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个逻辑推理经典例题(换位思考轻松解决60)

全文字数|6.8千阅读时间|22分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300个逻辑推理经典例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300个逻辑推理经典例题(换位思考轻松解决60)

300个逻辑推理经典例题

全文字数|6.8千

阅读时间|22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从「类比推理」的本质思考

2.相同字且字数不同的3词题

3.不同词性的3词题

4.明显带有「总体-分支」结构的3词题

5.前后字数不同的2词题

6.带有诗句(歇后语)的题目

7.题干和选项词字数不同的题

「类比推理」题干极为简洁,但难度相当高,不过有一种技巧可以帮助大家解决60%以上的高难度题目。


一、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

「类比推理」题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组成题干元素」角度,可分为「二字词」题、「成语(4字词)」题和「混合类」题(包括诗句、歇后语等)。

按照「题干词语(成语/诗句/歇后语)数量」角度,可分为「2词」题和「3词」题。

按照「是否需要将选项填入题干」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前后类比」题和「错位空」题。

无论从什么角度分类,只由两个相同元素构成的「类比推理」题都是最基础的,此类题目构成如下:

前后类比题:

(1)词语A︰ 词语B

(2)成语A︰ 成语B

「错位空」题:

(1)词语A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词语B

(2)成语A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成语B

此类最基础的题目考察的角度最多,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这种题大约占总题量的40%左右。

而只要不是这种结构,就可以针对性地快速解出题目,其原因就在于「类比推理」的特色。大家在解题时不仅仅要就题论题,还要进一步思考题目的本质。「类比推理」的本质很简单,就是通过题干词语之间或内部的类比来找到逻辑关系最接近的选项。

如果题干的结构和上述情况不同(占60%左右),那么题目一定会偏重于考察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且根据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类比逻辑。

只要勤研究真题,就很容易掌握不同结构类比推理题型的特色,在读完题目后立即锁定大致考察方向,从而事半功倍,提升解题效率。

接下来以近年国考中难度较高的题目进行分析。

二、相同字且字数不同的3词题

(2018国考地市级卷95题/省级卷102题)

蛋︰卤蛋︰松花蛋

(A)豆︰红豆︰四季豆

(B)油︰牛油︰植物油

(C)瓜︰丝瓜︰白兰瓜

(D)茶︰白茶︰乌龙茶

蛋︰卤蛋︰松花蛋

(A)豆︰红豆︰四季豆

(B)油︰牛油︰植物油

(C)瓜︰丝瓜︰白兰瓜

(D)茶︰白茶︰乌龙茶

正确率60%,易错项B


可发现本题题干和选项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是一道「相同字且字数不同」的3词题,因此可以直接考虑题干3词之间的关系,思考「卤蛋」「松花蛋」和「蛋」有什么关系即可。

分析词语含义,可知「卤蛋」和「松花蛋」都是由「蛋」加工成的,且「卤蛋」和「松花蛋」之间的加工工艺不同,因此可以重点考虑2字、3字词和1字词是否有「加工」这个关系。

A「豆:红豆:四季豆」中,红豆和四季豆是豆的种类,没有加工关系,显然错误。

B「油:牛油:植物油」为易错项,因为表面看上去「牛油、植物油都是由油加工而成」,但该选项有两处逻辑是和题干不一样:

(1)加工原料有差异

「卤蛋」和「松花蛋」都是由「鸡蛋」加工而成,「白茶」和「乌龙茶」都是由「茶树上采摘的新鲜茶叶」加工而成。但「牛油」是由牛的脂肪加工,「植物油」是由油料植物加工而成,两者的原料不同。

如果把题干和D选项的3字词分别改成「咸鸭蛋」和「大麦茶」,就能更好理解两者的区别了。

(2)2字词和3字词的范畴有差异

「卤蛋」和「松花蛋」都属于加工蛋制品,「白茶」和「乌龙茶」都属于加工茶制品,它们对应的范畴级别是一致的。

但「牛油」属于「动物油」的一种,而「植物油」下面还分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等种类,两者包含的范畴有差异,因此B选项错误。

C「瓜:丝瓜:白丝瓜」显然错误,题干中「卤蛋」并不包括「松花蛋」。如果把题干改为「蛋:卤蛋:香辣卤蛋」,那么C选项就是正确的。

D「茶:白茶:乌龙茶」中,白茶和乌龙茶均由茶加工而成,且白茶和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不同,符合「2字、3字词由1字词加工而成且加工工艺不同」的逻辑。

综合考虑,本题D选项和题干逻辑最为接近,正确。

本题干扰项B设置的很有水平,既有很强的干扰性,又给考生留下了两个「口子」去破解,是一道不错的题。

做「类比推理」题要仔细,像本题「牛油」的范畴一定要注意。

三、不同词性的3词题

(2018国考地市级卷96题/省级卷100题)

闪电战︰战术︰突袭

(A)润滑油︰机械︰减震

(B)戈壁滩︰地形︰干旱

(C)防空洞︰轰炸︰隐蔽

(D)斑马线︰标记︰通过

闪电战︰战术︰突袭

(A)润滑油︰机械︰减震

(B)戈壁滩︰地形︰干旱

(C)防空洞︰轰炸︰隐蔽

(D)斑马线︰标记︰通过

正确率50%,易错项D


题干和选项都有3词,且题干结构为「复合词」「笼统的名词」「动词/名词」,具体情况如下:

「闪电战」是一个复合词,用「闪电」来形容「战」的突然、迅速和爆发。

「战术」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名词,可分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情况,而且「闪电战」和「战术」都带有「战」字,一眼就可以确定两者之间有某种关系。

「突袭」是一个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在阅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会立马把「突袭」包含的「突然、袭击」的性质和「闪电」的特定联系起来。

分析词语含义,可知「闪电战」是「战术」的一种,特点是「突袭」,因此应去寻找「第1词是第2词的一种,第3词为第1词特点」的选项。

A「润滑油:机械:减震」中,「润滑油」不是机械的一种,而是作用于机械上,排除。符合题干逻辑的说法是「润滑油:工业用油/保养材料:减震」。

B「戈壁滩:地形:干旱」中,戈壁滩是地形的一种,特点是干旱,和题干逻辑接近。

C「防空洞:轰炸:隐蔽」中,「防空洞」不是「轰炸」的一种,而是为了躲避轰炸修建的,排除。符合题干逻辑的说法是「防空洞:防空建筑:隐蔽」。

D「斑马线:标记:通过」中「通过」不是「斑马线」的特点,斑马线本身不是桥梁,没有「通过」的能力。

符合题干逻辑的说法是「斑马线:标记:引导(行人通过)」或「人行天桥:公共建筑:通过」。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和题干逻辑最为接近,正确。

本题不可认为「闪电战的目的是突袭」,「斑马线的目的是引导行人通过」从而选择D,这个逻辑是错误的。

「闪电战」的定义为: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看出「闪电战」的特点是「突袭」,目的是「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

退一步说,即使认为「闪电战」的目的是「突袭」,但「斑马线的目的是引导行人通过」这个逻辑也和前者不同。

「引导行人通过」和「通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才能拥有「通过」的作用,因此本题D选项不正确。

本题千万不要把「引导行人通过」脑补成「具有通过的作用」。

四、明显带有「总体-分支」结构的3词题

(2018国考地市级卷97题/省级卷101题)

飞禽走兽︰大雁︰海鸥

(A)珍馐美馔︰山珍︰海味

(B)花鸟鱼虫︰鹦鹉︰画眉

(C)锦衣玉食︰蟒袍︰霞帔

(D)卧虎藏龙︰猛虎︰蛟龙

飞禽走兽︰大雁︰海鸥

(A)珍馐美馔︰山珍︰海味

(B)花鸟鱼虫︰鹦鹉︰画眉

(C)锦衣玉食︰蟒袍︰霞帔

(D)卧虎藏龙︰猛虎︰蛟龙

正确率53%,易错项B


题干和选项第一个词有为4字成语,第二、三词只有2字。这种字数不同的3词题基本都会明确考察词组间的关系。分析题干可知「大雁」和「海鸥」都属于「飞禽走兽」的范畴,明显带有「总体-分支」结构,且两者之间无特殊关系。

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大雁」和「海鸥」都属于「飞禽」,且「飞禽走兽」有2个概念,「飞禽」为前面的词。

A「珍馐美馔:山珍:海味」中,「珍馐美馔」属于2个2字词拆开的成语,即「珍美馐馔」,「馐」和」馔」都是「饮食」的意思,和题干逻辑不同,排除。

B「花鸟鱼虫:鹦鹉:画眉」是本题的易错项。「鹦鹉」和「画眉」共同属于「鸟」这个概念,但该选项有「花」、「鸟」、「鱼」、「虫」4个概念,而「飞禽走兽」是2个概念。

如果本题只有ABD选项,那么B的确是正确的,但在C「锦衣玉食」同样是2个概念的情形下,B选项就属于易错的干扰项了。

C「锦衣玉食:蟒袍:霞帔」中,「蟒袍」属于古代男性的礼服,「霞帔」属于古代女性的礼服。

「蟒袍」和「霞帔」都属于「锦衣玉食」,并且属于「锦衣」的范围,和题干逻辑一致。

D「卧虎藏龙:猛虎:蛟龙」中,「猛虎」和「蛟龙」分别对应着「卧虎」和「藏龙」两个概念,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C选项和题干逻辑最为接近,正确。

本题的ABD选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干扰:

(1)A选项成语前后表达同1个概念

(2)B选项的成语有4个概念

(3)D选项的2字词对应的是2个概念

可以说,本题干扰项是类比推理类题目干扰项的模板,各位小伙伴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下不同干扰项的出题技巧。

本题B选项可以和「逻辑判断」的「4层程度」题共同学习。

五、前后字数不同的2词题

(2017国考地市级卷94题/省级卷99题)

踢皮球∶互相推诿

(A)燕归巢∶时过境迁

(B)破天荒∶闻所未闻

(C)睁眼瞎∶目不识丁

(D)纸老虎∶不堪一击

踢皮球∶互相推诿

(A)燕归巢∶时过境迁

(B)破天荒∶闻所未闻

(C)睁眼瞎∶目不识丁

(D)纸老虎∶不堪一击

正确率35%,易错项D


可发现题干「踢皮球」有3个字,「互相推诿」有4个字,前后字数不同且只有2个词。各位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只要出现这种情况,前后之间两个词的关系一般就是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带有包含关系。

分析可知,题干「踢皮球」=互相推卸责任(踢形容推卸,皮球形容责任)=「互相推诿」,可以一眼看出本题考察的就是冒号前后是否为近义词。

本题是逻辑关系非常简单,但错误率却相当高,原因在于本题实际上是一道没有任何文字材料辅助的「言语理解」题。

由于缺乏任何材料,考生一定要把每个词都彻底分析,确认两者是否构成近义关系。

A「燕归巢」∶燕子回到了自己的巢穴。借用的是「燕子筑巢,然后每年冬天南飞,春天北归,重新来到北方的巢穴」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重回故里」,一般用来指代思乡之情。

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变动,环境也随之迁移、变化。

二者非近义词。

B「破天荒」∶打破天荒,或许有的小伙伴不清楚「天荒」是指「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但可以推断出「天」代表特别广阔,「荒」代表「非常荒凉」的含义.

从「破」这个动作,以及「破天荒的头一遭」、「破天荒的获得了冠军」等固定搭配,可推断出该词的意思是「打破广阔范围内特别荒凉的状况」,也就是「某种事物第一次出现」。

闻所未闻∶「闻」就是「听」,「闻所未闻」就是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指第一次听说。

二者虽然都是指「第一次出现的、以前没有的事物」,但「破天荒」指的是「从来没出现过、没做出过」,「闻所未闻」指的是「从来没听说过」,二者非近义词,排除。

C「睁眼瞎」∶字面意思为「睁着眼的瞎子」,是考生很熟悉的俗语,形容一个人不识字、没知识,即使睁着眼睛也和瞎子一样。

目不识丁:眼睛不识别「丁」这个字,形容一个人完全不识字。

两者是近义词。

D「纸老虎」:纸做的老虎,看着像老虎,但没有老虎的实力。形容某事物只会装样子吓唬人,毛主席说过经典的一句话「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不堪一击:经不住一次攻击,形容极度脆弱。

两者不是近义词。

分析后可知,只有C符合要求,正确。

本题BD的干扰性极强。

B都是「没有过的事」,但一个是「没听说过」、一个是「没出现/做出过」,其中是有区别的。

D的纸老虎≠不堪一击。纸老虎形容某人/势力只会吓唬人,可能实力真的是不堪一击,但「不堪一击」完全没有体现出「纸老虎」所表现的「吓唬人」的意思。

很多考生误选了D,原因是是毛主席说的「纸老虎不堪一击」这局话太形象、流传太广,以至于考生把区别很大的两者当作了近义项,未能深入思考纸老虎还有「吓唬人」这个属性。

本题A其实非常有趣,出题者设置的干扰点是一首和燕子有关的著名诗歌《乌衣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首怀古诗,刘禹锡在诗中写到「燕子这种生物几百年来没有变化,还在此地飞来飞去,但东晋时期王、谢两个大家族所建的房子,如今已变成寻常百姓的住宅」。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果考生联想到了这首著名的诗,并且把红字部分理解成「燕归巢」,那么就会把「燕归巢」的含义等同于「时过境迁」。

事实上,刘禹锡的这首诗中,燕子并不是「归巢」,而是说「飞入百姓家」,强调的不是燕子本身,而是燕子飞入的房子的变化,考生需仔细辨别。

如果对刘禹锡的诗一无所知或了如指掌,这道题都不会误选A。只有在一知半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理解错「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含义。

这道题涉及的典故非常多,干扰项非常巧妙,是不可多得的好题。

六、带有诗句(歇后语)的题目

(2017国考地市级卷100题/省级卷105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怀古

(A)出游 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 千古兴亡多少事

(C)送别 折戟沉沙铁未销

(D)离别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怀古

(A)出游 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 千古兴亡多少事

(C)送别 折戟沉沙铁未销

(D)离别 西出阳关无故人

正确率72%,易错项D


本题带有诗句,对于此类题(包括带有歇后语的)一定要第一时间把题干和选项中不带诗句的另一部分扫一眼,能够迅速锁定题目考察的方向。

分析可知,「怀古」「出游」「场所」「送别」「离别」都是讲的较大范围内的事,结合诗句可只本题考察的一定是「诗句与题材能否对应」,接下来就很好理解了。

首先分析题干。「故人西辞黄鹤楼」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诗是李白最著名的七绝之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非常优美,不过并不是本题的考察范围。题干「故人西辞黄鹤楼」简单翻译就是「我(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老朋友孟浩然」。

「怀古」是一种常见的文学题材,作者借作品表达对古代某人或事物的情感。

A「故人西辞黄鹤楼:出游→越王勾践破吴归:怀古」错误。

「越王勾践破吴归」出自《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本诗相对来说没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么出名,最著名的也是「鹧鸪飞」这个意境。但从「越王勾践破吴归」这句话就可以了解到,该诗描述的是勾践灭吴之战。

因此,本诗对应的题材是「怀古」。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明显表达的是「送别」之情,或者说是「友谊」、「怀念」「触景生情」,并不是单纯的「出游」。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离别的惆怅感情,可以看出诗人不是来黄鹤楼游玩的,排除A。

B「故人西辞黄鹤楼: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怀古」错误。

本题在分析前就可以排除了,因为「场所」对应的题干中的「黄鹤楼」,也就是说,如果本题逻辑关系成立,那么后半部分的诗句必须涉及具体的事物。

后半句如果改成「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北方」,才能勉强说得过去。B选项「千古兴亡多少事」不涉及具体事物,「怀古」是一种情感或者古诗体裁而不是诗中表达具体事物的名词,排除。

B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较为冷门,不过考生应该知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老《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结尾的句子。

辛弃疾的词和这句词意境类似,都是感叹三国英雄人物,属于怀古词,本题不需要分析到这一点,各位小伙伴若有兴趣可以自行学习。

C「故人西辞黄鹤楼: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怀古」正确。

已知「故人西辞黄鹤楼」表达的即为送别之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首送别诗。而「折戟沉沙铁未销」出自《赤壁》,是非常有名的怀古诗: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名气极高,高到很多人提到杜牧就想到它。本诗最精妙之处,在于作者通过一件折断的古戟,就推演出整个三国可能的另一种结局。

仅仅十四字,涉及了战争、命运、爱情、帝王、名将、后宫等多种读者喜闻乐见的元素,气魄宏大,切入点又十分巧妙,可以说是七绝怀古诗的代表作。

D「故人西辞黄鹤楼: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怀古」错误。

由前文已知「故人西辞黄鹤楼」是送别关系,说「离别」也勉强说的过去。而「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唐诗之一,知名度比其还高的,可能就只有「锄禾日当午」、「床前明月光」等儿歌级别的唐诗了。

虽然本句中的「阳关」看上去像是个古代的关卡(实际上就是汉代开始设置的),但通读全诗可知,诗人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才「劝君更尽一杯酒」。

前面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和题干后接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样,是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的感受。所以,D表达的不是怀古之情,而是离别时的不舍和感慨。

「阳关」这个自古设置的关卡本身是一个类似于当今「漠河-腾冲」分界线的作用,即阳关以西人烟稀少,作者和好友一别,今后再难相见,和「怀古」是没有关系的。

「阳关」这个陷阱设置的极为巧妙,和上题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样,属于「一知半解」才有可能做错的选项。

题干和ACD选项中的诗句都是考生非常熟悉的,B又可以用排除法排除掉,所以较容易解题。不过,本题的错题率仍然近3成,说明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对「错位空」题的练习,在缩短通过分析时间的同时,尽量提高正确率。

本题涉及的很多古诗是大家熟悉的,这道题有没有做错呢?

七、题干和选项词字数不同的题

(2016国考省级卷101题/地市级卷96题)

前瞻∶预见∶回溯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

前瞻∶预见∶回溯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

正确率48%,易错项A


本题题干有3词,且题干词为2字,选项词(成语)都是4字。此类题一般不会考察词语内部构造,偏重考察不同词词意的关系。

题干3个词并不是特别好理解,这也是本题错误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联想、造句等方式尽量吃透它们。

前瞻:该词最常见于新闻报道中,例如

「明日比赛前瞻」、「美国大选前瞻」等。从「瞻前顾后」这个成语也可以看出本词代表着是「向前看」的含义。

预见:即「预测见到」之意,较好理解,常见搭配为「预见未来」。

回溯:最常见的搭配为「回溯历史」、「经典回溯」,即「回顾过去」之意。、

思考3个词含义后可发现,第一词和第二词含义较接近,而两者和第三词的含义相反。另外,「瞻」、「见」二字都和视觉有关,因此正确选项的前两个词也应属于同一类别。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为本题易错项。

「深谋远虑」表示谋划深远、考虑长久,「未雨绸缪」表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的确和前两者都有较为相反的含义。但问题是「深谋远虑」和「未雨绸缪」不是近义词。

「深谋远虑」的角度是「思考、规划」,「未雨绸缪」的角度是「提前准备」,两者的角度不同,因此它们不是近义词,排除。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正确。

「标新立异」,即标出新的主张,建立异于常人的观点。该词褒贬皆可,主要为褒义,可用来形容有魄力的创新,也可用来批评不顾实际、刻意求新求异的做法。

「特立独行」中的「特立」和「标新立异」中的「立异」类似,「独行」(独自行走,不管外界看法)和「标新」类似,二者是近义词。

相对来说「特立独行」更个性一些,例如王小波名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狗」。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明显错误。前两者表示的是「交错、不齐」的含义,而「顺理成章」则有「顺着条理就能写成文章」之意,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也就是说,「顺理成章」没有「整齐、平整、简明」的含义,只要不望文生义,C很容易排除。

D「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中,「墨守成规」有明显的贬义,而「井然有序」则是个褒义词。

同时,「墨守成规」和「井然有序」形容的是「规矩、秩序」,而「纷乱如麻」形容的是「交杂错乱」的情况,和前两者不构成反义词,排除。

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近义词」的掌握程度。如果a和b都是c的反义词,则ab可能并不是近义词,这一点需要理解。

这道题的难度理论上并不高,但很多考生被生活经验所迷惑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