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里的故事年代是宋朝仁宗到英宗时期,

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1)

这似乎很符合原文的人设,例如说藩王入继大统,例如说帝后不和,这些都是史书里仁宗过渡英宗时期所发生的事情。

然而原著跟电视剧不一样的是,那个入继大统的藩王并不是老皇帝的侄子,而是亲儿子,应该说是老皇帝的第八个皇子,八王爷,而他能入继大统的原因,不是因为平乱有功,而是因为比他年长的皇子(三王爷被四王爷造反害死,四王爷造反被赐死,五王爷因为残暴忤逆被诛,六王爷因为种种恶行被贬)死的死贬的贬,国赖长君只能挑他而已。

齐大人与郡主是少年夫妻,虽平日也有口角争执,如今见妻子这般无助也不禁心软了,好声好气的劝道:“六王妃母女胆敢如此妄为,便可想六王爷在藩地的恶行,圣上恼怒,便夺了他的郡王位,只是闲散宗室了,若不是瞧着三王妃孤苦无后,连那嗣子也要一并褫了的。小荣妃和淑妃自尽,四王爷赐死后儿女均贬为庶人,唉……十年争斗,一朝皆成空,京里受牵连的王爵世族何其多,幸得圣上英明,对岳父和我府多有抚恤,咱们…也当看开些。”

“我并非为此伤悲。”平宁郡主轻拭泪珠,摇头道:“我是打宫里长大的,我知道那里面的门道,圣上虽依旧厚待咱们,可他那身子是过一日少一日的了。不论是非如何,咱们总是牵进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往后……怕是不复如今圣宠了。”

说道这个,齐大人也忍不住喟叹:“当真人算不如天算!谁曾想,最后会是八王爷!

“真定下他了?”平宁郡主迟疑道,她如今再也不敢笃定了。

齐大人按着妻子到靠枕上,苦笑道:“圣上已册了李淑仪为后,德妃为皇贵妃,册封德妃是为了抚恤丧子之痛,可那李淑仪,浣衣局出来的,不过生了一子才得了封,圣上从未宠过,直在冷宫边上养老了,圣上如此作为,明眼人都瞧的出来,况圣上已宣了八王爷进京。

平宁郡主久久不语,长叹一声:“圣上从不待见那母子俩,如今却……哎,人如何拗的过老天爷罢,了,国赖长君,剩余的皇子都还年幼,也只有他了。…我记得八王爷的藩地远在蜀边,他何时能到京?”

“蜀道艰难,少说还得个把月吧。”齐大人道,然后往妻子边上凑了凑,温和道,“所以你更得好好调养身子,若此次衡儿得中,你还得为他张罗呢。”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也许你会有疑问,不是还有大儿子和二儿子,七儿子?其实这些在原文里面都可以推测出来。

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2)

盛紘缓了缓,凑过来低声说:“当今皇后没儿子,论嫡是不成了,而接下来最长最贵的,无非是德妃淑妃所出的三王爷和四王爷两位皇子,圣上迟迟没有立太子,不过是因为三王爷身子孱弱,且年过四旬尚无子息,而有子嗣的四王爷却偏偏晚了半天出世,如今圣上身子尚且硬朗还好,将来万一有个山陵崩,那些王爷身边的近臣怕是有事。”

王氏于朝堂之事一窍不通,茫然道:“这与大丫头的婚事何干?邱敬大人是个外官呀。”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论贵,生母浣衣局出身的八王爷自然不会有贵可言,那就只能论长了,所以可以这么理解,论长,在活着的皇子里面,除了被贬的六王爷以外,他就是最年长的,

公孙白石手上的折扇一顿,敛去脸上笑容,定定看了会儿明兰,淡淡道:“夫人说的是,然,先帝所册的储君,并非只有今上一人呀。”

明兰不解其意,三王爷四王爷都死了,五王爷叛乱被诛,六王爷被贬为庶人,七王爷幼年夭折,八王爷登基不是理所当然的么?他们在顾忌什么。

她有些迷糊,明明没事,心中却隐隐不安,耳边如有一阵低沉涌动的鼓声在缓缓敲打,沉沉的鼓皮响动,愈来愈近,愈来愈近,刹那她脑中一闪明光而过,脱口而出:

“是豫王!是六王爷过继给三王爷的那位小王爷!”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至于没有被提及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大概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这么说,老皇帝众多子女当中,老大和老二都是女孩,因为排名上的原因,所以庶出的长子被称作三王爷。

而关键是上文提到的六王爷过继给三王爷的儿子。

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3)

王氏想了想,不由得大惊失色:“老爷,这的确不妥,不论圣上是不是立三王爷,只要三王爷生不出儿子来,将来这皇位也得给人家呀!我听说那四王爷可不是个吃素的。”

看妻子总算上道了,盛紘点点头,又叹气道:“我也时常劝说邱敬兄,像我等外官暗暗结交些京官内臣也就算了,可千万莫要牵扯进立储大事中去,京城里那么多公侯伯府,都门儿精,有几个掺和进去的!当初先帝爷即位也算顺当了,可也夺了好几个没眼色的爵位,撤了不知多少一二品的大员,何况我等。我劝了几次,邱兄都听不进去,反而和他长兄加倍亲近三王爷,我也知道三王爷为人宅心仁厚,明德贤孝,可是,可是……”

“可是他没有儿子!”王氏及时给盛紘补上,“没有儿子,三王爷再贤德也没用,邱大人也太糊涂了,储位之争岂是闹着好玩的,我瞧着四王爷一准能上位。”

“那也不一定。”盛紘突然杀了个回马枪,“邱兄以及三王爷身边一干僚臣也不全糊涂,他们知道三王爷若非子嗣问题,早就立了储的,于是就想出一个点子。”

王氏道:“什么点子?”

盛紘愈发压低声音:“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他们撺掇了几个大臣在外头鼓吹着,要效仿宋英宗故事。”

王氏绞着帕子,愤懑的嗔道:“老爷就别和我拽文了,我大字都不识一筐的,如何知道什么宋英宗故事。”

盛紘含蓄的啧了下,无奈的解释道:“那就是说,如果三王爷即了位后却始终没有儿子,就让他从兄弟那过继个儿子过来,圣上儿子可不止这两位王爷,下面几位年少的王爷不都有儿子吗,反正论起来都是圣上的孙子。”

王氏笑着拍手道:“这倒是个好主意,那几个小王爷母族卑微不说,圣上也不大上心,皇位是无缘了,过继他们的儿子最是妥帖;可…这能成吗?四王爷能答应?”

“谁说不是?如今鼓吹过继一事的几个早已成了四王爷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倘若将来是四王爷即位,那邱家……”盛紘没说下去,但王氏也全明白了。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上文提到的宋英宗故事,就是指宋仁宗因为无儿子继承皇位,于是便从侄子里面选一个当养子好入继大统。

而皇帝的谥号一般都是死后才会有的,所以如果知否的故事真的是像电视剧说的一样,是发生在老皇帝宋仁宗到新皇帝宋英宗时期,那么盛宏是绝对不会提到宋英宗三个字,而且如果真的生活在宋朝,也只会说“英宗”,而不是宋英宗。

分析到这里,已经可以明确知否故事的朝代不会是宋朝。

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4)

那么既然不是宋朝有没有可能是明朝?明朝是宋之后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知否的时间线若发生在明朝也有可能的,而文中也多次提到明朝的事情。

明清时代是封建社会的成熟完善期间,不论是汉人一统的明朝还是遵从了汉人礼教的清朝,风俗习惯是很相似的。妇女地位进一步降低,偏房地位却有些微上升,开始有了贞节牌坊,浸猪笼之类的宗族礼教。但是我这里要说是,不要以为满人的朝廷会比较尊重妇女地位些,不是的,明朝的妇女地位绝对高于清朝。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可是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在开国之初就立了个很重要的规矩:

一:皇子不能娶亲贵家的女儿做皇妃;

二:公主不能嫁入亲贵家;

三:不管是皇妃家还是驸马家,家人都不能入仕;

所以明朝的皇妃,甚至说皇后一般都是出身寒微,

而这一点,在文中至少有两次被打破了:

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5)

第一次:老皇帝留下的德妃,也就是后来造反的那位圣德太后,她的娘家在西北可是称霸一方。

犹记得数年前,羯奴趁新帝继位之际,大肆南下劫掠,最后虽被打退,但仍旧占去数座西北边镇。皇帝厉兵秣马数年,终于齐整大军讨伐,找回这口气——这是第一只鸟。

大军西进,京城空虚,绝妙的谋反‘好机会’,不轨之徒蠢蠢欲动,恰能引蛇出洞——这是第二只鸟。

圣德太后出身西北望族,数十年来其家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姻亲遍地,动辄把持西北军政(积极传递张顾大军兵败消息的,就是这帮人)。皇帝暗中吩咐薄老将军,征敌次之,主为剿平地方;倘若圣德太后按捺不住了最好,倘若对方忍了下来,那就趁机一举去了这个西北大患——这是第三只鸟。

据说,还有几只别的小鸟,但刘夫人说不清,明兰自也猜不到。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果这事发生在明朝,恐怕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或者说明成祖朱棣才有可能娶一个家族势力这么大的女人做嫔妃,但这老皇帝明显不是朱元璋,也不是朱棣。

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6)

第二次,新皇帝与沈国舅居然亲上加亲对了亲家,皇后居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自己弟弟沈从兴的长子。

没过多久,公主表姐下降,家里更热闹了

我大哥不知听了谁的撺掇,要求妻子把小姨‘当正经婆婆待着’,公主嫂嫂差点把鼻子气歪,把屋顶掀翻,大哥吓得满地乱窜。不过闹了也白闹,小姨哪肯对大哥放手,时不时插手大哥房里的事,今儿送个丫头,明儿请邹表姐来小住,和大哥叙叙旧情。

公主嫂嫂怒了,进宫告御状,然后皇后姑姑怒了,叫宫里的嬷嬷来痛揍小姨一顿,二皇子表哥还出了个馊主意,直接给邹表姐安排了一桩我叫不出名目的婚事,据说未来的表姐夫不但歪瓜裂枣,家世也不怎么样。

公主嫂嫂对小姨微笑表示,以后你再给我老公介绍婚外情,我就请母后给邹家女儿安排终身大事(邹家表姐妹不少),你看着办。

公主嫂嫂厉害,小姨也不是省油的,明的不行,就暗着给公主嫂嫂下绊子,然后大哥就搭错经,或冷落公主,或跟公主吵嘴。一个月里,嫂嫂半个月在公主府独自生闷气,半个月在家里跟哥哥打打闹闹,偶尔二皇子表哥会来助阵。

半个沈府鸡飞狗跳,我爹受不住这刺激,索性整个儿搬进南园跟继母住,两人遂可着劲儿地生孩子。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沈从新当时可是手握兵权的,属于权贵阶层,把公主嫁入这样的人家,还能被待薄了,这样的做法,就算皇帝点头答应,恐怕也过不了明朝百官那一关,

而且既然明朝不会从权贵中选取女子嫁入皇室,那么选储君自然也不会从“贵”从发。

知否知否发生在北宋吗(知否原著的时代是宋朝吗)(7)

古代实行的是嫡长继承制度, 不要觉得这个制度很荒唐,其实这都是血的教训,嫡长很清楚,但贤明却是说不准的,你说他贤,我说他更贤,贤明如何比较,搞不好要打上一架,最后士大夫阶层痛定思痛总结出来,还是嫡长继承安全啊(还是有例外)。

从汉朝开始,到唐宋明这样的大一统王朝,一般都遵循嫡长继承,就是论嫡论长来(但是有很多例外)。到了两宋时代,嫡长继承基本上已经成了定论(少有例外),明袭宋礼,也很坚定的执行嫡长继承制,当然依旧是有例外的,第一个就是铁血的永乐大帝(朱棣)。

但这之后的明朝除非没儿子,否则都是嫡长继承,绝无例外,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万历皇帝的那个大杯具。

这厮在年轻时随手临幸了个寒微的宫女,并不放在心上,事后就忘,谁知这宫女肚子很争气,一次就生了个儿子,后来万历皇帝碰上自己真正喜欢的郑贵妃,郑贵妃出身容貌宠爱样样都比那宫女强,她生的福王也是万历的心头肉。

就这种悬殊的对比,在强大的文官集团抗争下,万历要死要活的足足折腾了二十年,依旧不得成功,最后还是不清不愿的把那宫女立了不知什么妃,心里流着泪把宫女的儿子立了太子,福王送到了外地当藩王。

朝臣的理由很简单:皇后无出,不论是贵妃还是宫女都算妾,两个庶子,谁长就立谁。

就是皇帝也不能破坏这个规矩!

——节选自《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综上所述,知否的故事也不应该发生在明朝,

所以,知否的故事只能处于架空朝代,故事既有宋朝的影子,也有明朝的痕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