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四猛四绝十三杰(三国演义三大疑案)

三国演义中四猛四绝十三杰(三国演义三大疑案)(1)

最近与几个作家品茶聊天,谈及三国的话题,我就问他们,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依据什么写出来的。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肯定是依据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注三国志》,大不了再参考一下范晔的《后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以及吕祖谦的《十七史详节》。

我说,你们这是拍脑袋想当然啦,与日本学者小川环树一个腔调。大家都不以为然,让我说说看。

我们知道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很复杂,从固态的小麦,到破壁制曲,再到多轮次投料制酒,然后通过长期的贮存,多轮次的勾兑,最后才能包装出厂。一杯绵柔醇厚的茅台酒要经过30 道工序、165 个工艺环节的锤炼。

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产生的经过也是如此。从干巴巴的史料到脍炙人口的小说,是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别忘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从零的状态想一下子达到一个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长篇小说的状态,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这中间必须经过一个反复酝酿、加工、拓展、夸张、润色、归纳、锤炼、统领的复杂过程。

三国演义中四猛四绝十三杰(三国演义三大疑案)(2)

所以,研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学界大咖,又把目光投向了较早出现的《三国志平话》以及三国戏的研究方面,以寄望从它们身上找到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某种关联。

我们先来看出现于元代的《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此书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封面上标有“建安虞氏新刊”和“至治新刊”字样。因此可知此书的刊刻时间是在元代至治年间,即在1321年-1323年之间。

在日本天理图书馆,还藏有一种平话本,名字叫《三分事略》。其扉页标有“甲午新刊”字样。元代的甲午即为公元1294年,她比《三国志平话》的刊刻要早20余年,但两书的内容与版式几乎一模一样,这证明说话人当时使用的底本都是来自同一个版本。

那么,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平话》到底有多大的瓜葛呢?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献学博士张志和先生将二书做了详细对勘,发现前人在论述《三国志平话》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形成的过程中所起作用时,常常过高地估计了它的价值。

三国演义中四猛四绝十三杰(三国演义三大疑案)(3)

其实,《三国志通俗演义》从《三国志平话》中吸取的内容实在是少得出奇。《三国志平话》全书约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正文之前列有标示内容的节目共69个。而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80余万字,分为24卷240段,其字数正好是《三国志平话》的10倍。

张志和先生通过进一步详勘发现,在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0段故事中,其中有24段是《三国志平话》中根本没有的。而《三国志平话》中所列的69目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不存在的尚有10目。

这10目分别是:汉帝赏春、天着仲相作阴君、仲相断阴间公事、孙学究得天书、张飞杀太守、玄德平原德政及民、张飞摔袁襄、玄德哭荆王墓、孔明杀曹使、玄德黄鹤楼私遁、张飞捉于昶等。

那么在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平话》共有的故事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从中能借鉴多少内容呢?

张志和先生曾下大功夫将二书相关的内容作了具体比较。例如徐庶的故事,在嘉靖本卷之七、卷之八中共有三段,即《玄德新野遇徐庶》、《徐庶定计取樊城》、《徐庶走荐诸葛亮》。这三段中写徐庶的为人与智谋以及徐母的深明大义,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在《三国志平话》中却只有一段文字(限于篇幅,从略)。

三国演义中四猛四绝十三杰(三国演义三大疑案)(4)

但凡读过嘉靖本中这几段故事的人都会发现,《三国志平话》所叙几乎无可借鉴。它不仅没有刘备遇徐庶的情节,即使徐庶定计败曹仁一节,也与嘉靖本中的有关内容大不相同。在嘉靖本中樊城原为曹仁占有。曹仁部将吕旷、吕翔欲立功而自请袭新野,被单福(即徐庶)用计杀败,接着又有单福将曹仁所布“八门金锁阵”打破。至夜,曹仁袭刘备营寨,又中了单福之计,反遭火烧。曹仁大败,欲回樊城时,方知樊城早已被关羽攻占了。

在《三国志平话》中,却说樊城原为刘备所有,曹仁来攻,是徐庶祭风火烧新野。二者所写几乎毫无相同之处。嘉靖本中所叙曹操在许昌,用程昱之计,先取徐母赚徐庶归许,徐庶走马荐诸葛等情节在《三国志平话》中或者没有,或者写得极平淡,都很难看出嘉靖本如何借鉴它的痕迹来。

徐庶的事迹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只提到“颖川徐庶与亮友善”和“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三国演义中四猛四绝十三杰(三国演义三大疑案)(5)

这大概就是徐庶荐诸葛的历史依据了。而《资治通鉴》卷六十五中,叙及刘备等在当阳长坂之败后,有“徐庶母为操所获,庶辞备,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五霸之业,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三国志平话》与嘉靖本中的火烧新野、计取樊城都是史籍所无的。

那么单就这一部分内容来说,罗贯中在当时凭借《三国志平话》中的这段粗鄙荒诞的记述,就能写出像嘉靖本中上述三段内容那样精彩的故事情节吗?显然如同无源之水,不大可能凭空而生。

因篇幅所限,本期至此。下一期,我们拿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作例子,继续具体分析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三国志平话》之间的天壤之别。精彩持续,敬请持续关注。

特别说明,此系列文章是在张志和教授《透视三国演义三大疑案》的基础上,作者根据需要,作了相应的删减、延伸和行文风格的调整。在此表示感谢。

三国演义中四猛四绝十三杰(三国演义三大疑案)(6)

作者简介:李瑞青,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居郑州。从事传媒、教育工作,同时涉猎文史、书法研究。著有《写活历史人物》等五部文史类的读书笔记;《雾太阳》《猎城》等七部情感类的中长篇小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