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文联准备举办一场由少数民族参与的文艺汇演。

其中代表西藏地区参加演出的演员是雍西(韩红的母亲),由她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作为压轴曲目。

此曲一出就因曲调悠扬,且歌词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好评。

周恩来总理听了以后,却提议要改一改歌词。

到底什么样的歌词让周总理如此煞费苦心?还得从《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的来历说起。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

雍西

《北京的金山上》的“前世”

说到《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不得不提到它的原唱者,那就是常留柱先生。

可以说没有常留柱先生的“慧眼识珠”,就不会有歌唱家雍西(韩红的母亲),更不会有今天的《北京的金山上》。

那么常留柱与雍西及《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之间究竟有哪些曲折离奇的不解之缘,甚至这首歌还受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的亲自修改呢?

应该从当时西藏解放的历史进程说起。

在1949年全国解放后,有一些西藏的统治者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不想被共产党领导,坐立不安妄图想要“独立”,保住自己统治者的地位。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2)

当时西藏的人民经常被农奴主欺压,农奴主在西藏就是王法,对农奴们非打即骂甚至草菅人命都是常有的事。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不可能让西藏独立。

于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把那些活在水深火热的西藏农奴们解救出来,发动了“昌都战役”,并在1951年彻底解放了西藏。

西藏的解放以后,西藏人民过上了当家作主的好日子,不但有了自己的房屋,政府还分给他们很多的田地。

再也不用饥寒交迫,更不用给农奴主“当牛做马”,西藏人民对解放军、对毛主席感激涕零。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3)

西藏人民能歌善舞是众所周知的。

当时他们当地有一种比赛活动,是来自西藏林芝地区的“工布箭歌”,也就是一种和响箭同时进行的“工布箭歌”活动。

其中就有一个叫扎西的老人,他对西藏翻天覆地的新面貌感到非常激动和高兴就把西藏传统的民歌《无价之宝》即一首祝酒歌进行了改编,并进行传唱,因为朗朗上口的歌曲旋律很快传遍了西藏地区。

此时此刻,常留柱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1960年去往西藏,进行“支援西藏”活动。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4)

常留柱

西藏人民的善良和慈祥以及西藏地区特有的淳朴民风,让常留柱感受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犹如发现了“新大陆”。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老师,常留柱到达西藏就马上开始投入到西藏民歌的采集当中。

听到在西藏传唱度颇高的一首民歌时,他被这首歌深深吸引了。

历经千辛万苦,他才终于找到这首歌的创作者——扎西老人,和扎西老人的秉烛夜谈后,对这首歌更加的倾慕和赞赏。

常留柱和一个朋友将这首歌进行了二次改编。

把开头的旋律加以修改后,形成了新的民歌,自己率先在支援西藏的同僚当中演唱这首歌。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5)

当时坐在台下的观众里,就有著名作曲家马倬老师,听到这首歌非常激动。

演出结束后,立即找到了常留柱,提出了歌词和歌曲之中的不妥之处,想要重新填词和作曲。

这首歌能得到作曲家马倬老师的肯定,常留柱非常开心,当即同意马倬老师的想法,让马倬老师放心大胆的创作。

马倬通过当时的西藏现状,联想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人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决定加入毛主席这一元素作为其中的歌词,由此就有了“毛主席就像那金色的太阳”,这一句歌词。

同时还创新地加入了一句藏语“巴扎嘿”。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6)

马倬

“巴扎嘿”在藏族里是一句感叹词,加入到歌词中就变成了表达无限希望很美好期望的词语。

当藏族和汉语一起出现在这首歌里,不但不突兀,而且还成为了点睛之笔,也让马倬感到很欣喜。

马倬在充分考虑下,又在歌词中又加入了“把我们的农奴心儿照亮”,这句歌词想表达西藏农奴获得新生的喜悦。

当所有歌词创作完毕后,马倬却在第一句歌词上卡了壳。

原本他想用北京的香山来表达,却总感觉缺少些灵魂东西,不够大气磅礴,在反复斟酌下,改为金山上。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7)

由此“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这一句就诞生了。

歌词填充完毕,但是歌名却再一次难住了常留柱和马倬。

每个人都想了好几个歌名,但是都觉得不足以表达这首歌的思想,因此,创作也一度搁浅。

有一次,马倬和常留柱又在争执这首歌时,刚好被一个路过的藏族女孩听到了,女孩呵呵一笑,那就叫北京的金山上呗,有什么好争论的。

听到藏族女孩的话,两个人才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地说道:对啊,就叫北京的金山上,这个歌名既扣题,又醒目,简直太妙了。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8)

为了表达对藏族女孩的感谢,常留柱主动询问了女孩会不会唱歌,要不要跟他一起唱一遍,作为对这首新歌的见证,女孩当即就爽快的答应了。

藏族因为处在高原,所以几乎每个藏民都能唱歌。

而且音域都比较宽广,在常留柱的带动下,女孩唱出了带有藏族特色的《北京金山上》。

听到藏族女孩的辽阔嗓音,常留柱和马倬都很兴奋,急忙询问女孩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

直率的藏族女孩告诉常留柱,她叫雍西,是一家工厂里的缝纫女工。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9)

《北京的金山上》的“今生”

当时由马倬作词作曲的《北京金山上》,经常留柱演唱后,就深受大家喜爱,广为流传,并被成都军区的战旗歌舞团采集收录。

在国庆节前夕,为了献礼祖国,北京文联准备筹备举办一场由业余少数民族参加的联欢汇演。

得到这个消息,常留柱和马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合作的这首由藏族特色民歌改编的《北京的金山上》被选中了。

这首歌可以从西藏地区推广到全国各地,两个人兴奋得一夜未眠。

可是第二天,却发生了变故。

因为北京方面要求的是业余歌手参加,而常留柱作为专业歌手,不能演唱这首歌,这件事让常留柱措手不及。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0)

一方面是自己作为这首歌的原唱者,不能亲自到北京演唱特别遗憾,二是这么久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感到特别可惜。

经过一番思考,常留柱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

只要这首歌可以去北京参加汇演,是不是由自己演唱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常留柱马上找到马倬一起物色演唱的人选。

马倬和常留柱在西藏地区选来选去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随着进京的时间越来越近,常留柱焦急万分。

这时,马倬想到了那次遇见的藏族女孩——雍西,雍西天籁般的嗓音再加上业余歌手的身份是演唱这首歌的不二人选。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1)

两人辗转找到正在缝纫机前工作的雍西,并急切地表达了想让她到北京演唱《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却遭到了雍西的拒绝。

雍西平常只是在棉被厂里唱一唱,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她,一听说还要代表西藏人民到首都北京去演唱,立马就回绝了,这个责任太大,她不敢接受。

在常留柱和马倬再三地劝说和邀请下,雍西才勉强同意。

常留柱为了让雍西能顺利完成演出,做了雍西的指导老师。

一字一句地对雍西进行指导,最终在进京前夕,雍西演唱得越来越好。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2)

于是,年仅18岁的雍西,带着常留柱和马倬和藏族人民的殷切期望,在1964年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当时的雍西和传统藏族女孩一样,有着浓浓的“高原红”和黝黑健康的皮肤,苗条的身材配上圆圆的脸蛋,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感觉。

这样的雍西出现在北京联欢汇演的舞台上,唱起《北京的金山上》时,引起了全场沸腾。

大家都被这首歌曲洋溢的快乐情感所吸引,歌曲演唱完毕,掌声持久不断。

坐在观众席上的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这首歌也大加赞赏。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3)

毛主席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恩来接见了雍西,毛主席更是拉住了雍西的手,亲切地询问她的家庭情况。

当得知雍西是通过“大喇叭”学会的汉语时,毛主席连连点头,称赞雍西是个优秀的小姑娘。

雍西特别高兴,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自己居然见到了帮助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还这样的平易近人,关心西藏的发展和变化,让雍西特别感动。

当晚雍西在辗转难眠时,却突然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电话。

周总理提议,歌词中有一句“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幸福的天堂”有些不妥,建议他们改一改。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4)

周恩来

雍西和其他相关负责人一听周总理的建议,他们忙碌了一宿,连夜进行修改,可始终没有进展,因为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来替换。

正当他们焦头烂额时,周总理在第二天又打来了电话,询问修改情况。

当负责歌曲的工作人员告知周总理还没修改好时,周恩来却对总理提议说,可以试着改成:“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周总理如此修改,让在场的同志们都举手称赞:这样一改,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准确也更合理。

于是就有了周总理修改后的《北京的金山上》的新版本。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5)

当这首《北京的金山上》再次出现在国庆晚会上时,引起全国轰动,有超高的传唱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炮而红。

演唱这首歌的雍西也彻底火了。

雍西当即被成都军区的战旗歌舞团选中,成为旗下的歌手,在这里雍西遇到了同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相声演员韩宝来。

和韩宝来的朝夕相处中,一个是凭《北京的金山上》蹿红的歌唱家,一个是幽默搞笑的段子手,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走进了彼此的心里。

婚后不久,雍西就在1971年生下了两个人的爱情结晶——韩红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6)

韩红

韩红的出生让夫妻俩很欣喜,在工作之余,雍西也经常抱着小韩红唱歌和跳舞,在夫妻俩教导下,三岁的韩红越发得聪明可爱。

可好景不长,在韩红六岁的时候,父亲韩宝来在演出途中意外离世,这件事也给了雍西和韩红很大的打击。

雍西不希望女儿韩红学唱歌,就把她送到北京的奶奶家。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7)

母女联袂演唱《北京的金山上》

韩红也许是遗传了母亲唱歌的基因,经常在音乐中寻找快乐。

有奶奶和叔叔的支持,韩红得以继续学习唱歌,并逐渐在各个唱歌比赛中崭露头角,最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歌手。

无论是具有浓厚希望特色的《青藏高原》,还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天路》,韩红都演唱得很好,具有超高的人气指数。

但在韩红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和母亲雍西一起再唱一次《北京的金山上》,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8)

终于,在2003年的北京首都体育馆即韩红的个人演唱会上,韩红和母亲罕见同台。

当母亲雍西再次唱出《北京的金山上》时,全场欢呼声一片。

人们仿佛又回到39年前,回到雍西第一次在首都北京,把这首歌唱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总理时的样子。

经过岁月的洗礼,雍西的声音更加沉淀和浓厚,和韩红的磁性的声音相辅相成,母女俩倾情演绎的《北京金山上》,立刻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64年韩红母亲演唱北京的金山上)(19)

《北京的金山上》作为韩红主打的歌曲,她又重新进行了编曲。

在老歌新唱中,赋予《北京的金山上》更浓郁的艺术色彩,同时也更符合当下的流行元素,成为老少皆宜的当代佳曲。

从1951年西藏解放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71年,西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党中央的大力扶持下,西藏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生活、教育都在飞速发展,西藏也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朝圣“天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