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山上有野生马兰花(我们四川人把马兰叫成鱼鳅串)

温州山上有野生马兰花(我们四川人把马兰叫成鱼鳅串)(1)

○心 岱

腊月初八在大邑大坪山坡上仔细搜寻野花,除零星的野菊花和某种荠菜花以外,所见不多,倒意外发现马兰长得特别好。山中植物采日月之精华,果然比我前些年在城中任何地方见过的马兰都茂盛。我摘了一枝嫩芽闻了闻气味,还是熟悉的味道,本想采摘一些带回家吃,想着春天暖和后应该有更多更好的吧,所以就作罢了。

马兰我们四川都叫它鱼鳅串,各地叫法不一,有竹节草、马兰菊、红梗菜、鸡儿肠、马兰头等等,小时候很爱去采来熬水喝。鱼鳅串要连根拔起,根是白色的,熬水喝治什么不太清楚,总之没什么怪味苦味,味道我能接受。小时候除了熬水,父母没把鱼鳅串当菜吃过,也没见别人吃过。知道鱼鳅串又叫马兰,嫩芽可以吃也要等到成年后读了不少写这方面的文章之后。

读到的说马兰能吃的文章多是江浙人写的。最早是读知堂先生的《故乡的野菜》中写到马兰,江浙一带有儿歌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文中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了。”叶灵凤先生是南京人,在随笔《江南的野菜》中说:“在这类野菜中,滋味最好的是马兰头,最不容易找到的也是这种野菜。”马兰的吃法叶先生也有写:“采回来后,放在开水中烫熟、切碎,用酱油麻油醋拌了来吃,再加一点切成碎粒的茶干,仿佛像拌茼蒿一样,另有一种清香。”在这篇文中,叶先生引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马兰的介绍,说马兰“湖泽卑湿处甚多,二月生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状,南人多采淘晒干,为蔬及馒馅。”之后又读到朱伟在《考吃》一书中写马兰,对马兰的考证非常多,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文中引用一首明人的《马兰歌》很写实:“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碧叶绿紫茎,三月春雨足。呼儿竞采撷,盈筐更盈掬。”

读到很多写马兰的文章后,我好奇地吃过两次。一次是秋天,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发现马兰,那时马兰在开花,紫色单瓣的花简洁素朴,在这片开花的马兰丛中有新生的一片马兰,忍不住摘了些回家,用开水焯过,沥干水,也没切碎,直接放调料拌,颜色还保持碧绿,不过,味道没有想象的美味,微苦,麻麻的。我怀疑季节不对,估计春天才是吃的最好季节。

2014年的春天,在川大校园里看樱花,正好见到树下有一丛嫩嫩的马兰,那次又采了一包。做法还是开水焯过,沥水挤干切了一下,这次加了豆干。把豆干切成颗粒,用盐、白糖、油拌起,比秋天那次好吃多了。马兰头有微微的清苦,和着豆干吃还不错。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