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双品实验学校巴哈马校区(三亚双品学校西校区校长吉训强)

三尺讲坛,播撒大爱在教书育人的大舞台上,吉训强辛勤耕耘10余年10余年的乡村执教鞭生涯,弹指一挥间10多年来,他默默无闻累计出资7万余元资助寒门学子读书的故事,被传为美谈2013年,因岗位调动,吉训强离开了扎根10多年的农村,到了三亚双品学校西校区担任校长,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从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到如今两鬓斑白、略显沧桑容颜变了,不变的是他对教育的执着与坚守,对学生的关怀与大爱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亚双品实验学校巴哈马校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亚双品实验学校巴哈马校区(三亚双品学校西校区校长吉训强)

三亚双品实验学校巴哈马校区

三尺讲坛,播撒大爱。在教书育人的大舞台上,吉训强辛勤耕耘10余年。10余年的乡村执教鞭生涯,弹指一挥间。10多年来,他默默无闻累计出资7万余元资助寒门学子读书的故事,被传为美谈。2013年,因岗位调动,吉训强离开了扎根10多年的农村,到了三亚双品学校西校区担任校长,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从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到如今两鬓斑白、略显沧桑。容颜变了,不变的是他对教育的执着与坚守,对学生的关怀与大爱。

慷慨解囊: 资助贫困家庭孩子读书

吉训强告诉记者,他是乐东人,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1992年高中毕业后,1993至1995年在乐东县九所镇罗马小学任民办教师。1995年调入三亚大小洞天风景区工作,多次被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员工”“业务标兵”,提拔担任了部门中层领导职务。尽管在公司工作多年,心中依然惦记着乡村的那些孩子们。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令他不能自已。

2001年,他决定从公司辞职,重操教鞭,再次站上了三尺讲台。这一次,他选择去三亚江南学校(崖城)当老师。 这一干,就是13年。

三亚江南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也有崖城本地以及周边乡村的孩子。当时,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在崖城承包果园,果农就靠着种植果树维持生计。若收成不好、渠道打不开或者行情不好,收入锐减,有些连孩子读书的学费都承担不起。

“因为是私立学校,都是寄宿制。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得3000多元。”吉训强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学校继续上学,他主动到学生家中走访,一家一家了解情况。看到果农的境况,他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当时,他的工资一个月仅800多元钱。为了让孩子们不辍学,他决定替学生垫付学费。有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他还主动替学生缴纳学费。就这样,连续13年,他累计为学生出资近7万多元。尽管有些垫付的钱还了,有些钱不了了之……

钱乃身外之物,最令他自豪的是,在学校13年,培养了几十名学生上了重点高中。资助的6名贫困生中,4位同学考上了重点高中。他还多次被三亚市崖城镇(今崖州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等。

谆谆教导: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三亚江南学校有近800名学生,因为孩子们都寄宿在学校,有些孩子家距离学校比较远。学校就是孩子们的家,老师就是孩子们的依靠。

2010年前后,有一天夜晚10点30分,学校的代勤老师告诉他,有一个孩子在宿舍生病了,情况特别严重。头冒虚汗、不停地在床上翻滚。因孩子的家距离学校很远,父母无法及时赶到。又担心乡镇卫生院无法治疗,只得送到市区医院。夜路难走,车辆难觅。他二话没说,立即骑着摩托车,送学生来到三亚市人民医院。待医生诊断结束,学生身体状态稳定,已是凌晨3时40分。这时,学生父母赶到医院,看到学生安然无恙地躺在床上打点滴,学生父母眼睛里噙满泪水,不停地对他表示感谢。看到学生一家人见面,他才骑车回家。

向记者回忆曾经的过往,吉训强满脸洋溢着幸福之情。

2013年,吉训强转战到三亚双品学校西校区担任校长一职。面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和以前一样,或多或少为寒门学子减免学费。面对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继续拿出工资资助学生,每次抬头看见办公室墙壁挂的那几面锦旗,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吉训强说,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岗位,他愿意和三亚民办教育事业一起成长一起奔跑,为校园的学子们擎起一片碧海蓝天。

(三亚日报 杨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