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讲人生将无限光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有一句老话,劝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估计现如今,会有一些人觉得,这句话是在误人子弟,因为见多了坏人得逞,好人受屈的事。

其实不止是现在,类似这样的事,古代也不少。

为此,明朝的冯梦龙,写了这样一首诗:

世事翻腾似转轮,

眼前凶吉未为真。

请看久久分明应,

天道何曾负善人。

这个世界上的事,翻来覆去,就好像行走在路上的车轮一样。所以一个人眼前看到的吉凶祸福,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这就正如佛家讲的因果。

或许你眼前看到的,只是一个“因”,随之产生的“果”,好没有到来。所以很多时候,遇人遇事不要急着下结论,而是应该把时间拉得更长一点来看,把事情分析得更全面一点来想。

天道轮回,不会亏待善良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我没那么长时间的耐心,也想不了那么全面,我就愿意看到做坏事的人,当下就得到报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这样一个故事。

曾国藩讲人生将无限光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

话说早些年间,有一个卖油郎,与家中老母相依为命。

这一天,卖油郎挑起担子,早早就出了门。没走出多远,肚子里忽然不舒服,赶忙放下担子,跑进了旁边的茅厕。

没曾想,竟然在茅厕里捡到一包银子,大约30两。

卖油郎一下高兴坏了,出去挑起担子就回了家。

一进家门,他就把银子拿给母亲看。

谁知老母亲一见,先吓了一跳,以为他出去干了什么坏事。等到卖油郎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老母亲倒是深明大义,劝他说:

我们家得了这银子,日子固然是好过了,可丢银子的人日子不是就难过了?再说人家或许是有急事,才带这么多银子在路上,说不定还是借贷来的,现在被你捡了拿回家来,不就是害了别人的性命吗!

卖油郎是个本分人,又被老母亲一顿训,便出去寻找失主。

曾国藩讲人生将无限光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2)

此时的茅厕边上,已经围了一群人,正在七嘴八舌的说着。

卖油郎凑上去。

丢失银子的人,是一个远方客商。

他也是清早赶路,上厕所解裤子时,不小心掉了那包银子。等到发现的时候,再回来找时,早已经没影了。

卖油郎便问客商,包里有多少银子?

客商随口说了句四五十两。

卖油郎再问他腰包什么颜色?

客商一下反应过来了,抓住卖油郎一个劲儿的说好话,说如果谁捡到还给自己,自己情愿多出赏钱。

旁边人听了,跟着起哄,说按道理讲,应该一人一半。

卖油郎听了,也没说什么,便带着客商回家取银子。

谁知银子一到手,客商马上就翻脸了,说自己包里原来有50两银子,现在明显少了,肯定是被卖油郎私吞了。卖油郎一听就火了,自己拾金不昧,现在反被人诬陷,这口气怎么咽的下。

于是,两人几句话不对付,便扭打在一起。

实际上,银子确实是30两,只不过客商怕卖油郎跟他要赏钱,更怕按众人说的一人一半,所以欺了心,反过来诬陷起了卖油郎。

曾国藩讲人生将无限光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3)

两人这么一厮打,周围的人再一叫嚷,很快就惊动了地方。

结果一干人等,都被带到了县衙。

县太爷升堂一问。客商说卖油郎私吞了自己银子;卖油郎说没有,自己是拾金不昧。这下可让县太爷为难了:

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呢?

如果卖油郎说的是真的,客商的银子失而复得,应该千恩万谢才对,怎么会反过来诬陷呢?如果客商说的是真的,卖油郎为什么不把银子都拿了,反正也没人看见,干嘛只藏一半呢?

毕竟当时还没有摄像头,也不能调取监控。

带着这个疑惑,县太爷围观的人找来几个,详细一查问。当听到众人说,客商为了找回银子,曾说过会给重赏,还有人提议一人一半,县太爷一下就明白了。

于是当堂宣判:

客商丢的是50两,卖油郎捡的是30两,很明显卖油郎捡到的银子,不是客商丢的。鉴于没有失主,判令这30两银子归卖油郎所有,拿回家去,好好奉养老母亲。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客商也没办法了,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吞。而卖油郎拿着钱、搀着老母亲,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很解气?

这只是冯梦龙“三言两拍”里的一个开篇小故事。或许正是因为是小事情,所以在机缘巧合之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才会来得这么及时。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的事,还是今天种下“因”,总要隔一段时间,才会结出“果”来,无论是好还是坏,是善还是恶。

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正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做人还是要善良,起码还有个趋吉避凶、纳福远祸的前程。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