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幕后话剧(红色抗战话剧过关台前幕后的故事)

在《莒南抗战遗址‖十字路大戏楼的红色画传》一文中,有一幅《过关》话剧照片,引起了文友的极大兴趣,有的文友希望了解更多《过关》幕后的故事及创作、演出情况。现根据所能搜集的材料,整理一些内容,奉献读者。

话剧《过关》是根据抗战时期山东滨海区莒南县刘家扁山村(今莒南县十字路镇刘家扁山村)真人真事改编的三幕五场话剧,系山东省实验剧团集体创作,由费霁、李夏执笔。这个戏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曾广泛演出,风靡一时,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推动解放区的参军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剧本的时代背景是一九四四年春季的山东滨海解放区。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英勇奋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巩固和扩大了山东解放区。我八路军越战越强,迅速壮大,敌人已经开始逐步陷入被动局面,使整个战局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并孕育着战略进攻的开始。为了争取抗日民族战争的最后胜利,继续扩大人民子弟兵的队伍,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过关》就是根据整个形势的要求,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了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八路军这个重要的主题,表现了作者高度的政治锐敏和政治热情。剧本通过动员参军这个主线,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描绘了解放区欣欣向荣的生活,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热情,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剧本的矛盾冲突主要围绕刘纪湘参军提出、展开,推向高潮,并逐步解决的。

抗战幕后话剧(红色抗战话剧过关台前幕后的故事)(1)

《过关》剧照

《过关》不仅集中地描绘了刘纪湘过家庭关参军的过程,而且展开了解放区的广阔生活画面,表现了一片蒸蒸日上的形势,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于解放区人民先进思想面貌的反映是真实的,感人的。对于人和人之间的崭新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关系,反映得也是真切的、动人的。第一幕所写的干部们对参军的认识、态度、以身作则的精神,是使人敬佩的。各救会长首先指出,这次参军搞得好坏,关键在于干部带头。他说:“这回动员参军,我先起个模范,大家都知道,我多少年就是个穷汉,家里几亩地早就叫人家给占去啦,头几年我出外逃过荒,要过饭,受苦受难大半辈子,八路军共产党来实行减租减息,替穷人想办法,我这才算有口饭吃,我不能吃饱了饭就忘了老本。我老了,不能去,我叫我家里孩子去,我家里两个大的都能干活,大家讨论讨论,看那个行挑那个去!”军属、宣传委员刘纪年媳妇说:“今年上级要咱们动员参军,我喜欢得三天三夜没合眼,两个孩子交给隔壁他三婶子看着,我各处跑,见着人就是动员,我要动员青年都去参军。”村团长刘纪湘带头参军,他认为“八路军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咱们无产阶级穷农不去参加,谁去参加?”民兵队长刘纪亭也想去参军,但腿不好,表示让他二弟去。村团副刘纪忠因其父有疯病,同志们不让他去,由他二弟去。这些干部,多么淳厚、朴实,他们以身作则,说一不二,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使刘家官庄的工作样样行,事事在前头,成为模范村,这次又赢得了“参军模范”的锦旗。一人有难,大家相帮的风气,也是令人向往的。刘纪湘参军在家庭中有了阻力,大家都急人之难,像自己的事情一样。刘纪兴的周密考虑和部署,刘纪年媳妇的东奔西忙、苦口婆心,刘纪在和识字班的姑娘们的热情泼辣,纪刚的肝胆相照、心直口快,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正是解放区人民这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互相支持帮助的精神,才使刘纪湘的父亲、妻子、丈母娘思想转变了。也使掉队跑回家来的车二牛,感到羞愧而无地自容,又主动提出要求归队,并动员了两个青年参军。真是诚心所至,金石为开。

抗战幕后话剧(红色抗战话剧过关台前幕后的故事)(2)

《过关》剧照 丈夫(白桦饰 )妻子(杨玲饰)

《过关》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是有成就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是比较鲜明的。刘纪兴的沉着、老练,刘纪年媳妇的精细诚恳,刘纪在的爽朗、泼辣,刘纪湘父亲的倔犟,妻子的多疑,丈母娘的蛮横,都给人的印象较深。村团长刘纪湘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了,这是解放区农村积极分子的一个典型形象。刘纪湘是在苦水里泡大的,苦大仇深,“我也是个穷农,无产阶级,我受的罪别人都没受过,从小就给人家雇活,风吹头,雨打脸,一直受罪到大。”正因为是共产党、八路军把他从苦水里救出来,他才坚决要求参军。他在参军的路途上,并不是平坦的,他的妻子、父亲就是很大的阻力。但他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他说:“什么关?我要走就走,她就是个关,也挡不住我一步跨过去!”所以在十字路动员参军的大会上,在杨县长(时任县长杨兴培)讲完话后,他第一个跑上台去报名。剧本在刻画这个人物时,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理想的化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不是一个光讲抽象道理的人,而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如当他的妻子对他撒娇不讲理,不顾一切地叫着“你要走,我就死!我就死!”的时候,他也无计可施,只好脱掉棉衣光着膀子走掉。当他蛮不讲理的丈母娘耍泼叫着:“你好狠心哪!我也不活了。(碰头)我死,我死,你把俺娘俩打死你再走!(扑上去)你打死我,你打”他也一筹奠展。这才是生活化的,真实的。如果他发表几句空话,就能把娇妻说服,就能把撒泼的丈母娘说服,那反而就假了,就不真实了。在刘纪兴的诱导,启发下,他采取“缓兵之计”,在和妻子的情意绵绵的谈话中,使妻子从激动中平静下来,冷静地思考问题,这些,不仅无损于英雄人物,反而使英雄人物更加血肉充盈,富有革命的人情味。鲁迅说过:“怜子如何不丈夫?”同样,夫妻情深,也不失为英雄好汉,而无产阶级的先进人物,恰恰是感情最崇高的,是富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刘纪湘的革命坚定性是令人赞佩的,他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受到这么大的委屈,但他始终不动摇,矢志不移,坚决去参军,决不当妥协鬼。在最紧迫的时刻,由于他遇到家庭阻力,致使有的青年也动摇的时候,他内心充满着焦虑。他说:“你们放心!我不能说人话不办人事,再困难我也把她动员好,我不能叫人家骂我是妥协鬼!”他是说到做到,身体力行的,最后终于获得了胜利,带领刘家官庄的青年奔赴前线,杀敌立功去了。

抗战幕后话剧(红色抗战话剧过关台前幕后的故事)(3)

《过关》剧照

《过关》的生活气息相当浓厚,我们可以说,无论是时代背景的揭示,人物性格的描绘,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都是通过具有个性化的、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关于先进人物的思想和语言,前面谈得较多了,就以落后人物的语言来说,也是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纪湘的丈母娘,还未出面就在幕后喊:“他当兵就算不行!”使人感到来者不善,及至到台上,先把识字班们推出门外,然后就气势汹汹地对纪湘加以训斥:“反正你是走不了!俺闺女什么地方丢了人,对不起你!你要丢了她去当兵?可不牢靠!”最后竟以碰死相威胁,这就把一个农村不讲理的“女光棍”的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纪湘妻子的娇嗔,也是刻画得相当生动的,她的语言,也是生活化、个性化的。

总之,《过关》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出现的合着时代脉搏、适应革命需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戏剧作品,在当时发挥了相当大的战斗作用。

(整理 陈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