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可以看日本东映电影(东映御三家大人的事情)

在哪里可以看日本东映电影(东映御三家大人的事情)(1)

作者:阿迪/Anitama 封面来源:《明日的娜嘉》

第十八章 特别篇 幼女片大人的事情新解

这回其实是突然插进来的特别篇,内容是在现在的条件下,对一篇以前的旧短文进行一些补足或追加详细解释。这个起源于大约两年半以前,2015年夏吧,我在微博发的一个条目形式的,过于简洁的随笔性质小短文《幼女片的40条(45条?)大人的事情》。不知道这是在说啥的也不要紧,对阅读下面的内容没有影响。

我被提醒到了突然想起,正是在现在已经经过这么久的连载的条件下,才能对当初的简洁条目进行详细的补足。这才有了这回突然插进来的特别篇,目前为止已经讲了万代篇和电视台篇,所以就抽出其中跟这两方面有关的来说。还有,虽然当时标题说的是幼女片,不过很多内容对于东映超级英雄也还是通用的,不要紧。

>>为什么幼女片的市场比幼男片的市场小,通俗的有句话说幼男片就是幼男喜欢看的片,幼女片就是只有幼女才看的片。大友无人权你懂的(

>>现在的补足:

这个意思就是小女孩比小男孩难对付,解释在第六回《小女孩怎么比小男孩难对付》,六点中的第一点。

>>东京电视台1%的视听率相当于其他在京民放局2%的视听率。

>>现在的补足:

这个是因为东京电视台就相当于病弱体质,东京电视台很弱很弱比起同类型电视台的平均水准差一大截,这个事在很多地方都有说到,包括隔壁连载的《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不过要最简单粗暴形象的地方大概在那里的第二十九回的第一节。

不是说在东京电视台的1%的收视率,与其他在京核心的2%的收视率,实际收视人数相同或是关联到的资金流动什么的相同。而是说,大致上你可以有心理准备,东京电视台的节目能在其他市场引起的反响,有达到与其他在京核心局的两倍收视率的节目同样程度的潜力。

>>战队来打的制作局是朝日电视台,凹凸曼列传偶活破壳萌妖怪表噼哩啪啦神经宠物的制作局是东京电视台,Q娃的制作局是朝日放送,朝日电视台的营业力是东京电视台的两倍,东京电视台的营业力是朝日放送的两倍。

>>现在的补足:

这个是说制作局的媒体力要素,解释同样可以在《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二十九回的第一节。

>>在子供向商材这种领域,有一年目的品牌不知道会不会有二年目,有二年目的八成会有三年目,有三年目的不知道会不会有四年目,有四年目的八成会有五年目,有五年目的不知道会不会有六年目,有六年目的八成会有……十六年目,有十六年目的……老天都不知道寿命有多少。

>>现在的补足:

这个是说,培育长期稳定的角色商材时的三阶段规律,或者叫一三五台阶,解释在第十一回《新作为什么二月份开始》,四点中的第二点。

>>这个年不是时间定义上的,比如噼哩啪啦这种片今年4月就算二年目了,卡面来打这种片到小蜻蜓才算二年目,爱卡次倒的确目前算三年目。

>>现在的补足:

用“年”这个时间单位是个比方,实际应该形容成作品内容的阶段。比如上面说的《(初代)假面骑士》,整个两年放送下来的,也只给观众相当于第一个阶段的效果,到《假面骑士V3》才在心理上进入第二个阶段。《(初代)奥特曼》就算只放送了三个季度,那也是完整的一阶段,也算一年目。

《偶像活动》这样的,就算什么都没变,节目标题没变,话数也继续累加,内容上也已经明确表示某一个阶段的情节结束了。也就是说,心理上给观众一个“毕业的理由”,这就是一个阶段的结束。

>>妖怪表偶活的广告代理店是电通,来打Q娃的广告代理店是旭通第企,电通的营业力是旭通第企的五倍。

>>现在的补足:

广告代理商的影响力和实力问题,说广告代理商在隔壁的《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二十五回。

>>绝顶时期的妖怪表市场规模之庞大是40年不遇的级别,这不是在说上一个达到这种级别的要追溯到40年前,而是40年前以上的知产也没法确认究竟有木有到这个级别的了。

>>现在的补足:

相信我,有可能达到过巅峰时期的《妖怪手表》这种人气级别的,只有《奥特曼》和《假面骑士》,当然说的都是初代。

>>只要不是一开始就持续低迷然后死翘翘的片子,大多都符合二年目的名义商业实绩为最高峰的现象。二年目巅峰一定是因为一年目NB,三年目回落则未必是因为二年目不行,但更未必是因为三年目本身不行。

>>现在的补足:

这个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市场的滞后问题,解释在第九回《这片卖了多少钱》,接近结尾的时候吧。另一个是风潮三年而终定律,解释在第十一回《新作为什么二月份开始》,四点中的第一点。

>>基干局全日带的儿童片是电视台从制片厂那儿买来播的,非基干局或深夜带的阿宅片是制作委员会从电视台那儿买放送档用来播的。

>>现在的补足:

这个牵扯到的最基本了,有点早了,在隔壁的《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四回。

>>卖得好推不出赚得多,虽然明明是个超浅显的道理却单独拿来列一条我不是脑子有问题是什么orz

>>现在的补足:

就是说销量这个东西,和产量和产能必须是一直挂钩的。第二回到第七回举了无数的历史事件事例,不过省时的纯理论还是在第九回吧《这片卖了多少钱》。

>>在长期展开的子供向知产中,永远不可能得知其中某部片销售额多少、比同系列的另一部高多少或低多少,因为根本没人在记录这种玩意儿,记录一个时段或一件商品倒是有的。

>>现在的补足:

还是一样第九回《这片卖了多少钱》。

>>年龄不超过五年的子供向商财要么从没爬上去过,要么爬得很高然后摔下来,而且爬得越快就摔得越快,但摔了跟死了是两码事。

>>现在的补足:

好像没有单独纯理论地说过这点,还是第二回到第七回的各种故事最形象了。

>>幼女片也就比幼男片晚出现了八年,但幼女片商业模型的经验体系还非常原始,比幼男片落后了三四十年,一哥一嫂的开荒程度其实相当于隔壁的蝗虫一号二号。

>>现在的补足:

依然还是第二回到第七回的各种故事体会效果最深。

>>深夜档的确视听率倾向于低,就像考70分和考80分明显档次不一样。不过比如东京MX和AT-X放送的片不管哪个时间带都无所谓,因为那儿是独立局和卫星局,反正考0分和考50分都一样。

>>现在的补足:

这个也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电视台的类别定义问题,可以在隔壁《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十五回和第十六回。

另一个是不同类别牵扯到收视率时的问题,可以在隔壁《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二十二回。

>>东映御三家的视听率对放送局和制作现场以及广告代理店来说越高越好,对东映集团来说高不高低不低都一样。笨呆最矫情,低于2%不满意但高于3%还得倒贴钱,其他这么多家赞助商都没这么矫情的。

>>现在的补足:

换这么个说法,对收视率的态度取决于收视率的三种类的作用吧。第一个是直接作用,第二个是间接作用,第三个是心理作用。

心理作用就纯粹是,跟我没任何利益瓜葛,但我就是关心,并且希望出现某种趋势的结果,比如制作现场和观众粉丝都会自然而然这样的。直接作用也好理解,收视率的问题直接跟钱的问题挂钩了,这个在隔壁《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二十六回。

那个间接作用呢,就是还是有利益瓜葛的,但收视率不是直接跟钱捆一起的,收视率只是前景的参数,之一。七十年代末以来,尤其对卖玩具的儿童片,已经形成这么一种状态了:收视率高,那当然要说起来还是算好事的,收视率低,虽然当然不会预示好事,但也导不出坏事。所以看待收视率已经可以用近似无风险买卖的眼光去看了,世上这么好的事可不多。

那要是复数种类的作用撞一起,那就容易矫情了。比如万代,万代的一个身份是赞助商,这产生直接作用。万代的另一个身份是商品化权持有者,这产生间接作用。要是收视率太低,那间接作用可能不够,还是高点比低点好。但要是高太多呢,那跟直接要付的钱扯上关系了,而且还是长期性的,还是不要太高的好。这个在隔壁《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二十七回和第二十八回。

>>品牌力的资本差别就是,1979年奥特曼的玩具明明卖得比1966和1971时好,1985年战队的玩具明明卖得比1975和1979时好,汉元帝和唐高宗掌控的疆域明明比武帝和太宗的辽阔。

>>现在的补足:

就是站在巨人肩上继续往上跳那种事了,后人比先人状况好是当然的,后人尊敬先人也是当然的。

>>传说中抓心Q娃卖得最好,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就与上条同理。然而它真的只是个传说,除了抓心卖得好和2010年卖得好这两种说法有区别以外,至少没法说后一种说法是胡扯,就像坚持主张大天朝有五千年历史一样。

>>现在的补足:

跟前面说的那条其实是相通的,“这个片卖了多少钱”这种问题的答案本来就不存在,特指形成长期性系列的。

>>Q娃制作一回的预算是1000万到1200万,放送一回的收入是1500万到2000万,所以一张碟都卖不出去也盈利了,然而接下来笨呆的工厂还要开工。

>>现在的补足:

这里说的支出、收入、盈利等方面,对象是制作局朝日放送电视台。

>>幼女玩具市场,制造厂基准的销售额达年间五十亿算大成功这种说法一开始就是胡扯,十五亿都够成功的了战三年十二季没问题,只是成不成跟赚不赚是两码事。

>>现在的补足:

我不知道五十亿的说法怎么来的,历代大友言初代Q娃必言五十亿算成功但翻成了一百亿这个事很牛逼。好的,Q娃是很牛逼,但这个说法流行起来大概是因为从维基百科照本宣科,而维基那里这条说法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孤证史料。如果一定要给出个这种句式的说法,那十五亿还比较说得通,否则幼女片历史上的死尸大概能盖座东京塔了吧。

>>制造厂基准的销售额对于市场来说是出荷额,出荷额跟实卖额是两码事。

>>现在的补足:

第九回《这片卖了多少钱》和第十回《一起来看俗称的万代财报》。

>>Q娃的目标范围是3-6岁,塔麻偶活宝宠棱镜的目标范围是6-9岁,TT厂要跟笨呆叫板于是把噼哩啪啦的目标范围提升到3-9岁,然后笨呆宣称扣扣她妈的目标范围是3-9岁。

>>现在的补足:

然后笨呆自己又在部门说明中讲扣扣他妈以学龄前幼女为主。

>>Q娃是笨呆侄女,偶活是笨呆亲女儿,家长每为闺女在Q娃上花6圆平均最终能有1圆流到笨呆手里,家长每为闺女在偶活上花6圆平均最终能有3圆流到笨呆手里。

>>现在的补足:

日升股份的影响。换个说法就是,万南集团说Q娃一年卖了一百亿时,可能最终消费者端的市场规模能达到六百亿。万南集团说偶活一年卖了一百亿时,可能最终消费者端的市场规模能达到两百亿。

>>这年头Q娃就算连续三年跟娜嘉一个水准也死不了,哪怕第四年依然这个水准也未必会死。

>>现在的补足:

在商品化事业方面,娜嘉那个水准到底是个什么程度的水准,是鬼太郎的水准。

>>最近十年间有过全国范围商业展开的幼女向知产除Q娃以外约30个。

>>现在的补足:

对应前面说的那条五十亿改成十五亿比较说得通。

>>不放出来的数字不知道是不是见不得人的数字,但放出来的一定说明是个好数字。

>>现在的补足:

第九回《这片卖了多少钱》。

>>秋季开始放送的新番组在玩具市场条件最优越,其次春季,再次冬季和夏季。

>>现在的补足:

解释在第十一回《新作为什么二月份开始》。

>>长期系列化的子供向番组,在不变更放送时间带的前提下视听率年年递减是默认事项,维持水准或微增的真心NB,显著上升的那不得了要迎来新一波风潮了。

>>现在的补足:

可以见隔壁《日本动画产业商业运作的基本》的第二十九回。

>>只要不是一年目就根本不会有卖不到多少就不续行了这种保底线之类的东西,容易致命的是变动过猛带来的生产过剩,比如美战骤减到20%这类跳崖式的。

>>现在的补足:

还是第二回到第七回的各种故事吧。

>>长期系列在稳定化后一旦再出现失足,理论上对象年龄范围有多广,完全恢复就需要多久。

>>现在的补足:

东映御三家就差Q娃还没验证过了,不过现在最新也已经验证了,Q娃对象年龄层3-6岁,所以2014年失足后要恢复状态最早要到2017年。解释在第十一回《新作为什么二月份开始》。

在哪里可以看日本东映电影(东映御三家大人的事情)(2)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anitama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

原文: m.anitama/article/cc07db06ddcba9d5?utm_source=toutiao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