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钵的来历(一瓶一钵的故事)

我们初中国文课本中,有一篇《为学》,记载了两个和尚打算去南海的故事,原文一部分是这样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钵钵的来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钵钵的来历(一瓶一钵的故事)

钵钵的来历

我们初中国文课本中,有一篇《为学》,记载了两个和尚打算去南海的故事,原文一部分是这样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蜀国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能凭借什么去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蜀鄙二僧的对话,了了数语,六七十字,告诉给我们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些事情,并不是遥不可及,当你下定不了决心,瞻前顾后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犹豫什么?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决策过程中的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是一个叫布里丹的哲学家发现的。

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布里丹毛驴效应

对于一些触手可及或者需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东西,如果没有完成,这部分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我们的习惯、你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估计中外类似案例很多,读者朋友们,您的身边一定也有那么几件敢想敢为的举动,只要合乎法规,那么就值得肯定。这些事情会在你失落、受伤时像黑夜的灯光带给你慰藉和力量。

举一个自身的案例吧,大二上学期,我号召大家在课堂前的时间里去演讲,内容不限,因为交流沟通能力很重要,是我们工科生欠缺的。我走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了“I have a dream”,黑板下面写上“1 1__2”,这个算式我是想表达,大家彼此交换看法,思想,受益的绝不是代数和的累积,肯定要大于2。

有些同学,不明其义,上去就写上了“=”,下面就开始议论纷纷了,我上去讲了自己的想法,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还没讲完,物理老师进来了,他愣了一下,坐在座位上继续听,我现在猜想他的第一感觉可能是我在搞反动呢!讲完后,老师很欣赏,鼓励大家大学要有目标。这是我很值得骄傲的事,接下来的5,6天,只要我一往前走,下面就开始嗷嗷叫了,期间有的同学不理解,起哄,我在前面据理力争,呼吁大家在课前演讲,加强沟通,有一个其他系的同学,开始响应了,而这以后,便偃旗息鼓了,整个活动我只坚持了一周,但却给我一个无法摧毁的信念:只要你自信,你可以创造奇迹。同时, 遇事沉着冷静,自信大方,这让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受益匪浅。

时光荏苒,还记得您要把要完成的事情记在纸上,最后却扔到了垃圾桶里?

岁月蹉跎,还记得您要带家人去哪里旅行吗?是什么束缚了您的手脚呢?

人生的好多事就怕坚持,如果坚持做,哪怕完成心愿的一部分也是好的啊,您说呢?

就像我喜欢文字,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来,把优秀的原创文章带给热爱生活的您。


布谷鸟讲故事:用文学的笔调讲故事,品人生,长才干,普及科普,人文熏陶,让您在喧嚣的社会中静心阅读。欢迎您的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