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过程有几个阶段(我们的认识大多处在第一阶段)

1937年,为揭露党内存在的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毛泽东写出《实践论》一文。文章篇幅不长,却字字发人深省。

《实践论》是毛泽东思想最精华的内容之一。看完之后,感受颇多,但落笔却无从下手[捂脸]所以就先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个角度,记录下自己的读后感吧。

《实践论》指出,人的认识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性认识。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是看到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感性认识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是人们利用感官,建立起的对事物的初印象。第二个阶段是理性认识。随着感性认识的积累,人们认识的不再只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人们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从感性认识推断出事物的本质,进而进入到理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两者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

认识的过程有几个阶段(我们的认识大多处在第一阶段)(1)

举例说明:海上的冰山。我们远看冰山时,只能看到露在水面的部分。上图中浮在海面上的白色部分,就是我们的感性认识,是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事物的现象。这时,我们的认识是片面的。

等到我们近距离潜入水下观察冰山时,我们终于对冰山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原来冰山只有十分之一是露在水面的,剩余十分之九都在水下。这时,我们的感性认识就发展到了理性认识,对事物的本质、全貌有了一个认识。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那么,试着回答一下,感性认识一定能发展到理性认识吗?

答案是不一定。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认识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比如以貌取人、一知半解等。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我们带着对事物的片面理解,很容易被有心人带节奏,成为某些群体的工具。

那么如何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呢?

回归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的是这个意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要身体力行。“一万小时”定律也告诉我们勤练习。只有实践,也唯有实践,才是提升认识的办法。

认识的过程有几个阶段(我们的认识大多处在第一阶段)(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