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及赏析10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考生 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有所为,是英雄,是斗士,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成就的是传奇;有所不为,是君子,是王者,他们能团结人,成就的是事业恪守中庸之道,为还是不为,关键是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及赏析10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及赏析10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及赏析10篇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考生

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有所为,是英雄,是斗士,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成就的是传奇;有所不为,是君子,是王者,他们能团结人,成就的是事业。恪守中庸之道,为还是不为,关键是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就像一个剧本,演员不想拘泥于传统,想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风格,而剧作家呢?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艺术追求,作品就是他们的灵魂,别人是不能随意改动的。

但是这样,改还是不改呢?

如果我是演员,如果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舞台背景下,我的灵感能给作品带来升华,同时又为自己的表演风格添彩,我为何不改呢?但如果别人的作品真的天衣无缝,而我这一改,恰恰适得其反,画蛇添足,还是不改为好。改了不是自讨没趣吗?

如果我是剧作家,自知自己能力有限,而别人的一改恰能弥补我的缺陷,那我何乐而不为呢?但如果我追求的是我的思想,别人的改动,却违背了创作的本意,那样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捍卫我的作品。

所以“为”还是“不为”的关键是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要建立在无所为的基础之上。要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但不能全盘否定旧世界。新世界是在旧世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要对传统文化中合理的部分心存敬畏,但心存敬畏不能陷入盲目自信的泥潭,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回望历史,我们也可以找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例证。看吧,项羽雄霸天下,靠的不就是“有所为”吗?但他毁掉天下,丢失自己的霸业不也是在“有所为”的情况下成就的吗?范增也是一位智者,但他的“有所不为”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智谋,而刘邦则很好地驾驭这“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分寸与尺度,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宏图霸业。

我很敬佩王安石这个人,不是因为他的文章,而是他的伟大改革。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而变法,即使天象异常,即使祖宗之法牢牢扎根在人们脑海中,即使流言蜚语遍布京城,也不能阻挡他坚定改革的步伐。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人们还是敬佩他的,因为他的勇气令人敬佩,因为他在“有所为”。

还有我敬佩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他们当年为了保护北京的古城墙,北京的老胡同,可谓用心良苦,至真至诚。这些老北京的历史遗存如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记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试想,如果他们夫妇也抱着“有所不为”的思想,那么,我们今天就再也看不到这些历史符号了。他们的“有所为”成就的是文化的保护,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正如剧本的改与不改一样,事情做还是不做,关键是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该做的一定要做,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做。这就是君子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但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一点什么!

名师点评

本文开头提出论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键是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接下来紧扣材料,从演员和剧作家的角度,论述了剧本“改还是不改”的问题。然后又举实例论证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而有深度。文章线索清晰,结构紧凑,语言顺畅而富有哲理。

敢于突破,成就完美

一考生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敢于突破,一切皆有可能。

俗话说,不破不立。从宏观方面来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时代都是对旧时代的突破,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是对原有事物的突破。人的变化也是一样,要想有所成就,更应当敢于突破。

敢于突破要能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停留在原地,就会被时代淘汰。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人要与时俱进,还道出了与时俱进的方法——学习。不可否认,现在有的老人,连手机都不会用,更别说电脑了。因为他们怕动脑子,不敢突破自己,认为自己反正老了,学那玩意儿也没多大用处,这就谈不上与时俱进了。相反,一些老人不仅能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还能用电脑上网阅读和打游戏,生活就充实多了,这些老人就敢于突破。

敢于突破要有自己的主见。有些人也想做出成就,可是缺乏主见。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鸿门宴上,他完全可以除掉送上门来的对手刘邦,可他就是不能突破自己的优柔寡断,放虎归山,最终使自己一败涂地。相反,战国时期的邹忌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的妻、妾与客,都夸赞他长得比徐公美,可他并不轻信,而是坚信自己的眼睛,在亲眼见到徐公后,方知自己根本没有徐公美。他用自己差点受蒙蔽的实例,让齐王明白了治国之道,从而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可见,有了主见,才能突破认识的局限,清醒地了解自己,成就自己。

敢于突破的关键是能勇于实践。再美好的理想,如果脱离了实践,只能是空中楼阁,过眼烟云。唯有实践,才能把理想化为现实。中国人民之所以有今天的巨大成就,乃是中国共产党敢于突破,敢于实践的结果。试想,如果我们还是在姓“社”和姓“资”的争论上纠缠不清,那么中国社会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唯有实践,才能突破创新。

敢于突破,成就完美!

名师点评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提出观点,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三个分论点来进行论述,结尾点题。作者注重事例的典型性和现实性,尤其是第三个分论点,论述中联系现实事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纵观全文,文章的结构完整清晰,文笔老练,论述有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