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为无欲是很高的一种境界(道德经无为)

道德经无为无欲是很高的一种境界(道德经无为)(1)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著名的无为的概念。对于此概念,很多人存在很大的误读,通常的情况是,人们都会根据字面意思,来进行解读和理解,那么无为似乎就成了什么也不为,啥也不干。稍微一细想,这显然是不对的,老子怎么可能让你什么都不干呢?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那无为又该如何理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把握无为的真正含义。

无为,在老子的概念里,主要是一种政治理念

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那一句“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又该怎么理解呢?正确的解读应该是,治理大国要像烹饪小鱼一样,无需过多的程序,无需刮啊切啊的,无需太多的翻腾,只需要简单烹调,由它自己生成味道,少做干预,自然就好了。

意思其实很明显,老子的主张就是少折腾,少干预让民众按照自己的节奏,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其实我们考察一个概念,都应该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起来,老子的时代是何种背景呢?春秋末期,群雄并起,战乱频仍,百姓流离的时代,由乱到治,由分到合的一个过渡的时代,想到了这一点,理解老子的观点,就很容易了。

道德经无为无欲是很高的一种境界(道德经无为)(2)

所以,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提倡的是对民众的干预和管制,越少越好,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好。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依自然之道而为

老子最看重的就是自然之道,何为自然之道,那就是事物本来该有的样子,就是自然之道。老子把万事万物固有的、自然的状态看得非常重,所以无为的概念,其实就是说,在自然面前,保持它原有的状态,不去过多的改变它,不要去改造它,就这一点来说,是无为的。

但是在维护自然之道的无为的范围之下,一个人还是要有所作为,或者说按规律而为,顺势而为,这都是必须的。以老子非常推崇的“水”的状态为例,水本身很“低调”,姿态很低,与世无争,别的物体不愿意去的地方,它愿意去,利万物却不争功,身段非常柔软,但是做事却很坚定恒久,不达目的不罢休,善于变通,善于伺机而动。

道德经无为无欲是很高的一种境界(道德经无为)(3)

这些“水”所具备的特性,一方面是水之特点,一方面用在人的身上,也非常之形象,“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老子又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因为水看起来很弱,但实际上又很强,看起来不争,但是最后却赢了,且很少有人抱怨于它。这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有为。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重在依据自然之道而为,维护主体的本身的自然的样子和状态,主张较少的去干预它,有点我们所说“原生态”的意思。而无为概念的背后,又是一种积极的有为,就像水一样,看起来无所争,最后却赢得了所有。所以综合来看,无为,并不是消极的世界观,而是一种科学的有内涵的认知,不要误会了无为的本来含义为好。

道德经无为无欲是很高的一种境界(道德经无为)(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