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

和任何宗教建筑艺术一样,藏传佛教建筑不但有着与其相关的宗教气息,还因为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及多元化建筑特点,备受艺术家、建筑学家和史学家所青睐。

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1)

一、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特点

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主要体现了集神学、宗教、人文、历史、文化、平面艺术、空间几何、美学、自然地理为一体的建筑风格。突出神圣、宏大、厚重、庄严、浪漫、历史、传承等艺术文化特点。(这一符号,无论于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扎实伦布寺、哲蚌寺等,还是青海的塔尔寺、隆务寺、结古寺,甘南拉卜楞寺、9层佛阁、卓尼寺,四川甘孜寺、色达五明佛学院、云南中缅格丹松赞林寺等,都有集中展示。)

于此同时,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价值性,还在于他是集宗教、建筑、故事、绘画、神学、壁画,历史、雕塑等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而在具体建筑艺术风格上,又因教派(藏传佛教五大教派)文化、区域地理不同各有特色。

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2)

(1,)藏传佛教依山式建筑的历史与文化。

藏传佛教建筑大体分为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市建筑两种,如布达拉宫、塔尔寺、拉卜楞寺、色达五明佛学院等都为依山式建筑。而大昭寺、小昭寺、佛阁等则为平川建筑,特别是大昭寺,从唐代始建起,就融入进了汉藏风格为一体的建筑构思。主殿即大殿居中,金殿佛殿环绕四周,主殿由数十根巨柱支撑,大殿梁、枋、柱,及门廊处布满了飞天禽兽等浮雕彩绘。柱头拱上的浮雕人物及天鹅宝象等装饰物均为纯手工精雕,刀法古朴精湛,艺术性极高。

依山式建筑,往往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充分利用地形的高低,让层层叠叠建筑物富有层次感、跳动性,活泼而不呆滞,显得气势非凡。平面布局上,一般采取中轴线对称方式,这种建筑思维体现着早期本地文化缩影,即苯教文化。最早依山而建的建筑群中,以象雄文化为核心建筑思维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后在吐蕃解体后,九世纪以后受古格王朝文化提示,平原建筑占比较大。

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3)

(2,)藏传佛教建筑艺术风格的多元性。

除了建筑方式以外。多元化建筑特点,也是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藏西和后藏的一些地区,宗教寺庙建筑思想和尼泊尔、印度佛教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后藏阿里地区托林寺等。而在青海,甘肃,内蒙四川等地,汉藏寺庙建筑风格结合的特点则比较明显,这些汉藏式建筑较多的吸收了禅宗轴线布局的特点,主体结构基本采用汉族的木架构结构,最顶端还有一个汉式歇山大屋顶,金字塔状辐射出一个建筑群,这种风格又叫做"勾连接"。其中最著名的汉藏结合建筑为格鲁派(黄教)六大圣寺之一的青海塔尔寺。汉建筑中的坡屋顶,斗拱、方亭飞檐和藏式平顶密梁碉式风格,结合十分到位,且生动有趣。在他的释迦摩尼殿、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密宗殿、药师殿等汉风较为明显几个大殿,笔者曾仔细端详,藏式建筑风格中的梯形窗、异形柱被运用无比巧妙,不得不让人叹服。而内蒙土默特右旗的大经堂,也是这种汉藏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大经堂由三座歇山式宫殿屋顶组成,外部属于纯藏式院墙。让笔者惊讶的是,不但建筑突出着汉藏结合特点,就连装饰物也是角兽、火焰掌、莲花、三叉戟、宝橦等汉藏装饰艺术大一统。但转眼也释然了,无论藏传佛教,都属于大乘佛教,无非传到汉地和藏地而已。

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4)

二、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理念

无论藏式宫殿建筑寺庙还是民居,在空间运用上,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其空间平面略微错开形成块体搭积,矩形块体为基调,高低错落,很有几何感。笔者曾在后藏和青海塔尔寺向当地的建筑艺人请教,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中副体建筑的处理:是严格按照宗教思想,精心摆置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而每一座副体建筑则是按照思想内涵,决定面积、方位。

建筑理论体系和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1,承重形式分为三种:柱承重,墙承重和墙柱承重。其中的柱承重最具特殊性也最普遍,大多采取柱顶梁之间雀替连接,纵向空间柱子位置特别醒目,大空间纵向横断主要以柱来表示,4根柱子中间的空间为面积基本单位,并由此计算面积。

(2)是色彩特点。藏式建筑对于色彩运用和理解十分独到,这种理解和运用,无论是在建筑色彩和装饰性壁画雕塑上都被使用的淋漓尽致。主色调为红、黄、白、蓝、黑、绿。从审美思想和内涵上区分,红为权力和庄严,黄为高贵,白为纯洁。色彩原料运用基本分为矿物原料和植物原料。大致有朱砂、白粉、土红、土黄。石青、石绿、金粉、湛蓝、木炭粉等,色彩运用理念突出对比和衬托,鲜丽且绚烂。

(3)装饰特点。主要装饰体现在门、窗、檐、顶、柱、梁、墙面、棚方面,既有强烈宗教色彩,也有民族特点。尤其是对顶部装饰,往往采用歇山式屋顶装饰与象征意义的法器装饰交错运用,所使用装饰物以铜质为主,外表溜金。多以金鹿、宝象,宝瓶、法桐、宝塔为主,具体装饰物大小、多少根据建筑物比例以及寺庙经济状况而定。但代表藏传佛教标志的金鹿法橦宝象等无论建筑物大小一般都不会或缺。布达拉宫、塔尔寺、拉布楞寺等宫殿式建筑,在特别重要的殿堂一般会做汉式歇山式屋顶。

(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藏传佛教建筑中的屋顶覆盖物,它的屋顶覆盖物一般是三种,铜质鎏金瓦,琉璃瓦和小青瓦,铜质鎏金瓦的豪华,别说在我国的,就是在全世界建筑物覆盖上也属于不多,绝对的高大上。

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5)

三、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特色。

藏传佛教建筑艺术是藏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也是物质与文化的统一。里面装饰物主要以唐卡,壁画,雕塑,彩绘、宗教器物、佛像等等构成。其装饰物唐卡,绘画,壁画,雕塑中对于线条、形体、结构运用已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整体建筑绘画都由专门的画僧来完成,这种专门的寺庙装饰绘画历史久远。在敦煌的莫高窟里多个洞窟里有显示,榆林窟里也有精美密宗壁画。

壁画唐卡彩塑等一般为藏传佛教建筑主要装饰物。

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6)

以拉萨大昭寺为例。大昭寺的建筑采用了梁架、藻井、斗拱唐朝汉族建筑艺术风格,这些建筑艺术风格,外覆盖溜金铜瓦,各个佛殿的门楣、窗户、梁柱、柱头、墙壁天花顶都被精美图案和精致木雕所覆盖,映衬着那些光亮的佛教建筑装饰品,在阳光照射下,生动传递出了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中美学标准——即生敬信。从吐蕃的时代已被普遍采用并创新与发展的汉臧结合建筑艺术风格,大气磅礴。金顶为单檐歇山式,所有装饰壁画多采用鸟瞰全局构物和散点透视艺术处理方法,画面活泼生动,形神兼备气势恢宏。

大小佛殿内外,转经回廊几乎汇满了各类佛教题材的故事壁画上千幅。内容囊括了包括宗教故事,藏族人民,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包括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印度、尼泊尔,包括汉传佛教的一些著名寺庙,都在画中。装饰绘画中的叙事构图全部采用中心构图法,既能有效的展现画幅内容情节继承性和故事的因果性,也有利于故事的构图。还有一种譬如夏鲁寺壁画构图的特点,采取分格切画的形式。中间有线条和题记隔开,左右采用直线分割独立成画的模式,艺术冲击力也极强。

佛教建筑最美(滴水见海臧传佛教建筑艺术特色)(7)

归根结底,任何的建筑艺术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缩影,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史学价值。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期待我们传承和创新。

论鉴@情感领域创作者//泛文化写作营 (图片来自网) 原创首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