在河南一带,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看来河南人被黑是有传统的。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

今天学的这篇《守株待兔》也是一篇黑宋国人的短文。先看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宋国有个耕种劳作的农夫,“耕”这个字很有讲究,左边一个“耒”,右边一个“井”,“耒”,古代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用来耪地,右边这个“井”字,我觉得是和古代的“井田制”有关,两周时期,道路和渠沟纵横交错,把土地分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成为井田。日本人有姓井田的,估计也是这意思。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3)

田中有株”,所耕种的田地里面有一个树墩子,株,是指露出地面的断树根,有个词叫“株连”,根与根之间牵连。日本的企业有许多叫做“株式会社”,形容每个人之间都像是树根一样连在一起,休戚与共,利益均沾,希望大家团结。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4)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子跑的飞快撞到了树墩子上,脖子折断死了。“走”,并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奔跑的意思。

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木叉,守候在木墩子边上,“释”,放下,比如释怀,如释重负,手不释卷。

冀复得兔”,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兔子撞到树墩子上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个小概率事情的发生上,这就是宋人愚蠢的地方。

如果看到这里,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个宋国人想不劳而获,其实原文最后还有一句话,是韩非子写这个故事的目的,“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的目的是要劝说君主变法以适应当前的形式。

历史上关于变法有许多的争论,坚决不变法的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利不百,不变法”,等等,主张变法的呢,说“自古及今,法无不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世无百年不可变之法”。

其实变不变法,得看当前的制度是不是还有适应当前的形势,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

汉朝时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惠帝很奇怪为什么曹参不治事,曹参说,陛下您觉得您比高帝(刘邦)如何?惠帝当然说自己不如刘邦了,曹参又问,您觉得我与萧何谁强一些?惠帝说,您似乎差点。曹参说,对呀,您说得对,高帝和曹参定了天下,法令严明,您和我有都不如他们,那我们为什么要改呢?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5)

这就是“萧规曹随”,曹参就按照萧何定的制度延续下去,没有任何更改,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天下就很好了。

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也有很多例子,最著名的就是商鞅变法,还有北魏孝文帝的变法,变法失败的也很多,比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张居正变法等等。

中国的变法有个特点,一般实施变法的人下场都很惨,商鞅就被车裂了,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6)

戊戌变法也被杀了好几个,号称“戊戌六君子”。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7)

谭嗣同临死前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舍身的精神当然值得佩服,但似乎忽略了一个逻辑,各国变法都是流血才成功,但不是流血就能成功。

守株待兔文言文怎么好背(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