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社戏是不是散文(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

作文在我们的语文考试中,自始至终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关于写作,对于中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可怕的“拦路虎”。前面半张卷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卷子一翻面,看到空空如也的一页纸,我们该如何妙笔生花,让我们的作文也获得出彩的机会呢!

鲁迅的社戏是不是散文(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1)

一、《社戏》中那些令人回味的文字描写

今天,大家不妨先跟青云作文宝典先来赏析一下鲁迅先生的名篇《社戏》中对老朋友“迅哥儿”的这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迅哥儿”通过自己一整天“无声胜有声”的斗争,终于获得了这一次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去赵庄看社戏的机会。作为年纪更小的迅哥儿,便是坐在船中,年龄较大的就得承担起划船的任务。

凡是有过乡村成长经历的人,看了这段文字,是不是很容易唤醒你有趣、温暖的儿时记忆呢?

二、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给我们启示

1881年,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的社戏是不是散文(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2)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社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

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鲁迅的社戏是不是散文(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3)

三、中学生作文如何做到“脚踩大地”以情感人?

中学生写作没有素材,不知道如何下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脚踏大地”,古往今来,哪一个写出名篇绝学的大家不是生活的观察者。我们用心感悟生活,才能写出“星空”一样美妙且具有内涵的文章。

现如今,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各种补习班如雨后春笋一样竞相生长,家长们挑的眼花缭乱也不知道哪一个更好。青云作文宝典想说,孩子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生活的,这样孩子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温度有内涵的。

这里,大家再一起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迅哥儿是怎么描述自己迫切想去看社戏的心情的——

由于“去心似箭”,便一直关注着路上的景物,心里想着前面便是心心念念的“赵庄”。

鲁迅的社戏是不是散文(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4)

如果您在农村的夜下赶过路,那请您一定去抬头看看那对面连绵起伏的山峦,您一定会想起这句话“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如此细致的去观察生活呢?

毕竟中考的残酷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高考,所以家长应该在从小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的兴趣。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记录生活的人。毕竟,有位哲人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文字代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已经很少会去斟酌哪一个词语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更能表达自己的心境。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观察生活,随手记录的习惯。并且自己也应该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写作素材随处可见,比如现在进入深秋,希望您孩子的随笔里记录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而不是“秋天到了,树叶落了。”

鲁迅的社戏是不是散文(品社戏跟鲁迅学写作文)(5)

小结: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不断积累的过程,青云作文宝典衷心地希望家长朋友们从现在做起,多带您的孩子领略自然之美,多多积累,多多学习,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