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猝死事件什么原因(球场猝死究竟因为啥)

连续几起业余足球场上的猝死事件,给“复工”的体育爱好者敲响了警钟。长期居家之后,应该如何正确开展体育活动?缺乏锻炼是发生意外的主要原因吗,普通人也要定期接受身体机能检测?对此,几位医学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答案。

打球猝死事件什么原因(球场猝死究竟因为啥)(1)

猝死与足球项目特点有一定关系。图/Osports

丨释疑

运动量太少并非主因

5月31日,在宁波余姚进行的一场业余足球比赛中,31岁的前五人制国家队球员张文在踢球时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因为张文的前国脚身份,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实,张文的遭遇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3月19日,在合肥绿轴公园的球场上,一名40多岁的男子踢球时突然倒地不起,经现场急救无效后停止了心跳;4月12日,同样的事件发生在武汉的业余足球比赛中,当事人为42岁男子;最近一次踢球猝死事件则发生在6月6日的成都,52岁的男子在球局结束离开球场后突然倒地,一个半小时的抢救也没能挽回其生命。

由于猝死事件大多发生在长期居家、重新开展健身运动之后,因此,有人猜测,这很可能与之前运动量不足有关。

对此观点,北京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康持否定态度,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体育医院心血管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张剑梅,“运动猝死与运动量不足没有必然联系,运动前充分热身至关重要。”前北京国安队医、现河北华夏幸福队医双印具有多年职业队医疗经验,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普通人,猝死与长期不运动并无必然联系。

猝死事件为何频繁在业余足球场上发生?李康认为,这与足球运动高强度、高爆发力、高耐力以及露天进行等特点有关,但李康强调,猝死之所以发生,还是因为当事人身体本身就存在隐患。

打球猝死事件什么原因(球场猝死究竟因为啥)(2)

前五人制国脚张文发生意外。视频截图

丨探因

心血管疾病最易被忽视

导致运动猝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李康介绍说,临床上将猝死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前者指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而后者指的是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导致的猝死。

张剑梅告诉新京报记者,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猝死有60%到85%都是由心脏问题导致的。如果按年龄细分,35岁以下人群一般受害于先天性、遗传性缺陷,如患有肥厚性心肌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而35岁以上人群一般是因为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就是俗称的“冠心病”引起猝死。

在相关报道中,部分猝死者生前未出现心脏不适症状,这让很多人以为“自己心脏没问题就安全了”,而这在专家看来是最大的误区。张剑梅表示,没有先天性、遗传性心脏疾病,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后天产生的冠心病,而后天疾病因很难察觉极易被忽视。

“一些猝死者的确没有心脏病史,但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后导致斑块破裂,最终由心肌梗死引发猝死。”张剑梅表示,心肌梗死正是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很多心肌梗死导致猝死的人,在猝死之前就没有症状,通过尸检也不一定能查明死因。”

“没有心脏病病史不代表真的没有心脏病”,“隐藏的心血管疾病是猝死的罪魁祸首”——两位专家均表示,很多人都是因为心脏无不适症状,就误认为自己离心脏疾病很远。

打球猝死事件什么原因(球场猝死究竟因为啥)(3)

职业运动员备战前都要进行身体检测。图/Osports

丨预防

定期检查心脏做好评估

“以前踢球没事,不代表你之后踢球就一定是安全的。”李康认为,运动爱好者常常陷入误区,认为自己并非专业运动员,不需要定期接受身体机能检测,“按理说普通人参加足球、篮球等剧烈运动,也需要做深入的心血管检查,经过评估确定你是否适合这项运动。”

专家呼吁,广大体育爱好者在恢复运动之前,需结合家族病史、自身病史,通过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医学手段对心脏状态进行检查,根据综合指标评价自身运动能力,科学安排运动节奏。双印也凭借多年的跟队经验提醒广大运动爱好者,运动过程中如出现胸闷、缺氧等症状时,要立即停止,并前往医院检查,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更需要十分谨慎。

除了加强医学监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对此,张剑梅建议恢复运动前应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并给出了每日营养摄入的“12345原则”:即1杯奶,250g碳水化合物、3份蛋白质(一份50g,相当于一个鸡蛋)、4个原则(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少食多餐、七八分饱)以及500g蔬菜,水的摄入量为每天1500毫升左右为佳。

在运动安排上,张剑梅建议普通人一周运动3至5天为佳,运动项目包括快步走、慢跑、游泳、蹬车、登楼、各类球类运动等。在运动类型上,除了有氧运动,她还建议做适量的抗阻运动,比如举哑铃、拉弹力带等等。

打球猝死事件什么原因(球场猝死究竟因为啥)(4)

AED已经逐渐普及到公共场所。网络截图

丨呼吁

体育场所需普及AED

从诸多猝死案例中不难发现,第一时间得到在场专业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治疗的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普通人凭借有限的医疗知识施救,或者根本无计可施。目前在国内,体育场所派驻医生还只停留在职业赛场,在业余体育健身场所很难找到专职的、具备心肺复苏技能的医护人员。鉴于这样的情况,两位专家呼吁未来应在体育健身场所普及AED设备,同时推广AED的使用技术。

AED是一种可以提供高能量电流电击除颤、帮助心脏骤停的病人恢复心律、争取抢救时间的仪器。张剑梅表示,如果在心脏骤停的4分钟之内使用该设备,救活率能达到50%。目前AED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国际标准为公共场所每400米应设置一台。但据张剑梅介绍,受制于资金、理念等因素,该设备在国内体育场所的普及程度并不高。

目前,像东单体育中心、广安体育馆、月坛体育馆等大型体育场馆已经配备AED设备,但在猝死事件发生最多的业余足球场,AED的普及率依然很低。记者走访了朝阳、丰台、海淀的5家球场,均未发现AED设备,业内人士刘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几乎没听说哪家业余球场安了这个。”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即便在职业体育领域,AED的普及程度也参差不齐。拿中超为例,中国足协要求各俱乐部在队内普及AED,并组织队医学习AED的使用方法。记者对多家俱乐部的AED普及情况进行了了解,有些俱乐部从一线队到各梯队均已普及,但有些俱乐部只有一线队配备了AED设备。

新京报记者 徐晓帆

编辑 王希翀 校对 陈荻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